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政治学1-托马斯·霍布斯
Zeiod 2022-06-27

托马斯·霍布斯:科学研究必须采取几何证明的形式,要有清晰的定义,从得到明确表述的公理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英国政治家、哲学家。生于英国威尔特省一牧师家庭。早年就学于牛津大学,后做过贵族家庭教师,游历欧洲大陆。

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指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

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

代表作品《论政体》《利维坦》《论公民》《论社会》。

一: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二:人性与自然状态——人性


一: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1)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2)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的来源


1)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内战时期,霍布斯的曲折遭遇,以及内战所引发的近代国家建构和合法性的问题,构成了霍布斯的问题意识。

托马斯·霍布斯的方法论:霍布斯认为科学研究必须采取几何证明的形式,要有清晰的定义,从得到明确表述的公理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2)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的来源

托马斯·霍布斯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受到两场革命深刻影响:

1-英国内战

2-欧洲的科学革命


1-英国内战

英国内战,是1642年8月22日至1651年9月3日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英国辉格党称之为清教徒革命(英语:Puritan Revolution)。

内战时期,霍布斯的曲折遭遇,以及内战所引发的近代国家建构和合法性的问题,构成了霍布斯的问题意识。

英国内战使霍布斯相信,一旦主权被分割(在英国就是被国王和议会分割),一旦宗教教义不能由主权者统一(英国内战也可以视为是清教徒和国教徒之间的战争),那么内战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内战就意味着"利维坦的死亡”。

霍布斯在欧洲大陆逃亡十年,他也目睹了欧洲的政治混乱状况,比如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法国的投石党运动(Fronde,1648年-1653年,或译投石党乱、福隆德运动,是一场西法战争(1635年-1659年)期间发生在法国的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运动。)

混乱情形无时无刻不刺激他。

2-欧洲的科学革命

欧洲的科学革命,对霍布斯考察主权问题提供了科学视角和崭新的方法论。

霍布斯在40岁之前,一直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与科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一个很好玩的故事,话说在1630年,霍布斯当时正陪伴他的第二个雇主——格维斯·克里夫顿爵士的儿子小格维斯在欧洲游学,有一天在一位先生的屋子里,霍布斯发现了一本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学原理》),这本书是打开的,翻开的那一页恰好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霍布斯看到这个定理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但是他看完了对这个定理的证明,这个证明又引导他去看前面的证明,最后他彻底的折服了,从此爱上了几何学。这个事件也开启了霍布斯思想的科学方法阶段。

他也与新科学的推动者有着深入的交往,

游历欧陆时曾访问过伽利略,非常赞赏其用数学演绎的方法开创的运动物体的科学。

逃亡法国巴黎时,跟笛卡尔也有交往,互相探讨过数学和物理学问题。

还与波义耳(罗伯特·波义耳,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化学科学的开山祖师,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著有《怀疑的化学家》)争论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

与数学家约翰.沃利斯就如何化圆为方争论不休。

霍布斯对新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有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最推崇的还是几何学。

霍布斯在《利维坦》里赞扬“几何学是上帝眷顾而赐给人类的唯一科学”, 运用几何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无可争辩的”。

在《论公民》中,霍布斯甚至说:“凡是使现代世界有别于古代野蛮状态的事物,几乎都是几何学的馈赠。因为我们归功于物理学的,物理学又归功于几何学。“

几何学对霍布斯影响极大,霍布斯认为科学研究必须采取几何证明的形式,要有清晰的定义,从得到明确表述的公理出发,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在1642年出版的《论公民》一书中,霍布斯把几何的方法突出地应用在他对根本政治问题的分析上,他从两条公理出发:

1-人类是贪婪的,他总想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

2-人的自然理性提醒自己-定要避免最大的恶,即横遭暴死。

他从这两条公理出发,推出立约和守信的必要性。进而又证明了主权权利和公民义务的基本原理。

在《利维坦》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何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霍布斯在《利维坦》当中从未停止过对他所讨论的概念下清晰定义的努力。

这正是迎合了几何学方法所要求的,“凡是推理,必须从清晰、明确的定义出发”。

除了几何学之外,霍布斯对物理学格外感兴趣,他曾经说:“如果不是时势的发展让我花费了很多精力在政治学上,其实我真正的兴趣是研究光学。”

一般认为,霍布斯是一个朴素的机械唯物论者。

霍布斯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体都按照一种必然的因果规律运动着。国家也

是一个“人造的物体”,国家的运动也受到因果规律的支配。

霍布斯在《利维坦》引言当中就引用了两个非常生动的比喻:

1-把钟表这种人造的自动精密仪器与人体本身作类比,说”心脏无非就是发条,神经只是一些游丝,关节不过是一些齿轮”。

2-把国家(利维坦)比作一个人造的人:主权是灵魂,官员是关节,赏罚是神经,资产和财富是实力,安全是事业,顾问是记忆,公平和法律是理智和意志,和睦是健康,动乱是疾病,内战是死亡。

既然国家可以被视为一个人造人,而人又可以被类比为机器,所以同样的道理,国家就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人造的精密机器。

我们要了解一台精密机器的制造和运作原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小心翼翼地拆解,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它们之间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是怎么样产生互动的。

要想理解“国家的质料、形式和权力”也要对这部庞大的机器进行拆解,“分别考察它的成分,要正确地理解人性,它的哪些特点适合、哪些特点不适合建立国家,以及谋求共同发展的人必须怎样结合在一起。“

补充:

利维坦,全称:

Leviathan or the Matter, Forme and Power of a Commonwealth Ecclesiasticall and Civil

译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或《英联邦教会和公民的质料、形式和权力》。

质料、形式和权力是霍布斯英文版《利维坦》的副标题内容(or the Matter, (质料),Forme (形式) and Power(权力) of a Commonwealth Ecclesiasticall and Civil。

当然,构成国家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公民了,公民是自然人,通过达成社会契约建立国家之后才拥有的一种政治身份。

自然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又可以追溯到他的感觉,因此霍布斯在《利维坦》这部政治哲学著作中非同寻常地从论人的感觉开始谈起,继而才过渡到政治哲学,谈到想象、语言、推理、激情、决断、品行、宗教、自然状态和自然法等等内容。

由于霍布斯把政治学建立在几何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上,强调公理定义、三段论逻辑论证、机械动力、唯物主义等方法。

因此霍布斯自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政治哲学(科学)家,并宣称整个传统政治哲学无论在发现真理方面,还是在引导人们走向和平方面,都是失败的。

霍布斯这种独具特色的方法论,确实为他的现代政治哲学涂上了鲜明的底色。


二:人性与自然状态——人性

1)霍布斯分析人性的方法论——“个人主义”

2)霍布斯的人性观


人既是用来制造国家的“材料“,同时人也是国家的“创造者”——这是霍布斯在利维坦一开篇就提出的观点。这也是他政治逻辑推理的起点。

人创造了国家,人是国家的国家的原因,而非相反。

与此对比:

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政治动物。

就能体会到霍布斯的观点有多么革命,也能体会到霍布斯为什么不喜欢亚里士多德。

从“人既是用来制造国家的‘材料‘,同时人也是国家的‘创造者‘“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

比如说:

人为什么要创造国家?

人在创造国家之前处于什么状态?

如何创造国家?

为实现国家作用,须赋予它何种权能?

我们要背负起何种性质的政治义务?

如何保存国家和防止它的瓦解?

霍布斯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从对人性的分析开始的。

1)霍布斯分析人性的方法论——“个人主义”

虽然霍布斯研究的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但他并不打算像今天的政治科学家或者心理学家那样,在尽可能多的或者叫尽可能富有更大代表性的实验样本的基础上去总结、归纳共通的规律。

霍布斯的做法恰恰相反,他是通过深入观察和反省自己的内心,来去探求有关规律,他认为“要统治整个国家的人就必须从自己的内心进行了解而不是了解这个或那个个别的人而是要了解全人类”。

他的道理是“由于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与别人的相似,所以每个人对自己进行反省时,要考虑当他在思考、构思、推理、希望和害怕等等的时候,他是在做什么和他是根据什么而这样做的;从而他就可以在类似的情况下了解和知道别人的思想感情。”

很类似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一句话就是“推己及人”。

霍布斯的推理是从个体出发的,但是“由于他坚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

以只要他对个体的分析是有效的,那么其结论就是普遍有效的。

这就是霍布斯的“个人主义”方法论。

在政治哲学分析工具的发展史上,霍布斯的个人主义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这种个人主义方法论不仅是霍布斯国家起源学说的特色使他区别于传统的政治哲学家,而且也奠定了整个自由主义思想传统方法论的基础。

2)霍布斯的人性观

关于霍布斯的人性观有个常见的误解是说:霍布斯是性恶论的代表。

确实,霍布斯认为,在人这部机器中,由感觉产生了记忆、知性、意见和意志,既然感觉是原动力,而欲望或憎恶不过是驱使人朝向或躲避某种事物的感觉。

因此人自然就是趋利避害的,

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由欲求和嫌恶这样的激情来引导的。

理性只是为激情来服务的,

也就是服务于趋利避害目标的更好的实现。

霍布斯进一步说:

“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势欲。”

霍布斯解释说:“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也是因为如果他不扩大权势就会连‘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也保不住。”

那么,把自我利益作为人性的动力,作为理性和道德的基础,这难道还不是性恶论吗?

霍布斯认为,这就是人性本来的样子,本无所谓善恶。

任何生而有之的人性特点,霍布斯都是拒绝以善恶来评价的。

性恶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奥古斯汀的“原罪说”,

他说每个人作为人类始祖亚当的后代,都在一生下来都背负着原罪。

原罪也就是亚当由于违法了上帝的意志,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而犯下的罪。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作为亚当的后代,我们也一生下来就背负着我们祖先所犯下的罪。

所以奥古斯汀说:人性本恶。

但是霍布斯他拒绝奥古斯汀这种原罪说。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