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石家庄参观:河北博物院

     2021年9月28日上午,参观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与广安大街交叉口的 河北省博物院。

       河北省地处中国燕赵大地,历史文化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之一。大量的文物,记录了河北的七千年文明历史。

      河北博物院以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文物最具特色。

      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馆。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成立。院内藏书5万余册,不少是明清善本图书,为河北省地方志主要收藏单位(截至2014年末)。

      大约七千多年前的磁山文化遗址,揭示了河北古老的农业发展情况。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使人们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居住生活。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雕刻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铜片,则已经预示青铜时代即将到来。

      商王朝一度迁都到河北邢台一带,今曹演庄遗址发现了丰富的商代早期遗迹。藁城台西发现了商代中晚期的大型遗址,出土了铁刃铜钺等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以及漆器、丝织物、原始瓷、酿酒等重要遗迹。

      西周开始分封诸侯,至春秋战国,邯郸赵故城、易县燕下都、灵寿中山国故城都进行了发掘与清理。中山王詈墓是考古学上惊人的发现。此外,冶铁遗址也十分引人注目。           河北的汉代考古硕果累累,最重要的发掘首推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墓葬,金缕玉衣和所有的精美文物都是西汉能工巧匠的杰作。在定县,还发掘了中山怀王、中山简王、中山穆王和常山王的墓葬。全省各地出土的文物是汉代经济发展的见证。望都和安平的两座东汉墓以壁画艺术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

      三国以来的邺城曾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南北朝迅速发展的佛教艺术,在地上和地下形成了大量的遗存,与出土的青瓷作品和墓葬壁画相得益彰。唐宋辽金的河北文化与中原各地同辉,邢窑、定窑和磁州窑并称河北三大名窑。

     宋代以来的书画艺术得到高水平的发展,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许多出自名家的手笔。所有这些精美的文物,大部分收藏在河北省博物馆。

      馆藏文物十五万件,尤以刘胜金缕玉衣、窦绾金缕玉衣、错金银博山炉、鎏金长信宫灯、透雕双龙玉璧、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等国宝级文物和明清时期河北名人字画、宋元瓷器以及抗战时期的革命文物为特色。

        河北博物院:馆藏品14.2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565件(组)。有汉中山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金镂玉衣、长信宫灯、鸟篆文壶、错金博山炉、铜漏壶,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青瓷,邢窑、磁州窑瓷器;南宋扇面;原北京畿辅先哲祠收藏的明、清河北地方名儒、名宦、学者的墨迹、遗物2000余件,其中有杨继盛的谏草,自书年谱,孙奇峰的著述手稿,赵南星的书信稿等。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