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三国演义》首个出场的为何是大蛇?这并非虚构,野史中早有记载
以史为鉴 2021-11-15

《三国演义》可以说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还是孙刘曹三分天下,可以说从下至三岁孩童,上至耄耋老人都能说个一二三。

但是如果要问《三国演义》全书中首个露面的是谁?估计大部分人都答不上来。

其实《三国演义》开篇第一个露面的不是什么英雄豪杰,而是一条大青蛇。

我们来看看三国演义开篇正文是如何写的。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立首功”

这一幕作为全书的引子,通过大蛇突现龙椅,惊吓皇帝和百官,而又突兀消失不见,随后爆发雷雨冰雹这种恶劣天象,引起东汉桓灵二帝在位时期卖官鬻爵、吏治昏庸,引发党锢之祸以及之后的黄巾之乱。

许多人都以为这一情节是罗贯中瞎编乱造的,主要就是凸显《三国演义》中“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宿命论主题。


但是其实这个桥段在野史当中还真有记载,罗贯中也是参考发挥而已。

罗贯中这段描述取材于晋代著名神话小说《搜神记》,在《搜神记-德阳殿蛇》的记载中已经很清晰的有了汉桓帝、大殿、蛇这几个重要要素。

我们来看《搜神记》书中的记载:

汉桓帝刚刚继位为皇帝的时候,有一条大青蛇出现在德阳殿中。

当时的洛阳令淳于翼知道了这件事,他判断说:蛇身上有鳞片,这就是国家将有甲兵之祸的象征。而大蛇出现在德阳殿里面,这将预兆着有外戚大臣和甲兵有关联

于是淳于翼弃官而去,果然,等到延熹二年,朝廷杀了大将军梁冀,董卓等人扬兵京师,天下大乱。

汉桓帝即位,有大蛇见德阳殿上。洛阳市令淳于翼曰;“蛇有鳞,甲兵之象也;见于省中,将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象也。”乃弃官遁去。到延熹二年,诛大将军梁冀,捕治家属,扬兵京师也。——《搜神记-德阳殿蛇》

这段记载其实可信度还是蛮高的,因为德阳殿兴建于汉明帝时期,在张衡的《二京赋》中露过面。

“逮至显宗 (汉明帝),六合殷昌,乃新崇德,遂作德阳。”——东京赋

而根据《汉官典仪》的记载,德阳殿面积巨大,可以承纳万人,大殿前面甚至引入了洛水。德阳殿用纹石作坛,画屋朱梁,玉阶金柱,高峻华丽,有 “珠帘玉户如桂宫” 之称。

汉顺帝就是在德阳殿继位当了皇帝,汉灵帝死后爆发的袁绍诛杀十常侍之变时,张让等人也是劫持汉少帝先跑到德阳殿,再逃亡郊外。

中平六年 (189) 八月,“张让、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幸北宫德阳殿”——《灵帝纪》

正是因为德阳殿占地广阔,还有河流楼台,这样的环境里,要是太监疏于打扫,有一两条蛇爬到殿内到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但是古代皇权天授的理念之下,任何事物出现在皇家宫殿之内都可以引发无尽的遐想。

于是搜神记中记载的蛇出现在德阳殿到了罗贯中手中,就变成了大青蛇凭空出现盘在龙椅之上,须臾之后又消失不见的神秘事件。

而且在青蛇消失之后,天下又出现暴风、暴雨、冰雹等等异象。

其实古代龙蛇不分,蛇就是龙,龙也就是蛇。蛇出现在皇宫之中,特别是盘踞在龙椅之上,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件事情。

在《搜神记》中,洛阳令判断蛇身有鳞片,这象征着甲兵。其实一切有鳞片的动物都可以解读为甲兵的象征。

不仅仅是搜神记这样的野史,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同样有类似的记载。

夏五月,鱼二,见于武库屋上——三国志

鱼有鳞片,象征甲胄,有两条鱼突然出现在藏兵器的武库上面,这更是象征要动刀动枪了,所以这样一件事情被郑重记载在正史之中。

另外一点,大汉的建立来自于秦末刘邦在乱世群雄中的脱颖而出。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成为一国皇帝,最重要的一个经历就是斩白蛇起义。

白蛇在整个汉朝都被认为是白帝之子,而刘邦既然能斩杀白帝之子,自己的出生也不简单,传说刘邦是赤帝之子。

这一传说虽然大概率是刘邦为了称帝故意神话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蛇”这种动物对于大汉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有上面这几个原因,刘邦斩白蛇起义预兆着刘邦将建立汉朝,成为天子;所以《三国演义》中大青蛇的出现也标志着大汉政权的终结。

这也给《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从一开始就定下来宿命论的主基调。

您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这一开篇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