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少年从军
大唐玄宗年间,一对祖上高句丽贵族的父子来到安西镇从军,老爹叫高舍鸡、儿子叫高仙芝,高舍鸡天赋一般但是高仙芝绝对是天生的砍人的好材料,二十多岁就做到了将军,跟他老爹高舍鸡级别相同。先后在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但是都没有被重用,直到夫蒙灵察做了安西节度使之后才开始被不断地提拔。公元741年,高仙芝升官升到了安西节度副使。这一年年仅36周岁地王忠嗣出任朔方节度使,大唐地国力蒸蒸日上,一时间涌现了无数的名将。
俗话说运气也是人的实力的一部分,刚刚升官的高仙芝立刻就被从天而降的一个大馅饼给砸到了,原来同年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逃向碎叶城,等快到碎叶城的时候已经是人困马乏,此时高仙芝率领两千骑兵将他们轻松收割。
达奚各部只不过是打个野,算不得本职工作,安西四镇的使命是从侧翼包抄吐蕃帝国同时又是阻挡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东进的桥头堡。其中对吐蕃作战又是主线任务中的主线任务。吐蕃帝国仗着他们生活的地方有高原反应,大唐的将士上去就没战斗力了,于是玩了命的跑到大唐构建的丝绸之路上抢劫,竟然让这个土匪强盗团伙成长了一个可以跟大唐掰手腕的大帝国。同时他们也通过合纵连横将很多中亚、南亚小国变成了他们的仆从国,这些小国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卡在交通要路上,没少给大唐添堵,其中有一个刺头叫小勃律国,地理位置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吐蕃人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国的国王,借着小勃律国的力量间接的控制了周围二十多小国。
贰·外科手术般的解决了小勃律
之前在田仁琬、盖嘉运做安西节度使的时候曾经多次进攻小勃律国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夫蒙灵察做了安西节度使之后也曾多次进攻该国,但是都没有取得突破。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国家在大山里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时每次唐朝进兵的时候吐蕃都对小勃律国救援,导致唐朝一直都没能拔掉这颗钉子。
如今高仙芝被提拔为安息节度副使,李隆基又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了,命令他筹划拔掉小勃律这颗钉子。高仙芝领命之后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做调研、做计划、做准备。当然历史中没有详细的记录他的这些工作是如何展开的,但是根据后来发生的事实我们还是可以窥探一二的。
高仙芝本次出兵的军队数量是一万步骑混编的军队,高仙芝却弄来了大量的马匹,不论什么兵种都可以骑马行军。第二是高仙芝的进军路线是非常明确的,离开安西之后,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又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最后将大军驻扎在特勒满川(今瓦罕河)。高仙芝仅用一百天就完成了一万大军在崇山峻岭之间的行军,你要说他事先没有规划、探查清楚行军路线打死我也不信。然后高仙芝又兵分三路行军,派疏勒将领赵崇玼从北谷道、拨换将领贾崇瓘祐从赤佛道、高仙芝和监军边令诚从护密国同时进攻,在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会合。
连云堡背靠高山前临婆勒川,有一万吐蕃士兵驻守,就是抵御大唐入侵小勃律等吐蕃附庸国的重要军事据点。婆勒川河水湍急根本无法涉水渡河。此时高仙芝做了一个让人非常迷惑的举动,他首先宰杀牲畜举行祭天大典,然后让每个士兵携带三天的粮草后抛弃辎重后立刻渡河,他告诉士兵老天已经决定庇佑大唐,一定会让他们顺利渡河的。果然士兵们渡河的时候川水水位突然下降,就连旗帜都没沾水、战马的马鞍都没打湿。他们以为自己得到老天的庇护,大唐一方士气大振,渡河之后立刻对连云堡发起进攻,气势如虹的唐军没到中午就夺取了连云堡,斩首五千余人,俘虏了一千多人战马一千多匹,武器装备更是数以万计。明眼人都明白,高仙芝一定是事先摸清了婆勒川什么时候涨水、什么时候水会退,然后掐准时间渡河,靠封建迷信提升一波士气后攻城。
高仙芝留下监军边令诚带着三千老弱看守连云堡,他自己则带着主力继续前进,三天后,登上了坦驹岭(兴都库什山险要山口之一),山岭极陡,下山有四十里路。高仙芝怕兵将畏险不敢前进,就偷偷派二十名骑兵,穿上阿弩越胡的服装来迎接,他先对部将说:“阿弩越胡来迎接了,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到了山边,兵将不肯下山,说:“您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碰上先派出的二十人来了,声称:“阿弩越胡来迎接大军,我们已切断了娑夷桥(在娑夷河上,娑夷河就是弱水,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吉尔吉特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高仙芝马上假装高兴,命兵将都下山。走了三天,阿弩越胡真的前来迎接了。第二天,到达了阿弩越城。高仙芝派将军席元庆率精锐骑兵一千名先去,对小勃律国王说:“ 你们放心,我们是去攻打大勃律国,只是路过。不会进攻你们的。”小勃律国的使者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城复命,但是高仙芝造就预判的敌人的预判,他立刻叫来了部下席元庆:“小席,小勃律国的国人一定不会相信我们,他们一定拖家带口的逃到深山里跟咱们躲猫猫,那这次出兵的目标就达不成了。这样,你带着绸缎去招降小勃律国的那些酋长们,这群土包子一定贪图赏赐会主动联系你,别犹豫把他们都捆起来等着我。”果然如高仙芝所料,小勃律国的国王带着老婆孩子躲到山洞里去了,但是很多酋长却被高仙芝抓到了,高仙芝毫不犹豫的把他们统统砍了脑袋。然后派使者找到小勃律国王:“如今你手下的那些作为将领的酋长们大部分都被砍了脑袋了,你还有什么资本继续跟我们大唐对抗呢?与其被我们抓住砍脑袋,不如主动投降,这样你们还能混个长安户口。”于是小勃律国王带着老婆孩子向高仙芝投降,小勃律平定。高仙芝掐着时间觉得吐蕃的援军应该快来了,于是让席元庆带人奔袭娑夷藤桥,将桥砍断。果然当夜吐蕃援军就来到桥边了,由于河水湍急短时间内根本就不能渡河,唯一的桥也被断了,他们只能无奈退兵。而当年为了修这座桥吐蕃人足足用了一年之久。周边原本附庸吐蕃的小国一看吐蕃人是不可能救援他们了,于是立马向高仙芝投降,先后有七十多个小邦国投入大唐的怀抱。于是高仙芝在各个城邦订立宗主关系,扶持心向大唐的代理人,然后在八月份带着小勃律国王和他的老婆孩子返回连云堡汇合边令城之后返回安西。高仙芝一场外科手术般的战斗斩断了吐蕃伸向中亚的触手。
当年九月,高仙芝和边令城从连云堡启程班师,九月末走到播密川。此时的高仙芝一看终于回到大唐境内,于是立刻让刘单起草了捷报,并立刻派朝廷派在军中的特派员中使判官王廷芳八百里加急回京报捷,但是高仙芝这么做却犯了官场的大忌,那就是越过自己长官请功。当然这有可能是高仙芝太过兴奋,但是也有可能是高仙芝腹黑有意为之,至于事情真相除了当事人别人就不知道了。
果然当高仙芝一行返回安西的时候,节度使夫蒙灵察并没有按照惯例为班师大军举行迎接慰劳,反而是将高仙芝一行叫到帅府,此时的夫蒙灵察已经如同一头暴怒的野兽,指着高仙芝的鼻子就破口大骂:“你这个吃狗肠子的高丽奴才、你这个吃狗屎的高丽奴才。你说,是谁提拔你当的于阗兵马使?”高仙芝只能诺诺达到:“是中丞您。”“那是谁提拔你当的焉耆镇守使?”“是中丞您。”“是谁提拔你当的安西节度副使?”“是中丞您。”“安西兵马使呢?”“还是中丞您。”夫蒙灵察说:“既然这样,于公于私你怎么敢越过我向朝廷发捷报呢?就这一点我就可以砍了你这个狗奴才,但是念在你立下如此大功今天饶你不死。”夫蒙灵察又把头转向刘单问道:“听说你会写捷报,是真的假的?”刘单吓得赶紧请罪。监军边令诚将所见所闻赶紧报告给李隆基,还总结了一下说:“高仙芝立下奇功但是却整天担心被杀。”李隆基立刻下旨升高仙芝为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则入朝另有任用,两人地位瞬间逆转。但是每天高仙芝仍然小跑着给夫蒙灵察请安,这让夫蒙灵察非常惭愧。高仙芝登上安西节度使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内部团结问题.副都护程千里,衙将毕思琛,行官王滔、康怀顺、陈奉忠等人都曾在夫蒙灵察面前说过高仙芝的坏话,他们因高仙芝突然升官都很不安,高仙芝首先把程千里喊过来骂了一顿:“你长了一个男人的样子,心里怎么跟一个娘们似的?”然后又把毕思琛叫来跟他说:“你夺走了我城东的一千石种子田,还记得吗?”毕思琛回答说:“是您赏给我的。”高仙芝说:“我那个时候是怕你才不得不给你,怎么可能是因为可怜而赏给你的呢?”他又把王滔叫过去,对外说是把三个人揍一顿,没过几天就把三个人都放了,并放出话说自己已经撒气了。全军上下看到高仙芝的雅量,于是军心很快就稳定了。
叁·怛罗斯之战
公元749年十一月,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伽罗派人跑到大唐爸爸这里告状,原来他的邻居朅师国(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是吐蕃的小弟,截断了自己粮道,请求大唐爸爸帮助自己一起揍朅师国一顿。同年十二月高仙芝把亲求一起揍不肯交保护费的石国顺便打朅师国,得到李隆基允许后在公元750年击破朅师国,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及吐蕃酋长,立亲大唐的素迦为朅师王之后又突袭石国,俘虏了石国国王车鼻施及其部众,并尽杀其老弱。在班师途中高仙芝又借口突骑施不肯听从调遣,于是又顺道突袭了突骑施并俘虏了其可汗移拨。
上表唐廷说,朅师国(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王亲附吐蕃,运粮受阻,欲发兵击破朅师国,请求唐朝调发安西兵助战。十二月,高仙芝上奏石国(昭武九姓之一)“无番臣礼”,请求进讨。经朝廷允许后,高仙芝于天宝九载(750年)二月,击破朅师国,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及吐蕃酋长。三月,唐廷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朅师王。随后,他派人与石国约和,然后乘其不备,出兵偷袭,俘虏了石国国王车鼻施及其部众,并尽杀其老弱。 返程途中,高仙芝又以突骑施背叛为由,击破突骑施,俘虏了其可汗移拨。公元751年,高仙芝奉命入朝,顺便把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送给李隆基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献俘仪式。于是李隆基因为高仙芝突出的战功特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武威太守、右羽林大将军等官职。可以说是一时风头无两。
高仙芝平灭的石国有一个在逃的王子,联络了昭武诸胡共同起兵对抗大唐,他们深知以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跟强大的唐朝对抗,当今世界可以大唐掰掰手腕子的只有吐蕃和阿拔斯王朝,于是他们派出使者联络阿拔斯王朝出兵共同对抗大唐。向来重视情报工作的高仙芝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于公元751年四月,带领三万大军主动攻入阿拔斯王朝的领地,一路势如破竹深入七百余里,攻到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附近),于阿拔斯王朝的主力相遇。双方激战五日不分胜负,唐军阵营中的仆从军葛罗禄部眼看唐军不能速胜,就偷偷联络了阿拉伯人共同夹击唐军,第二天正在双方激战之际,葛逻禄人临战倒戈共同夹击高仙芝,导致唐军大败,高仙芝拼死杀出一条血从一条山间小路逃跑。屋漏偏逢连夜雨,中亚小国拔汗那的人马刚好卡住了唐军去路上,唐军拥挤在小路上跟本无法展开,唐军将士有力使不出,此时多亏了悍将李嗣业挺身而出,硬生生的打穿拔汗那国的军队,高仙芝才带领残部成功突围。仅有千余人成功逃回安西。由于此次大败,李隆基立刻解除了高仙芝的安西节度使的官职,调他入京接任右金吾卫大将军,实际上是变相的解除了他的兵权,但是此时的李隆基还是很够意思的,他没有过分追究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而是让他回长安做起了富家翁。
肆·宦官构陷双壁殒命
高仙芝在长安过的美滋滋,可是这种小日子在几年后就被打破了。公元755年,安禄山谋反,带领十五万精锐东北边防军奔袭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先后攻破陈留、荥阳等中原重镇。而恰在此时接任高仙芝的封常清刚好回京述职,于是李隆基就很顺滑的启用了被称为大唐双壁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以封常清为前锋到洛阳主持平叛,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带领飞骑等禁军以及西北各地入境的勤王大军进驻陕州作为封常清的后继。结果封常清所带领的临时招募的平叛大军一个照面就被打崩溃了。有了跟叛军作战第一手资料的封常清跟高仙芝说,唐朝的军队虽多但是都是没上过战场的雏,根本就不堪一击,不如退守潼关凭借雄关险隘尚有一战之力,作为一代名将的高仙芝立马就采纳了封常清的正确建议,带领大军退守潼关构筑防线,叛军攻了几次都无功而返,叛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态势终于被遏制住了。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此时高仙芝军中的监军是他的老搭档边令诚,边令诚一看高仙芝又抖起来了,于是多次或明或暗的向高仙芝索贿,但是都被高仙芝拒绝,边令诚怀恨在心于是就告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黑状,他说封常清每天鼓吹叛军强大动摇军心,高仙芝放弃陕州几百里土地还贪污克扣粮草军饷。李隆基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在大唐生死存亡之际,竟然仅凭边令诚的一封告状信就将高仙芝、封常清两员名将都砍了脑袋。
高仙芝临死之前也非常的悲怆,他指着边令诚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他喵的说我擅自退兵是有的,但是你污蔑我贪污粮草军饷不觉得亏心吗,黄天、厚土和数万将士都可以证明我的清白,你能欺骗皇帝难道还能欺天吗?你就不怕报应?”然后他转身向众将士:“兄弟们,把你们招募来打仗当然是为了打胜仗让你们受赏,但是我们跟叛军实力悬殊不得以退守潼关。如果你们都觉得我有罪你们就说出来,如果你们觉得我没罪请为我说句公道话,为我喊句冤枉!”结果全军怒吼“冤枉”,声震天地。高仙芝做完这些走到了封常清尸体旁喃喃自语:“你是我一手提拔,又接替了我出任安西节度使,咱们俩又被合成大唐双壁。今天咱们死在一起应该也是命中注定吧。”随即被砍了脑袋。
每当读到高仙芝的传记都非常地意难平,高仙芝属于盛唐顶级军事家,他没有死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之上,反倒死在小人的口舌之间,李隆基一日杀双壁,将名将当耗材随意使用,他后来的受的困难是理所应当,天理昭昭自有报应。
呜呼,非天熟其恶,使乱四海,举黔首而残之邪!彼二将奚诛焉?
备注:
1、关于高句丽和高丽的问题:《旧唐书》中写的就是“高仙芝,本高丽人也。”在中国古代高丽、高句丽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那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前期是一个民族概念,后期是一个地区概念,原本也没人扣这个字眼,但是随着近些年宇宙第一大国整天发明历史,高丽成了一个敏感词汇,本文为了行文方面,统一称呼为高句丽。
2、唐玄宗时期的十大节度使军镇是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几乎是中国冷兵器时期战斗力最强的一批人,其实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唐朝社会的阶级固化,后世被作为不同阶级之间流通渠道的科举制度此时还是一个半成品,实质上是被豪门贵族 所垄断,寒门子弟和平民子弟想通过科举实现阶级跨越和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而唐朝的富足繁荣却造就了大唐百姓普遍接受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而寒门子弟和平民子弟想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到十大节度使军镇从军,这也导致了玄宗年间涌现了很多绝世名将,这些名将有出身世家的、有出身寒门的、有出身平民的、更有大量出身被大唐并购的各族胡人。说明边塞从军这个阶级流通窗口由于战况惨烈而没有被世家贵族所垄断,同时奖赏及时且丰厚让天下有识之士趋之若鹜。一个朝代的政策导向极其重要,两宋将阶级跨越的口子留在了科举,这就导致了两宋文风大胜而武力不足,天下有识之士都忙着吟诗作赋而不是战场搏杀,顶层设计关乎国运,不可不慎。
3、从高仙芝攻打小勃律国的过程可以看出,高仙芝对小勃律国周围的地形、行军线路、关键路径、各国各部的内部情况都已经了如执掌了,他这才能够毫不拖泥带水的带领一万人马用一百天在崇山峻岭中奔袭数千里,掌握好准备的时间渡过被吐蕃人视为天堑的婆勒川,并派人斩断娑夷藤桥断绝了吐蕃对小勃律的救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几任节度使都没有拿下的小勃律国,斩断了吐蕃伸向中亚的一条重要触角。高仙芝此战展现出一代名将的风范,做的是滴水不漏,在战前他对于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都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他仿佛就是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对手所有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不论对方看起来如何难以战胜他都可以从容将其肢解,他展现给世人的是他神鬼莫辩之机,但是背后确是充分事先调研,缜密的计划和强悍的执行力。如果做任何事都能将以上方法论运用娴熟,成就都小不了。
4、高仙芝、封常清不死于战阵搏杀而死于小人诋毁,说小人的口舌远比敌人刀枪更加致命,可以从人格上鄙视他们,但是对待他们一定要谨之慎之,否则他们出手的时候手段之没有下限绝对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