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在柳州
罗宾柴 2022-01-23



      临近中秋,趁着陪由由回家的机会,我也得以去了趟柳州,短暂停留了一天,对这个久闻大名的小城,有了匆匆的一撇。

      从南宁高铁出发,到柳州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火车出了南宁,很快就进入了山区,远近尽是翠峰林立,山峰被绿植覆盖,不高不险,呈土包状,一个个的错落着,如同地里刚冒出的笋尖,这是广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今天,天气正好,这些丛生的峰林一直绵延到视野的尽头,我早对广西的崎岖地貌有所耳闻,这一见,才深有感触。正当我意犹未尽的时候,火车已缓缓开进了柳州站。


       下了高铁,穿过火车站长长的出站通道,通道两旁,贴着各式各样的柳州宣传画。我们正跟随人群望外走着,身边的由由突然放慢了脚步,“有点想家了”,她小声呢喃道,眼里泛起泪光来。我连忙伸手想去给她擦,她不让,只是紧紧抓住我的手臂,长吁一口气,自嘲了一句:“还真是近乡情更怯啊!”

      由由生长在柳州,高考后,才举家搬到了南宁,大学去了南京念书,留学时又飞到欧洲,直到去年,才回到杭州工作。兜兜转转近十年,所到的地方都像是过路的一站,唯有柳州,虽然离开多年,亲朋都已经不在了,但仍然是她心里的故乡。一个地方,一旦是承载了人的年少的回忆,就会是永远的眷恋,这是种真切的、无法抹去的情感。由由有当下的反应和流露,我自然是感同身受的。

      出了站,我们按计划,第一站先去看看柳州的全景。观景点就在柳江南岸的城区里,一座拔地而起的小山峰,山顶的东西两端突兀,中间凹陷,形似马鞍,叫马鞍山。山顶就一百多米的高度,登顶极目,整个柳州的全貌就尽收眼底了。


       晴空下,柳江如回环襟带,自北而来,绕城区又蜿蜒北去,中间抱出一个“壶”状,整个柳州的老城区就是坐落在这壶中。城市规划者一定是“别有用心”,在城区中央靠江的区域规划了CBD,密集矗立着摩天高楼和现代建筑,让整个半岛显得更加繁华和生动起来。这种江水绕流地形,加上环抱着核心主城的城市景观,让我想起重庆的解放碑。不过,柳江相比长江,就秀气的多了,江水透着碧蓝,两岸是绵延的绿道,供休闲观光,几座造型别致的桥横跨在江面上,桥下时有观光游船穿梭而过。好一个亚热带的南国小城啊。

      我原本的印象里,柳州是带有浓厚重工业风格的城市,不过,这第一眼,看到这样清新宜人的风光,还是出乎我意料的呢。

      下山后,我们搭车进了城,主城区其实不大,我注意到,大部分居民楼和建筑还保留着上世纪末的风格,有着很重的大工厂式城市的风格。八九十年代开始,柳州就是依托着柳钢、柳铁、柳汽、柳工等等重工业而起,这也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由说,“我小时候,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是这些国营厂里的职工,要么就是政府体制内单位的职员,那时候柳钢的包子最有名、钢一中的教学质量最好、某某国营农场的牛奶最好喝等等…”

      我说,“你们这样的,当年可把我们这些农村娃羡慕死了,我记得02年,刚从合肥农村的小学去到城里读初中,身边的同学父母也都是各个国营单位的职工、学校的老师等等,这些才是我们眼里的正式工,感觉总是比我们这种个体户家庭高一等,整个初中都觉得自己有点自卑,这一点到了高中才改了过来”

      “早些年,在这样的小城市,确实是要在体制内能获得更多的机会的。” 由由补充道 ,“不过小时候老师鞭策我们说,一流的学生飘洋过海,二流的学生北京上海。意思是,混的好的都想办法出去,混的不好的才留下来。”

       确实,我想到她的家庭和朋友们,早已经从柳州四散到各地定居。就像很多三四线城市一样,在前二十年中国高速发展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都背井离乡,努力地义无反顾地去省会、去一线城市甚至出国,在那里勇敢的重新落地生根,从此再难回到老家了。

      在柳州的整个下午,为了避开室外暴晒的阳光,从山上下来,我们就直奔酒店房间里吹凉风。酒店坐落在柳州第一高楼,七十三层的地王大厦。房间在七十层,落地窗朝东,景观无敌,脚下的柳江变成丝滑的绸带,百里外的风光都一览无余。一座城市还是需要高楼的,彰显气度和格局,当然有人说 穷人住豪宅,可能还镇不住,不过柳州是绝对有这个资本的,人均GDP广西第一,中国百强城市,从这走出来的品牌五菱、两面针、金嗓子等等,还都是响当当的呢。

      傍晚时分,我们出门去看看由由以前的学校和住处,想找共享单车没找到,倒是很容易就寻了一辆五菱的共享电动汽车warmcar,这种车很mini,刚够两个人坐,在这样不太宽的城区路上开最适合不过了,在柳州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这样的电动小车,政府也配备了不少专用的充电位和停车位,十分方便。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共享电动汽车就能风靡全国了。五菱产自柳州,最近两年在网上爆红,被戏称为神车,它的机动、加速、路面适应性堪称简配版陆巡,舒适度确实低,但性能确实扛打,加上这种超级亲民的价格,着实是圈了不少粉。五菱号称造中国老百姓需要的车,就这品牌定位,真得给个赞。

      晚饭前,我们开着这辆小车,从她们家在市区的老房子开始,逛到她的高中母校,又到了他们在柳江边现在的房子。她父母早已搬到南宁常住,柳江边的房子一直空着没舍得卖,算是在老家留个念想吧。

      由由在这所房子里度过了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少年时光,屋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家具陈设还是很久以前搬走时的样子。她带我进到她的房间,是一个中学时代的女孩儿的房间,我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像是置身在时光倒流的空间里。她拿出一个收纳盒,里面有一些泛黄的老报纸,那是她中学时候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还有钢笔写过的检讨书,带着涂改液的痕迹…她情不自禁的念了起来,我也听的津津有味。有一刻,我仿佛看到十四五岁年纪的她,正对着窗外的流云发呆,书桌上铺满作业本,屋外的父母在轻手轻脚的做着家务,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们在房子里待了二十分钟,又像待了很久,走到阳台上,看到晚霞早已红透了天。江上的风吹过来,让我感到惬意。这是这一天里,最温柔的时候。


       从房子里出来,外面已然是华灯初上,路上的车多了起来。我提议去江边走走,由由说要不我带你去坐游轮,夜游柳江吧!我欣然的同意。于是停了车,两人信步走到东堤游轮码头。柳州前些年,为了打造柳江风景带,在江两岸进行了环境整治和亮化工程的建设,每天夜幕降临,两岸的山水、高楼建筑、桥梁在各种彩灯的装饰下,呈现出不同于白天的景观,成了一段精彩的夜游线路。

      七点半,天完全黑了,游船驶离了码头,顶层的露天甲班上,坐满了兴致勃勃的游客。两岸的灯带,也在同一时刻亮起来,人群里发出了一阵欢呼声。江风吹起来了,我直觉得凉爽,由由说,“闻一闻,好熟悉的柳江的味道啊”,我是辨不出来的,这是一种嗅觉的记忆,刻在骨子里的,属于喝着柳江水长大的人。

      游船从白沙桥附近出发,经过文昌桥、文惠桥、柳江大桥,到红光桥开始折返,江的西南是自然夜景,东北岸则是城市夜景。这一路把白天不曾到访的萝卜洲、窑埠古镇、蟠龙山、文庙、驾鹤山、老城墙、音乐喷泉等等,在江上看了个遍。有一段,在蟠龙山与驾鹤山之间,两座山相对而立,山顶各一座塔庙相互呼应,瀑布群从山林中倾出,一轮明月正正好悬在水流之上,配合上周边的灯光烘托,琼楼玉宇,似真似幻。我全程目不暇接,一直举着手机拍摄,惊叹柳州人构景造景的巧思和功夫。想到上一次的类似体验,是多年前深秋,在广州的珠江夜游,而这次的柳江夜游,名气虽不大,我反而更美更精致,也许与季节有关,也许与身边人的陪伴也有关。


       从游船下来,饥肠辘辘的我们直奔螺蛳粉店。不用说了,这是来柳州,必须要做的事,就像去了四川重庆,一顿火锅是必不可少一样。要说柳州的味道是什么,无疑只有螺蛳粉最能代表了。

      一两天前,我就开始搜寻柳州的螺蛳粉店,什么灯泡厂、西环肥仔、爱民、凤张等等,都是柳州的老字号粉店了。由由的表哥是位标准的老饕,经他推荐,我们选了老城区一家叫“凤张”的粉店。

      店面很好找,就在大路的旁边。推门进去,一阵扑鼻的“粉”味朝我袭来,让人不禁掩住了口鼻。外地人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味道,常用酸和臭来代替,在柳州,这种味道,就统称为“粉味”。据由由说,中学时候,班里男生趁着课间操二十分钟,偷跑出去吃粉,回来总被老师一抓一个准,还来不及撒谎,身上的味道早把自己出卖了。

      我环顾四周,顾客们都在尽情地、专心地嗦着粉,他们流着汗、嘴唇上的红油还来不及擦。碗里红辣油裹着白色的米粉,每嗦一口,就带出汤里的螺丝粒、酸笋、木耳丝、花生米…一碗粉,往往都会搭配着店里自制的卤货,比如鸭脚、鸭肠、鸭肾,腊肠,豆泡等等,荤素随意搭配,丰俭由人。看到这里,进门时还不适应的浓烈气味,早已转变成一种奇异的香味,钻进我的身体里,勾的我食欲大振!

      我们要了两碗粉,又加了鸭脚、鸭肾和一份酸笋。酸笋是螺狮粉的灵魂,而柳州本地的酸笋制作极其简单,只把鲜笋切块、放入坛中,加本地井水,密封二十天即可。除水外,不添加任何调料,完全依靠自然发酵。酸笋味道很正,酸里带着轻腐的香味,入口反而觉得清淡。绝不是速食袋装粉里,或者类似罐头腌笋里那种浓烈的、腐味过头的味道。我想,这大概与本地极好的水质有关。

      我风卷残云般吃完我的二两粉,看起来比身为柳州人的由由更加嗜粉,她吃了半碗太辣吃不下,而我意犹未尽,索性又解决了她碗里剩下的。我很想让自己像一个有水平的食客,一边品尝,一边做出评论,而直到我挺着肚子站起身来,都没有想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顿夜宵,只是一直咂摸着,“嗯!好吃!好吃!”


       我和由由走出店门时,外面的夜已经沉了,灯光也稀疏起来,而螺蛳粉店里顾客依然络绎不绝,对于老柳州人来说,这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晚上,楼下一碗简简单单的家常而已。一座城市的变迁,与生长在这里的人,息息相关,又好像不那么相关。城区拆拆建建,街巷里的烟火还是那么亲切,柳江奔涌不息,江水的味道还是那么熟悉,食物不断融合,螺蛳粉的汤底也还是那么美味。

      我和由由踱着步子,走回酒店,明天一早我们就打算启程回南宁。我抬起头,月亮已经升到头顶,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转过脸,对她说: “柳州不错,你家在柳州的房子还是一直留着吧,将来等你老了,也许还真可以再回来呢。”

2021年9月21号 中秋节

于杭州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