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积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一宏伟蓝图,不仅关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顺应数字时代潮流,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文化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深植中华文明沃土,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四大发明到丝绸之路,中华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只有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表达,才能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
顺应数字时代浪潮,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短视频、直播、AI技术应用等新业态的兴起,既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建设文化强国,必须顺应数字化浪潮,运用新技术、新媒介提升文化的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中国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向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夯实民族复兴文化根基。文化强国的核心,在于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提升。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惠民工程,还是“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都体现了国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战略方向。从《国家宝藏》让文物“说话”,到“清北学霸”投身古籍修复,到随处可见的新中式穿搭……这些现象表明,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只有当人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树立,民族复兴才有坚实支撑。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传承中华文明基因,把握数字时代机遇,不断创造具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文化。唯有如此,才能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建阳区将口镇 廖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