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政治学1-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Zeiod 2022-06-16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身贵族世家,历经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五个朝代。前期热心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定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因反对他称帝而被捕,获释后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主要从事历史研究,直至1859年病逝。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珉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珉主”

二: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大革命带来了什么?

三: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大革命为什么会在法国发生?

四: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改革与革命

五:托克维尔的一些思想


一: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珉主”

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珉主”(Democracy)

《论美国的民主》:"企图阻止珉主就是抗拒上帝的意志,各个民族只有顺应上苍给他们安排的社会情况。"

托克维尔的"珉主"不等同于现在语言习惯的珉主制度。

制度民主:罗伯特·达尔(Robert Dahl)《论珉主》1999 :"有效的参与、投票的平等、充分的知情、对议程的最终控制、成年人的公民资格。"

现在通常认为珉主的反义词是砖制(despotism)

托克维尔的"珉主"通过读《论美国的珉主》可知,反义词是贵族(aristocracy)

托克维尔政治思想:

"珉主"和"贵族"指向的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社会,而非两种不同的制度。

珉主的概念描述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其基本特征即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平等,这与贵族社会中身份的不平等区别开来。从一种社会向另一种社会的转变,即托克维尔所谓“珉主的革命”。

贵族社会:身份不平等(Inequality of conditions)

珉主社会:身份平等(Equality of conditions)

《论美国的民主》:“我在合众国逗留期间见到一些新鲜事物,其中最引我注意的,莫过于身份的平等。.... 随着我研究美国社会的逐步深入,我益发认为身份平等是一件根本大事,而所有的个别事物则好像是由它产生的。.... 一场伟大的珉主革命正在我们中间进行。”

托克维尔的"珉主":身份平等

现代社会的特征:珉主社会:身份平等

"从贵族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改变是不可逆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深入理解现代社会的性质。"

"珉主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它的核心是身份的平等。"

托克维尔认为现代社会的到来不可避免。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去讨论我们能否回到过去,而是要深入理解这样一个不可避免到来的现代社会"

《论美国的珉主》序言:“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到来,需要我们构建一门新的政治科学。”


二: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大革命带来了什么?

《旧制度与大革命》:大革命带来了什么?

“不管大革命怎样激进,它的创新程度比人们普遍认为的却少得多。”

法国大革命者意图取消法国所有旧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甚至改变了法国的计算日期的方式。但是大革命延续了旧制度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并将它推向极端。分裂和个人主义化的社会状况一如继往,或更甚。

大革命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但是就人们的政治生活而言,大革命并没有改变什么,大革命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了大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它所做的只是将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推向极端。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个抽象的概念“国家”来取代旧制度时期的君主的权利。

对于托克维尔来说,

中央集权制(centralization)是整个旧制度时期( Ancien Régime,法国大革命前若干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表现为国王权力的不断增长和地方贵族政治权力的逐渐消逝。这一过程也正是支配性权力不断增长和政治自由不断消失的过程。

托克维尔通过仔细分析法国大革命之前和之后人们社会和政治生活,它发现: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人们仍然没有地方自治和政治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带来什么新鲜的东西。


三: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大革命为什么会在法国发生?

大革命为什么会在法国发生?

大革命只不过是一个长期的变化的结果。 要理解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或为什么会发生在法国,必须理解大革命前几个世纪的法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旧制度时期:

法国旧制度时期中央集权崛起的最重要的特征。

国王剥夺了地方贵族的权力,巩固了自身的权力。

地方贵族失去了统治权力,但并没有失去特殊地位和优越待遇。

国王权力急剧扩张,直达个人,但同时也失去了中间贵族团体的缓冲地带。

“法国的特殊点在于,在贵族等级丧失政治权力的同时,贵族作为个人,却获得许多他从未享有过的特权,或增加了他已经享有的特权。....贵族阶级的统治权越来越少,但是贵族却越来越多地享有充当主人专有特权。”

贵族和非贵族之间的仇恨十分严重。虽然许多资产者用钱获得贵族头衔,但贵族与其他阶级之间的障碍易于辨认、难以跨越。

与英国比较:

英国在历史上不仅没有形成法国式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反而王权逐步受到明确的法律限制。

贵族也没有失去统治权力,并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调整着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托克维尔举例:"Gentleman" 一词的含义

在英国,"gentlemen" 一词慢慢变得无所不包,可以指涉一切行为得体的人。

在法国,"gentilhomme" 一词在大革命后几乎无人使用,但词义从未改变,仍旧指贵族"种姓”的成员。

英国:

整个社会呈现一种缓慢感性的状态。

法国:

发生了一个断裂式的大革命。

当法国在国际竞争(尤其对外战争)中遭遇失利,国内经济低迷时,国王希望贵族和平民的支持,却遭到前所未有的反抗,结果快速演化为一场意图摧毁一切的大革命。

也就是说,大革命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国王、贵族、平民在旧制度时期互相充满矛盾、不能互相支持。


四: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改革与革命

改革与革命: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 ,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为什么?

托克维尔在这一点上又与马基雅维利相似:权力的基础是人们的支持和主观信念。

一个权利的稳定需要人们对这个权利的所有者有主观的信念和支持,这个权利的所有者又需要采取种种的措施得到人们的支持。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一个君主,尤其是新君主,需要采取种种措施,甚至是非道德的措施,来掌握权力维持他的地位。一个君主,或者是新君主非常容易丧失人们的支持,这就是革命发生的过程。

“革命的发生并非总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被革命摧毁的政权几乎总是比它前面的那个政权更好。”

法国大革命之前,特别是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时期,法国的经济政策是在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转好,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法国人民开始越来越难以忍受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这种旧制度,也越来越对法国的法律抱有敌意。正是在这一个时期,法国的革命情绪开始不断增长。

托克维尔对改革和革命的分析,体现了托克维尔对大革命具体发生原因的分析:旧制度时期,只有法国出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在其他国家(德国英国)并没有出现这是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最基础的原因。

当法国旧制度遭遇到压力的时候,法国政府无法从社会上汲取足够有效的支持。

所以不改革旧制度会苟延残喘,但革命早晚会发生。


五:托克维尔的一些思想

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分析没有太多倚重经济的发展和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托克维尔并不是没有注意到经济的发展和阶级与阶级的关系,但是对于他来说,我们无法从经济的角度直接得出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制度、人们的政治生活角度去理解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托克维尔认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危险就是个人主义,就是社会的原子化。人们从传统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之后,并没有能够形成一种有机的内部联系,这种个人主义化或原子化最大的威胁就是绝对权力的增长。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