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跨学科学习 二年级《制作一份家乡美食节菜单》

一、设计依据

语文跨学科任务群第一学段第三条学习内容提出: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的孩子正是爱吃爱玩,对一切充满好奇,愿意探索的年纪。作为五省通衢之地,美食味道自然就融合了百家之长,麻辣鲜香甜兼有,是吃货的天堂。美食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小吃货们特别感兴趣的主题。融合语文、劳动、美术、科学或数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去制作一份家乡美食节菜单的跨学科学习,正是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通过在社会生活这样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探索的任务群活动,有意思且有意义。

二、学习主题和内容

(一)学习主题

制作一份家乡美食节菜单 

(二)学习内容

1.文本阅读:推荐阅读《徐州饮食》(节选)。

2.学生的已有经验:已学过课文《千人糕》和《中国美食》,在从小的生活中曾尝过各种家乡美食,外出吃饭时曾见过各种美食名称及各式菜单。

(三)学习目标

1.搜集家乡美食名称,发现名称里的构字构词小秘密,对菜名的由来和文化感兴趣,通过交流筛选哪些是家乡的美食,书写并完成家乡美食节菜名大全。

2.亲自制作并分享一道家乡美食,边吃边聊自己对家乡美食的感受,用上关键词或一句话记录下来。勾连生活经验,沉浸体验,加深理解。

3.挑选自己推荐的几道家乡美食菜名,学着生活中菜单的样子,制作并最终呈现一份有创意的家乡美食节菜单。

三、情境与任务框架

(一)学习情境

徐州作为享誉中外的汉文化发源地,汉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五省通衢之地,美食味道自然就融合了百家之长,麻辣鲜香甜兼有,是吃货的天堂。像“蜜三刀”这样被奥运冠军谷爱凌青睐的美食,在徐州比比皆是。作为好客的徐州人,快快以家乡美食节的菜单拟定为线索,走进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去探索和发现家乡有哪些美食吧!在美食名称背后藏着哪些小秘密呢?亲自下厨制作一份地道的家乡美食,跟小伙伴分享一下吧!从家乡的美食中挑选自己强烈推荐的部分,学着生活中菜单的样子,拟定一份创意家乡美食菜单吧!相信小伙伴们品尝过菜单上的美食后,会因为一桌菜,爱上一座城。

四、学习活动与课时安排

(一)学习活动

1.记录家乡美食的名字

(1)说一说。课前,通过搜集资料或向家中老人请教,了解家乡有哪些好吃的美食,初步认识这些美食。课上,学生结合已学过《中国美食》中的识字方法,分享发现藏在名称里的构字构词规律,对美食名称及由来或故事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在交流中浸润家乡美食文化。

(2)写一写。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美食菜名,小组反馈是否为家乡菜,并写下家乡菜名。老师相机出示《徐州饮食》部分节选补充经典菜名,最终全班合力形成一份《家乡美食大全》。

2.小小美食评论家

学做菜,品评味。选择一道家乡美食,融合劳动、科学、数学等各学科能力,试着亲自做道菜。在美食餐厅争霸赛中与小伙伴分享互品美食,边吃边聊自己爱吃哪一道及理由,将感受用关键词或一句话写在弹幕纸条上,留下自己的评论。1

3.写下家乡美食节菜单

(1)学一学,做一做。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的菜单是什么样的?交流菜单的多样形式。选择生活中的优质菜单,交流罗列菜单的方法。小组交流,推荐入选美食,并说出推荐理由,写一写名称,汇总形成我的家乡美食节菜单初稿。学着生活中菜单的样子制作家乡美食创意菜单。

(2)晒一晒。各位选手依次介绍自己的菜单,最终评选出“最火菜单”“最佳人气王”和“菜单宣传大使”。通过读出美食名称,对美食色香味或习俗的体验理解等来宣传介绍自己的菜单,方便小客人更快了解徐州美食。2

设计说明及教学提示

二年级的孩子正是爱吃爱玩,对一切充满好奇,愿意探索的年纪。而美食的主题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小吃货们特别感兴趣的主题。为了制作一份家乡的美食节菜单,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藏在菜单名称背后的构字构词的规律,认识更多生活中有关于菜名的词语,亲手做美食,品美食,谈美食,推荐美食,发掘美食文化与美食名称之间的联系,觉得家乡的美食名称真有意思!当儿童在此任务群活动中,触摸到了生活中好吃有意思的家乡美食名称,在美食文化中浸润,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与体验,越了解,越热爱家乡的美食,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学习之旅呀!

“跨学科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任务一记录家乡美食的名字”,学生搜集自己家乡美食的名称,认字识词,激发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通过发现菜名里构字构词的规律,了解家乡美食文化,筛选并区分哪些是家乡的美食菜名,界定出家乡美食的范围,写下名称,形成一份《家乡美食菜名大全》。“任务二小小美食评论家”重在生活体验,真实表达。首先打破学习空间壁垒,在家庭生活中请教家人,化身小厨师,真正学做一道家乡美食。学生把自己做的菜带到学校,与小伙伴分享品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弹幕的词条形式记录下来,留下品评的痕迹。“任务三写下家乡美食节菜单”结合生活实际,照着饭店中菜单的形式,将自己推荐的家乡美食菜名制作成创意菜单,如图文并茂菜单、彩泥捏制的仿真实物菜单、手工制作的转盘菜单等。最终,在评选“家乡美食节宣传大使”活动中,学生融合运用整个大单元中所学,介绍菜名,说出合理的推荐理由。这里的理由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即可。在孩子的心中埋下探究性学习的种子,在之后的生活中,学生更愿意主动识字,探寻文字背后的小秘密。

五、资源支持和技术支持

(一)学习资源

1.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文《千人糕》和《中国美食》。

2.课外书,如:《徐州饮食》。

3.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节目。

(二)工具技术

1.生活中菜馆中的各式菜单。

2.做菜需要用到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3.做菜单需要用到的水彩笔、纸张、剪刀、彩泥等工具。

4.设计过程性评价以及单元测评的分级质量标准。 

六、过程评价与单元测评

过程评价

(一)记录家乡美食的名字

1.能够运用搜集资料或请教的方法,写出自己知道的家乡美食的名称,正确读出美食名称,发现菜名中构字构词的规律。

2.能够界定哪些属于家乡美食的菜名,全班合力写成一份《家乡美食大全》,字迹正确、规范、美观。

(二)小小美食评论家学会做一道家乡美食,在美食餐厅争霸赛中分享美食,能品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用关键词或一句话写在弹幕词条上。

(三)写下家乡美食节菜单

1.组内确定推荐入选的美食及推荐理由,写出家乡美食节菜单的初稿。

2.学着生活中菜单的样式,制作一份创意家乡美食节菜单。晒一晒,说一说,介绍自己的菜单时态度自然大方、理由充分,最终评出“最火菜单”。

单元测评

评出“家乡美食节菜单宣传大使”

1.结合菜单设计和介绍,小组合作呈现最优者,获得“家乡美食节菜单宣传大使”称号,在家乡美食节(如:徐州的伏羊节)前后,在校内进行主题宣传。

2.继续探究家乡美食的相关知识,主动向家人或邻居推荐自己的家乡美食节菜单,也可获得“家乡美食节菜单宣传大使”称号。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