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开展文化宣传,鼓舞军民斗志。除了打仗消灭敌人,还要重运用各种文化形式,宣扬革命思想,抒发革命情怀,鼓舞军民革命斗志。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说过“学会一个字,等于搬走一座山,学会10个字,就搬走了10座山,翻山越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文化建设是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与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一段时期的精神文化建设可以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和社会风貌。不同的社会不同时期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有不同的主体、内容和特征。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在红军队伍中开展识字扫盲运动、文化读书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反封建反迷信思想的普及等,这种人人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开拓性、群众性、娱乐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建设“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当地军民的军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去为根据地的建设和党的建设扫清思想文化的障碍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提高民众的受教育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民众的思想与道德水准,构建具有良好精神风貌的社会环境。井冈山事情生存条件艰苦,当地群众和士兵吃不饱,穿不暖,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吃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生活条件很艰难,但是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是积极向上的。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帮助当地农民解决生活问题,团结群众,用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这样的中国共产党自然也就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群众也愿意相信共产党。红色文化带来了先进文化,推动了井冈山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党在这一时期的壮大,为后期的革命工作鉴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选择一条适合的文化道路,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完成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