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中美会谈结局180度反转
孙东 2025-05-13


中美会谈出现了极具戏剧性的反转。当地时间 5 月 10 日至 11 日,为期两天的中美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此次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5 月 12 日,中国发布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声明中,中美双方承诺在 2025 年 5 月 14 日将关税降到 10%,其中第一轮加征的 24% 关税暂缓 90 天实施,第二、三轮加征的关税取消,同时中国将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今年 4 月,中美互相加征了 3 轮关税,美国对中国征收 145% 关税,中国对美国征收 125% 关税,曾被视为中美事实脱钩的标志,而如今双方仅保留 10% 的基础关税,不过美国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加征的 20% 关税不包括在内,因此中国仍将面临 30% 的实际税率.

回顾 2025 年中美关税战的过程,其呈现出阶段性升级的态势.

第一回合:2025 年 2 月

美国行动:2 月 1 日,特朗普以 “非法移民和芬太尼问题” 为由,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10% 关税,并取消 800 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

中国反制:2 月 4 日,中国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 15% 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等加征 10%;同时启动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并将 PVH 集团等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第二回合:2025 年 3 月

美国行动:3 月 3 日,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再次加征 10% 关税,累计对华税率达 20%。

中国反制:3 月 4 日,中国对美农产品(鸡肉、小麦等)加征 15% 关税,对大豆、猪肉等加征 10%,并暂停部分美企输华资质。

第三回合:2025 年 4 月 2 日

美国升级:4 月 2 日,美国推出 “对等关税” 政策,设定 10% 基准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 34%,总税率达 54% 。

中国回应:4 月 4 日,中国宣布自 4 月 10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34% 的关税。

第四回合:2025 年 4 月 8 日至 9 日

美国行动:4 月 8 日,白宫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商品的 “301 条款” 关税从 34% 提升 50% 至 84%,涉及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板等总价值 1800 亿美元的商品。4 月 9 日正式执行,部分商品增加税率合计 104%。

中国反制:4 月 9 日,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 84% 的关税,并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 6 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美国光子公司等 12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

第五回合:2025 年 4 月 9 日

美国行动:特朗普政府再次宣布,对中国商品的对等关税继续提高,提升至 125%,此时美国对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为 145%。

中国回应:4 月 11 日,中国宣布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 125%,并表示鉴于当前关税水平,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的可能性,如果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

尽管关税战不断升级,但此次会谈结果远超所有人的预期。此前,中美官方措辞谨慎,外交部和商务部的发言火药味浓,国际社会对会谈前景也较悲观,甚至一度传出谈崩的谣言。但事实是,从外交角度来看,此次会谈是中国的一次大胜,有力地反驳了 “还不是人家想打就打,想谈就谈” 的观点.

特朗普纠结谁打了第一个电话,实则是其虚弱的表现。2018 年 4 月 21 日,时任财长努姆钦公开透露 “正在考虑访华”,三天后特朗普就高兴地确认了此信息,当时他并不在意谁先打电话,因为判断关系的强势方,在于谁更离不开谁。而此次会谈形势不同,自第一轮中美贸易战起,中国提出 “双循环” 战略,通过平稳抛售美债资产、乡村振兴激发内需、增持黄金、戳破房价泡沫、化解地方债务、加速供应链自主化尤其是科技自主等措施,将对美出口比例从 2018 年的 19.2% 调整到 2024 年的 14%,为应对贸易摩擦做足了准备.

在这一个多月里,中国以空前的力度、手段和决心对美国进行反制,对外联合四海友邦,对内出台刺激措施,中央汇金下场稳定 A 股,央妈率先于美联储降息降准,展现出 “打,奉陪到底” 的姿态。反观美国,自 4 月 2 日发动关税战以来,美债巨震、商界警告、民怨四起、多州抗令,特朗普上任百日的支持率滑至历届总统之末,其金融界和商界的怨愤不断积蓄。美国顾问米兰曾援引反华智库数据撰写报告,认为中国经济脆弱,加征关税后中国必会迅速妥协,该报告成为《海湖庄园协议》蓝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看到中国认真起来,特朗普十分尴尬,多次找台阶下。4 月 8 日,他在社交媒体称 “中国也非常想达成协议,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始。我们正在等他们的电话”,却答不上记者追问。5 月 2 日,特朗普接受 NBC 采访时又放风说会降低中国税率,称中国非常想做生意,其经济正在崩溃 。据《金融时报》报道,晚宴上,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特朗普的金主阿克曼互怼,前任财长姆努钦也和其他投资人互怼,而中国大型投资者全部缺席,投资人表示若继续下去将撤资,美国在外交上也陷入被动,贝森特原本想先与日、韩等国达成贸易协定对中国施压,却未能如愿,且该计划因种种复杂因素难以推进。美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显然未充分预估到中国的反制决心与应对能力。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此次中美会谈的戏剧性反转,不仅是贸易领域的交锋结果,更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动下大国博弈的缩影。中国在贸易战期间的一系列举措,体现了经济战略调整的前瞻性与主动性,彰显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定意志。通过 “双循环” 等战略,中国增强了国内市场的韧性与活力,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加速了科技等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构建起稳固、自主可控的产业供应链体系,为应对贸易摩擦和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反观美国,在贸易战中暴露出诸多内部问题,经济领域陷入困境,国际形象与外交影响力也遭受损害。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引发了国内各界的不满与担忧,商界和金融界的怨愤情绪持续发酵,对特朗普政府的执政根基构成了潜在威胁。

此次会谈结果,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国际经贸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与话语权。中国不再被动接受外部压力,而是凭借自身实力与智慧,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积极争取有利局面,为其他国家在大国博弈中坚定立场、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范例。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此次会谈的积极成果,为双方进一步沟通与合作提供了契机。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美国若想解决自身经济与社会问题,应重新审视贸易政策,以更理性、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毕竟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合作才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

此外,特朗普不顾诸多因素,执意对盟友实行无差别攻击,结果日本未屈服,墨西哥也搞不定,内外部压力下,美国不得不向中国发出谈判邀请 。

这里有个冷知识,关税和汇率关系密切,一方征收 30% 的关税,另一方货币贬值 30%,二者相互影响可抵消关税作用。因此,汇率相当于美元的定价权,贸易代表和商务部长无权决定,需财政部长拍板。在 2018 年 —2020 年的中美贸易谈判中,便是由时任财政部长姆努钦牵头,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负责具体谈判.

通过这次谈判,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了美国的承压能力。特朗普在周日于社交平台上宣称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美中贸易关系将 “全面重启”,使美股美债趋于稳定,得以向华尔街交代。但我们深知,仅一次会谈无法改变特朗普朝令夕改及讹诈中国的意图。就如战场与谈判桌的关系,上一轮中美会谈历时一年多才达成协议,边战边谈才获最佳结果。此次亦是如此,谈判与斗争并行,谁筹码多、经济韧性强,谁就能在博弈中取胜。接下来 90 天的 24% 关税暂缓期,是新一轮博弈的关键阶段,若特朗普再度兴风作浪,表明其未受够打击,我们将继续战斗,直至胜利 。


推荐文章
评论(1)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