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成都城管亮出科技新名片:全国首批持证"空中执法官"正式上线
瑞凯 2025-05-24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府广场时,城市的"空中管家"已悄然升空。5月23日,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培训——12名城管队员通过160学时的强化训练,即将获得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执照。这支全国城管系统首创的持证飞行队伍,正在书写智慧城市治理的新篇章。


这群平均年龄32岁的学员经历了"理论+模拟+实战"的三重考验。在19天的封闭式训练中,他们不仅要熟记《无人机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条文,还要在模拟器上完成上百次起降练习。最考验技术的当属"超视距飞行"考核——要求操作员在肉眼不可见的情况下,仅凭设备参数操控无人机完成指定任务。


"刚开始连悬停都控制不稳,现在能操作无人机穿越楼宇缝隙了。"来自市容支队的张强展示着训练视频。这群"空中交警"需要掌握的不仅是飞行技术,更要精通影像分析、数据采集等数字化技能。通过AI辅助系统,他们能在飞行中实时标注违建坐标、自动生成执法证据链。


随着首批"空中执法官"上岗,成都将形成"天罗+地网"的立体监管体系。在春熙路商圈,无人机可自动识别占道经营摊位;在建筑工地,热成像镜头能穿透遮挡物发现违规渣土车;深夜居民区,声纹识别系统能精准定位噪音源。这些"会思考的无人机"单次巡查效率是传统方式的8倍,尤其在高层违建取证方面,彻底解决了"门难进、证难取"的执法痛点。


在锦江区某小区楼顶,无人机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2000平米的违建筛查。"以前这样的排查需要3人小组工作半天,现在数据实时回传智慧平台,30分钟就能完成立案。"执法队员李婷边说边演示着智能执法终端。系统自动生成的3D建模图能精确到厘米级误差,让违建业主心服口服。


这套"空中执法"体系最亮眼的是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发现违停车辆后,AI自动调取车主信息并发送提醒短信;监测到油烟超标排放,系统立即生成电子督办单派发辖区中队;遇到应急事件,无人机可秒变空中指挥所,将现场画面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这种"非接触式执法"既减少了冲突风险,又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保障中,新组建的"飞鹰中队"初露锋芒。通过预设航线对宽窄巷子、锦里等重点区域进行巡航,及时发现并处置了17起占道经营、3处安全隐患。无人机搭载的喊话器还能进行多语种文明劝导,这种"科技+温度"的执法方式赢得了商户和游客的点赞。


随着成都获批全国首批低空经济示范区,城管部门的探索更具示范意义。计划组建的30人专业飞手队伍,将开发更多创新应用场景:用无人机运输暂扣物品、为隔离区域配送物资、在汛期进行堤坝巡检。更令人期待的是,即将上线的无人机机巢系统,可实现重点区域24小时自动值守,发现异常立即唤醒飞手远程处置。


"我们正在与高校联合研发专用执法机型。"市城管执法总队科技信息处负责人透露,下一代执法无人机将集成气体检测、激光测绘等模块,不仅能发现肉眼可见的问题,还能监测空气质量、评估建筑安全。这种"会呼吸的智慧终端"将成为城市治理的超级传感器。


当无人机掠过城市天际线,您是否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治理温度?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对"空中执法"的观察体验——您家附近有哪些适合无人机巡查的城市管理盲区?或者您期待这项技术还能解决哪些民生问题?让我们共同畅想智慧城市的美好未来!

来源:https://cd.tiancebbs.cn/news/46303.html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