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蕴含着无限的潜力与希望,如何有效激活这些潜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当下亟待深入探讨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石。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一方面,积极推进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引入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先进技术,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显著提升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使得当地农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畅销国内外。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拥有优美自然风光或独特民俗文化的乡村,借助乡村旅游的东风,打造农家乐、民宿、乡村文化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消费,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打破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能够直接对接城市消费者,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快速流通。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乡村环境干净整洁、美丽宜居。同时,注重乡村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与修复,加强对森林、河流、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整治、湿地恢复等生态工程,提高乡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一些地方通过实施 “河长制”“林长制” 等创新举措,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乱排乱放等现象,乡村的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天更蓝了,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古老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一些乡村建立了民俗博物馆、文化展示馆等,将传统的农耕器具、手工艺品等进行展示,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一些地方组织开展民俗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大赛等活动,吸引广大村民和游客参与,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伟大工程,需要我们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人才振兴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农村地区真正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建阳将口 杨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