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2021年了,电子艺术该怎么升级?
财富自由1192 2021-11-30

每个时代在奔涌向前,每个时代就号召一个时代专属的艺术!艺术的疆界与定义一直以来都是模糊且开放的,各种形式例如网络艺术 (Net Art)、数据艺术 (Digital Art)都出来了。不论在资讯、新闻、互动、消费行为……都为世界带来巨大的转变。艺术水虽然以不同的形式被应用于潮流中,而偏向概念化、技术化的新媒体艺术虽然较为冷门,但由于大众对网络的依赖性,新媒体艺术或许能为潮流艺术开启新方向。

下面介绍一些有意思的电子艺术。

1,Death Imitates Language - (Harm Van Den Dorpel, 2016 - Ongoing)

将近 1000,000 张图像整齐排列于 Death Imitates Language 的网站,这是由艺术家 Harm Van Den Dorpel 所发布的电脑繁衍系统。从一对无性别的图像 - 亚当与夏娃开始,系统将衍生出的图像反覆进行配对,如同基因遗传学的模式,这是属于图像的繁衍。


偶尔艺术家会凭感觉剔除或增强图像中的元素,如同配种员在筛选 DNA 般,而当 Van Den Dorpel 认为图像已生成至它的 “最佳状态”(一样凭感觉),这张图便会被冻结。而网站中的每张图像都有自己的身份 ID ,记录了它的年龄、父母、血统,甚至是 “独生子”、“处女”。

2,Giver Of Names - (David Rokeby, 1991)


Giver Of Names 就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一套可以为物体命名的电脑系统,参与者可随意选择展览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物品摆放在相机前,黄色小鸭、水枪、雨鞋 ... ,系统会将物体从线条、颜色、材质开始层层拆解成不同部分,并分析各部分的组成及关联,再由 100000 个英文词汇中为物品重新命名。


系统根据扫描、分析给出了对此物品的定义,但由于不像人类拥有对世界、情感的经历,句子的组成和字词的使用总看似不合常理。Rokeby 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表达的语言中存在着有些吊诡且不可分的关联,这些观点是如何在带有偏差及错误的同时还能成立呢?而语言 (Language) 则在某些方面限制了我们看待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Giver Of Names 对物品的定义既不是出于对对象本身的表面描述,同时也不是随机的字词组合,它用自己的角度与对此物体的理解去诠释,系统展现了人们定义事物的过程,而看似有 bug 的语言编码便是我们的 “主观” 。标签是系统的一环,归类、代表着某件事物,而字词语言使表达及接收更为容易,不过凡事皆是一体两面,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即使是灰色中也会有相反,但是正因如此,各种主观交织碰撞出的火花才更为珍贵。



3,Superposition - (池田亮司, 2012)池田亮司是少数同时以视觉及声音闻名的艺术家,从“什么是声音?”到“音乐和声音的区别”,他将声音简化到最小单位,以白噪音、正弦波作为元素,用不同的音频组合变异,挑战人耳对于声音的新感受。



Superposition 是艺术家首次加入表演者的作品,受到量子数学概念的启发,尝试以原子数据的角度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表演者作为操作、观察者,同时也是作品的一环,画面的视觉效果、声音、物理数据、数学编码和表演者的人类行为、随机性,都成为了建构这个环境的一部分。总之,这种电子艺术为人类带来不一样的享受。而现在也到了新的时代就是区块链创作。

我们不应该迎接区块链呢?因为传统电子品随便就被复制,而且所有权也在平台手上,腾讯,网易云让你充会员就得充会员,那也是没办法。但NFT就能让你可以把自己的电子艺术品映射到区块链上,NFT通过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技术来证明你拥有某个物品的所有权。


传统方面,所有权的认证,比如说房产证的认证都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的,而NFT的认证是由区块链上每一个人共同认证的。前者有一个中心,后者去中心化。与传统艺术品对比,NFT无需鉴别真伪,作为数字资产也减少了维护费用,因此迎来迅猛发展。一时间,万物皆可NFT。


现阶段,对于各位艺术家创作专属NFT也很容易,在NFT中国上,只需要用手机即可几分钟就能够创作出专属的NFT,这对自己的艺术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更为重要的是,一旦自己的作品上链后,只要这个链是一直存在的,你的NFT就是永存的。欢迎勇于活跃尝试的艺术家开始自己的NFT创作之旅。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