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我就到处拍些照片,退休后在老年大学报了个摄影学习班,一转眼已十几年了,身边也有了一大帮同好。
这十几年来,每年抽出一段时间,出去旅拍,逐渐的不再拍一些糖水片,更多的是关注身边的环境,捕捉些我们自身与周边生态环境的互动瞬间。这个习惯的养成源于一次和我和摄友偶然遇到“人与环境摄影大赛”的路演,那还是2012年。
坐下来仔细听听,才发现是一个挺很意义的关注环保的摄影活动。大赛每年“六五环境日”启动,主张摄影人“带着思想和责任去拍摄”。用镜头来关注环境生态。这多好啊!第二天我就拉了几个同好一起投稿。
起初的投稿只是收到后台回复,“确认收到稿件,谢谢您的参与”。并没获什么奖,当然我觉得不要紧,重在参与。后来,随着持续关注,我发现这个赛事入选的片子的确是拍得很好!有些在光影、有些在立意、有些在创想,唯一不变的主题就是对环境和生物生态的关注。
慢慢地,我也能拍出一些更好的片子,随着大赛一届又一届开展,我投送的稿件不再只是被回复“感谢您的投稿”,而是逐渐被选为优秀稿件,甚至还有一副作品在三年前被评选为二等奖。当然,重点不是获奖,对我来说,这是一件正确的事,一件好事,我会持续做,一直做下去。
中间也会接到主办方的电话,我很佩服他们的坚持心,如今,我和“人与环境摄影大赛”的缘分已经有十年之久,这个赛事也是第12届了,十年来,参加大赛已经成了我和我身边摄影人每年的“固定动作”,大家不断创作,也是跟着这个赛事一道成长。
一直觉得,人生在天地间,本就与环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一点事,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纯粹为了感恩环境对我们的包容与滋养。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参与到生态摄影中来,用我们的快门回应对环境的爱! 文/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