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昌化军谢表
苏轼〔宋〕
今年四月十七日,奉被告命,责授臣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臣寻于当月十九日起离惠州,至七月二日已至昌化军讫者。并鬼门而东骛,浮瘴海以南迁。生无还期,死有余责。臣轼(中谢)。伏念臣顷缘际会,偶窃宠荣。曾无毫发之能,而有丘山之罪。宜三黜而未已,跨万里以独来。恩重命轻,咎深责浅。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尧文炳焕,汤德宽仁。赫日月之照临,廓天地之覆育。譬之蠕动,稍赐矜怜;俾就穷途,以安余命。而臣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念报德之何时,悼此心之永已。俯伏流涕,不知所云。臣无任。
《到昌化军谢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一篇散文。苏东坡到达贬地儋州,在给皇帝的《到昌化军谢表》中,描述的其全家人当时生离死别的场面。 在苏东坡类似的感谢皇恩的奏章中,写的最为沉痛的是这份谢表。此表名为感恩,实则诉苦。尤其写到儿孙痛别和孤苦无依之感是最为真切,文字中也流露出自我悼伤和极为低沉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