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自我革命是党的制胜法宝
梧桐绿叶 2022-01-25

                     自我革命是党的制胜法宝

                徐汇区湖南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王奕轩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鲜明贯穿了党的初心使命主线,突出阐述了坚持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

       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的精神;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勇于自我革命是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中的政治基因。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批判的”“革命的”理论,不迷信权威,不带偏见。马克思主义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自我革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优秀品质。发展变化既有突变,也有渐变;既有外力推动的作用,也离不开内部矛盾运动。一个政党的成长,必然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同来自外部的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而且还要与来自内部的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革除顽疾,保证肌体健康。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我们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能够在反思错误的基础上,改正错误,纠正偏差,在不断追求真理、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强基固本,坚持正风肃纪、严惩腐败,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制胜法宝。能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也需要同来自内外的腐朽落后的思想和势力作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党在自我革命锻造中更加坚强,夯实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秉持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初心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才能战胜征途上的重重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针对党内存在的问题,我们党必须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铲除毒瘤,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党员干部更应该重品行、做表率,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胸怀人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唯有如此,方能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伟业。

       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迈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征程,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我们党必须继续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斗争,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