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家庭医生吗?
你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吗?
为什么家庭医生以后会越来越普及?
家庭医生又为什么被称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
在美国,家庭医生是一个常见的群体,几乎是家庭标配,数量大约占全美医生一半以上,渗透了整个医疗系统。一般来讲,家庭医生承担着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多种服务,实现对客户的日常健康管理。他们清晰地掌握客户患病史,能为客户提供持续且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国内家庭医生开始逐渐推广普及起来。国家卫健委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从2022年开始,各地在现有服务水平基础上,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3个百分点,到2035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满意度达到85%左右。
近年来,卫生健康局不断宣传“互联大数据、打造大健康、助力大城市”发展服务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家庭医生”服务触手可得,有望实现手机家庭医生签约移动平台区域全覆盖。
通过运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由过去的手工填表变为手机、电脑录入;档案存储实现了电子化、履约记录全程监控、履约信息随时可查;数据可追溯、可分析、可开发,同时,拓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内容和范围,签约服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真正做到利民惠民。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和辅助性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因具有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根本属性,是助推我国“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实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目标的重要抓手。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望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布局公司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