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MPA,你值得拥有~
希赛 2020-10-30

1.MPA到底是什么?

01.什么是MPA?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

02.MPA适合哪类人员报考?

MPA适用于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也适用于中小学教师,对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来说是学历层次提高非常好的渠道。

03.MPA有什么报考条件?

截止2021年我校研究生新生入学前,所获学历学位及工作经验必须满足下列情况之:

(1)获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具有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

(2)获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

(3)获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具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验。

04.MPA有哪些报考院校?

包括清华、北大、人大等在内等大部分院校都开设有MPA专业。

05.MPA的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从事公共事物,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关和非盈利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政策、公共事物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行政分析者。

06.MPA的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一般包括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及技巧方面的课程,包含: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外国语、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公共经济学、行政法、定量分析方法、信息技术及应用、专业方向必修课。

选修课:即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或主攻方向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而选择一组课程(一般围绕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实质领域选择主攻方向),包含:公共组织理论、微观经济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市政规划与管理、公共伦理学、社会保障改革与管理、现代领导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项目管理与评估、比较政府与政治教育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宏观经济学等。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实习与研讨班, 主要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践中,获得在真实的管理世界中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管理的能力。

07.MPA的学费范围

北上广地区:5-8万;其他地区:3-5万。

清华大学9.8万,北京大学9.8万。

2.公务员考MPA有用吗?

01.职业规划方面

毕业后可以享受副科级待遇,这在基层还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

公务员与公共管理硕士比较对口,无论从培养方向上还是课程设置上,对于公务员来讲,能更好从事公务员工作,这也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有之义。

如果组织想提拔你,那么研究生学历将会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02.自我提升方面

提升个人的知识结构,是对工作之外的一种充电。要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劲头,不要甘愿做温水里的青蛙,有学习的静气才有不断进步的底气以及随时离开的勇气。

闲着也是闲着,读书学习总比刷抖音强。

03.积累人脉方面

能结识到更多的公务员朋友,和你一起就读的同学,大多是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的领导和一些有上进心的年轻干部,可以说藏龙卧虎,与这些人的交往、交流,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04.人生缓冲方面

如果你目前有相亲困扰、生娃压力,还想继续享受生活,又不想每日被妈妈念叨,那么来读MPA吧,绝对可以让妈妈开开心心,笑口常开。

05.改变命运方面

有人说,不就是考个研究生吗?至于上升到改变命运的高度吗?

我身边有从基层公务员用管理学硕士的学历学位,从3000:1的岗位变为30:1的岗位,成功考取中央遴选、省市遴选,改变命运轨迹的例子。

也有用MPA学历考取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等高校博士生的。

更有在重返校园后遇到缘分、收获爱情的(毕业典礼上的求婚,狗粮的味道我知道)。

负责任地说:读MPA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3.MPA好考吗?

MPA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管理类联考,与统招研究生一同报考,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同学是很有优势的,管理类联考中的数学、逻辑科目与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能力测验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写作科目中的论说文与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相信,通过认真准备,一定可以一战成硕!

MPA,你值得拥有!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