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补钙容易吸收难,不懂这些就是在浪费!补钙记住这几点!
施贝安2016 2022-03-02

春季是补钙黄金期,想要“骨气十足”就要抓住大好春光。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补钙时是在“白做功”,有些根本没吸收。要想高效的补钙,这些你一定要了解~~~~



这5类人更易缺钙!

 

人体99%以上的钙集中于骨骼、牙齿中,其他游离存在于软组织和体液中,骨骼可以说是个“钙库”!生活中,这5类人更易缺钙!



1. 婴幼儿:钙是参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一文中提到,缺钙易影响抵抗力、智力发育等。

 

2. 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需要大量的磷和钙,对于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其体内的钙质每2年就会更新换代一次。
 

3. 孕产妇:怀孕后期, 胎儿长得特别快 , 每天要向妈妈索取400mg的钙。

 

4. 绝经期妇女:女性绝经期前后,雌激素水平低,促进骨流失。

 

5. 老年人群:约在35-40岁左右,人达到峰值骨量,此后骨质逐渐丢失,易出现骨质疏松。

 

补钙容易吸收难,不懂这些就是在浪费!

 

很多人重视补钙,但收效甚微,怀疑是不是没补够。其实,补钙≠吸收!施贝安营养专家表示:补钙不在乎你吃了多少钙质,而在于你的身体留住多少。如果一个人吃了许多高钙食物或者钙补充剂,但是在人体内无法吸收,也是徒劳无益的。
 

生活中,有很多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比如:
 

1. 补钙也有吸收率

 

人体对钙片的吸收率在30%上下,剂量越大越不容易吸收。反而摄入量增加时,吸收率相对降低。也就是说,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2.膳食干扰钙吸收

 

吸烟、饮酒、碳酸饮料、浓茶、咖啡、高盐饮食等饮食习惯能影响钙吸收。比如,钙和钠都是相伴从尿液中排出的,吃盐多,钠就排出多,钙排出量也会增加。


此外,菠菜、竹笋、蕨菜等中的草酸会与钙结合成人体不易的物质而降低钙的吸收率,烹饪时,建议提前将这些蔬菜焯水处理。

 

3. 阳光日照不足

 

维生素D体内合成量减少也会促发缺钙。而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 接受阳光照射, 有助于体内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

 

4. 体力活动不足

 

运动有助于强骨,帮助钙吸收。一项研究发现,55岁不运动的妇女通过健身、走、跑、登山及补充含钙量高的食物9个月以后,骨质增5%,但若单补充钙而不运动,则骨质不会增加。
 

补钙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1. 科学补钙首选食补

 

补钙首先推荐食补,因为日常饮食中有很多食物都富含钙质。比如,一杯200mL的牛奶中钙含量超过200mg,小学生只要早晚一杯牛奶,就几乎能获取每日钙需求量的1/2,而且牛奶中的钙很好吸收,说它是“天然钙片”一点也不为过。

 

另外,荠菜、菠菜、韭菜、油麦菜、西兰花等深绿色蔬菜,含钙量也都不低,而且蔬菜中所含的维生素丰富,有助于提高钙的利用率。

 

此外,一些豆制品,比如卤水豆腐、石膏豆腐,它们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卤水或石膏,使得食物中的钙含量更高。当然,鱼虾贝等海鲜类、芝麻酱、坚果等也富含钙质。

 

2. “细腻”的钙更易吸收

 

这里推荐施贝安燕窝酸乳钛钙,L-乳酸钙+碳酸钙双钙源,在保证钙源安全之外,更是添加了矿物质和维生素,帮助钙质吸收,也补充了孩子身高增长过程中必要的营养素。


优秀的原材料创造优秀的补钙产品,每包含有220毫克钙元素、3.2毫克锌、3.6毫克的铁、VA200μg、维生素D6μg,每日1包为身体补充足量的钙。同时,含有维B族,帮助体内酶类生产,燕窝酸(N-乙酰神经氨酸),可增强免疫,促进脑补及神经发育。

 

3. 补钙营养、运动要均衡

 

维生素D、维生素K等同步补充也能让钙更好吸收。《钙及相关营养素与骨健康的关系》一文中提到,维生素D会影响肠道的钙吸收;而维生素 K 参与着骨形成的环节。维生素 K 在深绿色叶菜及豆油、菜籽油中含量较高;而户外活动中晒晒太阳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



4. 避免一次补充钙量过多

 

服用钙制剂时为了避免一次补充钙量过多,建议分开多次吃,并避免和高钙的牛奶、豆制品一起服用。因为单次剂量过高可能会影响钙吸收。
 

5. 补钙餐后服用钙剂最佳

 

施贝安营养专家指出,一般晚餐后服用钙剂是人体补钙的最佳时间。人体在晚间12点以后至凌晨时期内,血钙最低,这时钙剂的吸收率最高,利用最好。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