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屁股被撞烂,龙岩男童靠导尿管维持生活
381 2022-06-16

屁股被撞烂,龙岩男童靠导尿管维持生活

“爸爸,我被车撞烂屁股,都挺过来了,你也能”;“儿子,我们一起挺过去,爸爸就带你去玩”。这是一对患难父子相互鼓励的话语。

  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汪洋村,34岁的父亲陈上国身患癌症,却坚持不化疗,口服“断肠草”,希望以毒攻毒,扼杀肿瘤。

  7岁的儿子陈佳歧,因为3年前的一场车祸,尿道被压坏,只能从腹部挖一个洞,用一根塑料管导尿,每天挂着一个大导尿袋进课堂上课。

  生活对他们太过残酷,但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强。如今这个家一贫如洗,祖父孙三人都是病号。救谁?留谁?大人一致决定:先救孩子。

  屁股被撞烂,他说:“奶奶,我要站起来”

  陈佳歧出现在汪洋村,他稚嫩的脸庞充满朝气,偶尔咧嘴笑笑,阳光可爱。只有在翻开上衣,脱下裤子,被奶奶不小心碰到一根直插进小腹的导尿管时,小佳歧才会疼得眉头皱一皱。

  这种疼痛,一直伴随着孩子。那一天,上幼儿园的小佳歧,从外面玩耍回来,只差一步就要迈进家门,一辆龙马车呼啸而来,躲避不及的小佳歧,被卷入车轮底下。

  “几十吨重的车子,从孩子屁股上碾过去,”奶奶回忆,“佳歧从肚脐到骨盆部位的皮全部撕裂脱落,孩子当场昏死过去。”

  家人找来一部车飞奔龙岩市医院。途中的颠簸让小佳歧醒了过来,“奶奶,我要站起来”。小佳歧睁开眼睛,没有流泪,只是挣扎,那时的他,也许已经感觉不到痛了。

  奶奶想扶一下,一股血却从小佳歧的屁股伤口处涌出来。奶奶抽泣着,小佳歧看着奶奶,停止了挣扎。

  当天的抢救手术还算顺利,骨头和神经都接得很成功。但是,小佳歧的尿道被压坏了,在龙岩、厦门和福州的大医院,前后进行7次手术,花了30多万元,都无法修复。

  那年,才4周岁的陈佳歧,最后只能从腹部挖一个洞,用塑料管导尿,从此开始与“管”为伴的生活。

现在,陈佳歧已经7岁,上小学一年级,每天他都要在大腿部兜着一个导尿袋去学校。他不能做剧烈运动,偶尔尿溢出来,还会浸湿裤子。不过,小佳歧很聪明,上学期他的数学优、语文良。

  祖父孙三病号,大人说:“有钱就用在孩子身上”

  给小佳歧手术,已经花掉30多万元,即使交通事故赔偿了24万元,这个家也已经一贫如洗。

  但命运并没有打算放过这家人,父亲陈上国罹患癌症。对于癌症,医生给陈上国的忠告是:立即住院化疗。但陈上国算了一笔账:化疗一次至少2万元,每个月要化疗一次。陈上国想了想,决定把有限的治病钱留给儿子。

  陈上国的妻子从医院拿回新的检查结果,陈上国的癌细胞已经从肝部转移到肺部。但陈上国说,他最大的愿望,仍旧是给儿子做完导尿管手术,让孩子不用再整天和 “管子”生活在一起。

  “我还要带着儿子去玩,我答应儿子要挺过去,我们都会好起来。”

  陈上国的父亲陈达峰,今年57岁了,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一到下雨阴天,骨盆就疼得走不动,甚至上个楼梯都要停下来休息几次。

  虽然根本没法干重活,可是,每天给孙子腹部消毒、隔天换导尿袋,一个月换一次导尿管,这些都由陈达峰一手承担了。“孙子每天晚上跟我睡,我要起床两次,帮他倒尿。”陈达峰说。

  救谁?留谁?陈达峰的意见和儿子陈上国一致,都说:“有钱就用在孙子身上。”

  未来的路,渴望北上求医“挺住就有希望”

  去年,陈上国和妻子去了一趟北京儿童医院,在门口持续守了两天,终于等到一名专家,但是那名专家告诉他:佳歧当时的身体状况,还不适合做泌尿修复手术。后来,由于经济原因,陈上国再没有去北京求医。

  陈上国渴望再次踏上北上求医路。不过,给儿子治病,除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医院,钱,同样让陈上国一筹莫展。

  陈上国打听到,泌尿系统修复手术至少要花费10万到20万元,这对他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现在,陈家唯一的收入,是靠陈上国的老母亲和妻子出门打杂工赚钱。“杂工有一日没一日,要赚足钱给儿子治病,遥遥无期。”陈上国说,此前7次手术,已经花光陈家所有积蓄,还欠下不少债务。

  不过,他们并没有被命运击倒。“孩子都知道安慰我们要挺住,挺住就有希望,大人们更不能垮下。”采访的最后,陈上国搂着小佳歧,脸上挂着笑容。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