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女村干为省钱一次性导尿管用两次,却在文学上大放异彩
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葛湾组,有一个身残志坚的励志女人,她叫秦芹,是新浒村的女文书兼妇联主任,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在医院整整住了7个多月,被诊断为颈髓损伤,胸5骨折伴截瘫。秦芹夫妻为了省钱将一次性无菌导尿管用两次,而瘦弱丈夫成了她最好的康复器材。
秦芹的丈夫名叫方向东,在玉禾田上班,一个月工资3200元。对于这份工作,夫妻两人特别感激响肠镇镇书记和镇长,秦芹说;“没有镇领导的关心,我不可能得到如此的治疗,为了方便照顾我,镇领导把一个镇唯一一个名额留给了我家,如果没有这份工作那我们真没法生活了。”
秦芹因工伤住院的医药费可以报销,可出院后的一次性无菌导尿管、棉球、碘伏、纸尿裤、纸尿垫、开塞露等,每天一百多元费用无法报销。(由于车祸新农合一分报不了)寒冷天气,秦芹夫妻为了节省将导尿管用两次,这种冒险如果带来发炎,会更加麻烦。
秦芹身高163,体重135斤。丈夫方向东身高168,体重120斤,每天方向东都是抱起妻子上床和起床。看得出他抱得特别吃力。
每天方向东都是这样给妻子穿衣、脱衣服、擦洗,他眼神满是柔情,总是笑嘻嘻的,没有过一丝抱怨。
不管多么忙,多么累,方向东每天都会坚持陪妻子练习站立,由于学校边上租房住的,20几平方的小屋没法安装架子,方向东就抱着妻子,妻子的膝关节不能弯曲,他就用自己的膝盖抵住妻子的膝盖,让妻子的膝盖保持直立的,直到妻子说“我站不住了。”他就温柔的抱起妻子到轮椅上。
每天抱妻子坐轮椅或床上去时,他都要把轮椅一边的扶手拿下、装起,重复的小动作,显出真情。
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方湉,今年19岁就读于桐城师专。小女儿方亦可13岁,就读于响肠初中初一,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她放学回家主动帮助爸爸洗衣服、烧饭、打扫卫生,是个懂事而乐观的好孩子。
每天方向东温柔的抱起妻子,将妻子慢慢移到床边小心翼翼的和女儿一起给妻子穿鞋。
懂事、孝顺的方亦可洗好衣服、帮妈妈穿好后,就认真的写作业了。
清理垃圾、烧饭炒菜、照顾妻子,方向东每天没有休息的工夫。几个月下来,人更瘦了。
在丈夫真情呵护下、孝顺女儿体贴中,坐在轮椅上的秦芹开始逆袭人生,乐观面对眼前的困厄。
从受伤开始,她开始看书学习写作,作品在当地报刊发表, 这是她发表在安庆日报上的文章《活出生命的高度》,正如文中的文字一样,她活出了生命的高度。
秦芹获得很多荣誉证书,她目前最需要一辆带有坐便器一辆电动轮椅,她说这样就可以减轻丈夫方向东的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本文章转载自网络,仅供查阅使用,如有侵权,请告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