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叙述了本人在2013年4月18日探访沈阳三台子老城区的全过程,相关文章请参考如下链接:2013年沈阳老楼区摄影(上):三台子老城区掠影。本篇文章中,我将叙述沈阳另一片老楼聚集区——204地区的探访过程。
话说在2013年5月14日中午,我来到位于沈阳铁西广场的237路公交车始发站,从那里出发,乘坐237路公交车前往这次我要探访的地方。
在前往204地区的途中,我拍下了路过的中航工业黎明航发公司的西门和正门。
约1个小时后,我乘车来到204地区。下了车,我先拍摄了路旁的一栋老楼。
而老楼旁边当时还有一个旱厕。话说就在那次拍摄后的不久,那个旱厕就被彻底拆除了。
其附近是二战盟军战俘集中营旧址。
之后我又拍摄了其附近的另一栋老楼。
拍完这栋小楼,我开始沿着和睦路往前走。
走了一会儿,我看到旁边出现了一栋老式的三层小楼。
过了那里,我进入老楼群,开始拍摄。
走了不远,我看到了204地区唯一的一栋日式二层小楼。
之后我继续着我的拍摄,充分地享受着那难得的“慢生活”时光。
老楼间还出现了一个小亭子。
亭子旁边是一条“绿茵小路”。
而小路的另一旁可以看到隐藏在绿茵后面的8号老楼。
拍完8号老楼,我又回到了和睦路上,并拍摄了两张老楼图片。
过了那里,我来到沈阳地铁1号线的东端终点——黎明广场站附近。
地铁站后面就是著名的黎明文化宫。
其旁边是地铁的通风口。
地铁站的对面是一栋当时正在建设中的高层建筑。
离开了地铁站,我来到附近的老邮局。话说邮局的建筑也是已经存在了很多年的老建筑。
拍完老邮局,我来到附近的北运河桥上。
桥旁边是运河管理处。
接着我走下桥,走上河畔的小路。
几分钟后,我来到和睦公园。
公园里面还有一些健身器材。
此时公园里的花也已经盛开,同时美丽的绿色也开始出现。
其旁边的和睦公园的石碑和告示牌。
而公园的后身就是一片棚户区。
离开了和睦公园,我来到了附近的东宁街,并拍摄了路旁的老棚户区。看着当年的那些景象,当时我的内心真的很复杂,毕竟我在类似的棚户区里住过好多年。
拍完这些,我回到和睦公园附近,并看到了附近新光厂旁边的日伪时期炮楼。
接着我又拍摄了停在院子里的铁路罐车。
走了一会儿,我来到新光厂铁路道口附近。
而道口的另一旁是一座小铁路桥,铁路过了桥进入到中航黎明公司的院子里。
桥旁边还有一块数据石碑,上面写的字,大概意思是,该桥为铁路专用线的2号桥,其位置在铁路线的5公里+52米处。
而站在铁路桥上,我还能通过枕木的间隙,看到桥下的流水。
桥旁边是铁路工务养护人员使用的检修梯。
拍完这些,我走下铁路,从远处拍摄了铁路桥。
离开了铁路桥,我走上一条小路,向东塔公园方向走去。
河对岸还有一座假山。
而身旁的花朵已经在绿树丛中盛开。
不久,我从公园北门进入东塔公园。
进入公园,我先拍到一个类似“小庙”的地方。
过了那里,我看到了两个小亭子。
亭子旁边是一片绿树丛,其附近是另一个用石头堆积起来的假山。
其对面是有一个小石雕。
而这座假山的后面就是整个东塔公园的中心——东塔。
东塔的下面是一个香炉。
香炉旁边是两块石碑,当时我分别拍摄了其正反面。
拍完石碑,我从东塔公园正门(南门)离开了东塔。
拍完这些,我回到和睦路,并拍下了当时的沈阳丰城公交公司(现地铁公交公司)的大门口。
过了那里,我开始向243路公交车始发站走去。途中,我又拍了几栋老楼。
最后我来到243路公交车始发站,从那里乘车返回沈阳市内,我走当天的探访到这里也就全部结束了。
到这里,本文的所有内容就全部呈现完毕了。就在本文发表的时候,204地区的绝大多数老楼基本上“人去楼空”,等待拆迁,那里现在已经是一片“凄凉之景”,而和睦公园附近的那些平房,早已全部拆除,目前仅剩243路公交车始发站附近的部分老楼还有人居住。想到这些,我的内心不禁一阵唏嘘。我可以想象出来,当年那里人丁兴旺的时候,经常会有街坊邻居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聊天,小孩子们在附近的绿树丛中嬉戏玩耍。到了冬天,那些孩子们会两三个人一起“打雪仗”。可惜,这样的景象,如今几乎快见不到了,现在的城市逐渐向“高层化”发展,可“高层化”却带来了这样的问题,邻里之间的交流非常少,甚至“互相不认识”,人也变得很冷漠,这样真的好吗?我们的生活条件之逐渐改善,这值得庆贺,但如果邻里之间依然能保持住“老房子时期”的热情互助,这样就会“好上加好”,这也是大家希望的。希望大家在看过本文之后,能思想一下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本人写作这篇小短文的初衷。最后,感谢大家赏此劣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