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话】
小学阶段,在众多中华经典中,《论语》应该是要认真读一下的,《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记录,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刘熙《释名·释典艺》)。所以,“论语”的意思就是“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很多学者推测《论语》是由曾参的学生最后编定,梁启超、杨伯峻等就持此说,理由是:一、《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载他的言行与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二、曾参在孔子众弟子中最年轻,《论语》中有一章记载曾参将死之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论语》所叙的人物与事迹,再没有比这更晚的,那么,《论语》的编定者或者就是这班曾参的学生”。不管怎么说,《论语》穿越了历史的长河,沉淀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中华民族核心的人文思想、精神要素不断地启发后人,被后人不断地继承、弘扬,每每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当今国际风云变幻,面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带着学生品读《论语》中关于历史人物的论述,让孩子们能全面地了解《论语》那个时代以及孔子所提及、交往地各种人物,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捕捉其积极的人物精神,警示不良情绪,帮助孩子们于知识和品性都能得到升华。论语课程在这个学期共计行了18次,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论语》晦涩难懂,为了避免给学生学习带来压力,我每个星期精心备课,利用晨诵课,我带着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用熟读成诵的方法让孩子们去体悟,鼓励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一次在教学论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时,在示范读、齐读等多遍朗读之后,我问问学生有什么想法。我记得江梓骏听课时有些走神,我就用这句话暗示:“孩子,学生的样子就是要认真倾听,你对这句话还有什么想法呢?”江梓骏站起来沉思片刻后说说:“我们每个人要做好自己,如果自己都变得不像自己,这个世界就不美好了。”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我们教孩子不就是做好自己吗?正如孔子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论语的意义不是说教,是引导,是警醒,是顿悟,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思考,并反观自己的言行,从而获得精神的滋养。
每周一次的论语课程都是放在晨诵时间,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一般是让孩子读读、讲讲论语。孩子们通过朗诵、积累再到讲述不仅仅进行了语言的训练,更是了解中国文化,拥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价值观,也是中国人精神追求和价值体验。辜鸿铭的眼里,“孔子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给予了人民真正的国家观念”,论语中有治国齐家平天下的著名论语,比如“尊重贤才”这个故事中讲述了卫灵公善用人才的故事,教会孩子们要善于看待别人的优点。再如在论语中讲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时,王思蕊来讲故事《寒食节传说》,通过讲述了解不能玩弄手段,要真诚待人,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期末庆典,孩子们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更是通过表演来内化家国情怀。
1.比干死谏
苏李组
苏李:请听论语朗诵
齐诵
微子去之①,箕子为之奴②,比干/谏而死③。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旁白1:苏李
旁白2:李诗琪
比干:陈昌宏
纣王:顾鑫晨
其他大臣:曹宇华
苏李:下面请看我们小组的论语故事《比干死谏》。
苏李:比干是纣王的亲叔叔。 先王帝乙的托狐重臣,他为人刚烈,敢做敢为。每当纣王有过错,他就犯颜直谏。
李诗琪:纣王要出兵东夷,比干微劝他休养生息;纣王日夜饮酒,比干就劝谏他要上朝理政;封王任用巧佞的宠臣,比干就劝谏他治国尚贤....劝谏得多了,纣王就心生怨恨,对人说
顾鑫晨:比干自以为是我的叔叔,就故意反对我,让我难堪。早晚我要让他吃到苦头!”
苏李:有人将这话告诉比干,劝他说:
曹宇华:君主贤明,有过可以劝谏:君主昏庸,劝谏也没有用,还会给自已招致祸患。您可要小心啊!”
陈昌宏:我深受先王重托,什么祸患都不怕。况且,国家社稷有难,做臣下的哪能只想着自己的安危呢!即便死,我也要继续劝谏他!”
苏李:后来,纣王残忍地杀死了很多忠臣。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只有比干痛心地说:
陈昌宏:夏桀不行仁政而亡国,大王滥杀无辜,是要走他的老路吗?”
苏李:纣王一听,比干将自己比喻成暴君夏桀,顿时勃然大怒,竟下令将比干剖腹挖心,以震慑天下人,比干虽然死了,但他竭忠尽力,以死报国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魏菱赟组
武丁--------王颢宇,傅说----------蔡靖之,大臣1---------魏菱赟,大臣2--------杜灵峰,旁白------高邱莉娜
(高)旁白:商朝中期,天灾人祸不断,国家动荡不安,百姓苦不堪言。盘庚迁都殷地后才渐渐安定下来,但整个国家还是非常衰落。小乙继位后,对儿子武丁寄予厚望,把他送到民间锻炼。
(蔡)傅说:武丁,听说你要走了?
(王)武丁:是啊,我离家10年了,该回去了。
(蔡)傅说:你走之后,不要忘记穷苦的百姓啊!他们天天干着苦力,辛勤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幸福,也没有快乐可言啊!
(王)武丁:你真是一个心系百姓,能力超群的贤才啊!像你这样的人才就应该为国效力,为百姓谋幸福啊!
(杜)傅说:可我是奴隶出身,没有机会大展宏图啊!
(王)武丁:会有机会的,会有机会的,你多保重,后会有期。
(高)旁白:武丁继承皇位后,一心变革,想为百姓减轻负担。但是困难重重,巫师和贵族的权势很大,身为天子,都要谨慎行事。三年以后,他才夺回了政权,但是身边缺少真正的大才。他又想起了一个人——傅说。
(王)武丁:如果有傅说辅佐我,一定能让国家很快强盛起来,只是他身份卑贱,大臣们肯定反对我任用他。(不停踱步)有了,我想出好办法了。(高兴的样子)
(大臣们一边走一边说:
(魏)大臣1:陛下突然召见我们不知何事啊?
(杜)大臣2:一定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吧。
(魏/杜)大臣1,大臣2:陛下!
(王)武丁:各位大臣,我昨晚梦到一个圣人,他一定是上天派来辅佐我的。可惜我不知道他叫什么,身在何处。
(魏)大臣1:陛下,这个圣人长得什么样啊?您和我们描述下 ,我们去帮您寻找。
(王)武丁:这个圣人长相不同于常人,他面孔很黑,是个驼背,特别瘦。大概在我们皇宫的东南位置,他正和百姓们一起在山谷中劳作。
(杜)大臣2:陛下,您放心,我们一定将您说的圣人找到带回来!
(高)旁白:大臣们立刻外出寻找,找到傅岩,一下就认出了他,和武丁描述得一模一样。于是,他们将傅说请了回来。
(魏)大臣1:陛下,我们把圣人找回来了,可他是一个奴隶,这……
(王)武丁:这人和我梦到的一模一样,看来真是上天将他赐予我的,故意把他藏在奴隶之中,看我们的心是否虔诚!
(杜)大臣2:陛下说得对。
(王)武丁:我要任命他为宰相,让他以傅姓,辅佐我一起治理国家。
(蔡)傅说:谢谢陛下信任,我一定穷其一生辅佐陛下,共创大商盛世繁华。
(高)旁白:傅说没有辜负武丁的期待,果然很有治国之才,他提出了很多好的策略,使殷商重新强盛起来。
陈嘉颍组
陈嘉颍:我们小组表演的论语故事《齐景公有马》,请听论语朗诵:
花诗雯: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何思航: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陈铃涵:下面请看我们组的论语表演《齐景公有马》
角色饰演:旁白3:花诗雯 齐景公:何思航 晏子:陈嘉颍
旁白4:陈铃涵 旁白2:冯泓锦 旁白1:张王沁
旁白1: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他交代养马的人一定要好好照料。谁想有一天,马突然暴病死了。
旁白2:齐景公得知后,十分伤心,也很生气,下令让人拿刀肢解养马的人。
旁白3:众臣们见君王暴怒,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晏子正在旁边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人的确有罪,不过敢问君上,从前尧舜在位时,肢解人是从哪个部位开始的呢?”
旁白4:正当恼怒的齐景公一听,大吃一惊,想尧舜是一代圣王,爱民如子,哪会肢解人?
齐景公(挥一挥手):“算了吧,明君哪会肢解人,不过他有罪,把他关于监狱中,让法官处死”。
旁白1:晏子听了,并没有阻止,只是向齐景公作礼问道
晏子:君王,此人真是罪大莫及,只可惜他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被处死,恐怕会死不瞑目,不如让微臣替君王将他的罪一一说明,也让他自己知道所犯之罪,死得甘心,您觉得如何?”
旁白2:齐景公一听,觉得晏子的话不错,便答应了。
齐景公:你说吧!
旁白3:于是,晏子上前,当着众臣之面,“教训”说起养马的人来。
晏子:你犯有三条大罪:第一条,君王让你养马,结果马暴毙死了,等于你杀了马,应当叛你死刑;第二条,死的马是君王最爱的马,应当判处死刑;第三条:君王因为一匹马就杀人,让全国的百姓听说此事,必定会因此把君王视为暴君,应当判你死刑。
旁白4:齐景公听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条条都不足判养马者死刑,并由此也见到自己的过错。
齐景公:先生你就把释放了他吧,无论如何,也不能因此伤了我的仁德啊!【读论语,识名人】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翻译】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演员表:黄橙子-老农夫、旁白。彭子谦-重耳。于许纹渲-介子推。沈楚涵、汪宸熠-大臣。
于许纹渲组
(黄橙子):晋文公叫重耳,他做公子的时候,晋国发生内乱,被迫带着几个亲信外出流亡。他们一路上遭受轻视、欺侮,经常连饭都吃不上。
一次又断了粮,重耳饿得气息奄奄,生起病来,眼看就不行了。大家愁得没办法。
沈楚涵:现在可如何是好,如今粮草断了,公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地方又如何去寻找粮食,哎!
于许纹渲:咦!前方有一老田夫,我可以前去借点粮食试一试。
(黄橙子)这时诸位臣子扶着重耳,步履蹒跚向老农夫走去。
汪宸熠:老人家,我们都来自晋国,因家里闹了饥荒,现与家人流落至此,已经没有粮食了,能否借点吃的充饥一时!
这时农夫(黄橙子)继续耕田,没有搭理众人。
沈楚涵:老人家,想必你家里也有儿子吧,我们就好比你的儿子,当父亲的总不能让自己儿子挨饿吧,你就给点吃的吧!
农夫(黄橙子)此时看了一眼众人,便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的儿子又不会挨饿了啰。”
彭子谦:老人家既然你儿子不会挨饿,那家里条件肯定不差吧,你就给点吃的给我们吧,以后必当重谢!
(黄橙子)农夫上下大量了下重耳,眉头微皱。黄橙子:呸!我看你也不是干活的人吧!你也是堂堂七尺男儿,要饭能活过几天呢,还必有重谢?农夫(黄橙子)这时弯下腰,手里捧着一块泥巴向前递了过去,说道:“给你!拿去吃啊”说完便向重耳扔了过去。
重耳(彭子谦)感觉受辱,当即要上去与老人争论,拖着疲惫的身体,对其动手,老人受到惊吓便向后退去,这时候重耳也被周围的大臣拦了下来。这时众人疲劳的坐在了地上,不一会儿,重耳饿的晕了过去。
于许纹渲突然说:我有办法搞到粮食,你们先在这陪公子,我等下就回来。
(黄橙子)过了一会儿,介子推瘸着退回来,还真找回了一条肉。大家赶紧给重耳煮了一缶汤,这才救得他的性命。后来,人们才知道,这肉是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来的。重耳回到晋国以后,为报答当初跟随自己流亡的那些人,都给他们封了高官,却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许纹渲)虽然不贪图高官厚禄,却感到羞耻,气愤之下带着母亲隐居到绵山之中。
(彭子谦)晋文公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说:“派人去找,就算把整座山翻个底朝天,也要把介子推找来。”
介子推(于许纹渲)痛心疾首:公子!你既然忘了我,为什么还要来找我。
为了将介子推逼出来,晋文公(彭子谦)想到了个主意,便向周围人吩咐过去:哼!既然他不出来,那就放火烧山,我不信他不出来。
介子推(于许纹渲)竟宁死不出,最后抱着大树,被烧死了。
晋文公(彭子谦)得知介子推的死讯,既伤心又悔恨,将放火烧山的那天,定为寒食节。
(黄橙子)寒食节,禁止生火煮饭,大家都吃冷食。每年到了寒食节,晋文公还要亲自到介子推的墓上去祭拜、凭吊。如此,就逐渐形成了寒食节祭拜逝者的习俗。生于空桑
邱江涵组
陈皓菡:旁白1:夏朝末年,有个有莘氏的女子到河边去采桑,忽然听到桑林里传来婴儿的哭声。
李皖彤:婴儿(旁白2):婴儿哭
张雨萱:女孩害怕:"我听部落里的长老说,有种怪兽常常装作婴儿的哭声迷惑人,如果有谁靠近,就会被吃掉。"女孩转身要离开,可没走几步就停了下来
邱江涵:旁白2:婴儿的哭声实在是惹人怜悯。女子小心地走到林子里,里面有一个幼稚的婴儿,她将孩子抱回去,交给了部落的首领。
张雨萱:女孩:“首领,我在林子里抱回来一个婴儿。”
李皖彤:首领:“去查一下这孩子是哪里的。”
张雨萱:女孩:“到处都问过了,没有人认识他。”
李皖彤:首领:“那李大厨来养他吧。”
陈皓菡:旁白1:有一天,厨师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个妇人来到他的面前,感激地对他拜了又拜。
吴悠:妇人:"我生下自己的孩子,却不能照料,多亏您来抚养他。"
张雨萱:厨师:“您是何人?”
吴悠:妇人:"我居住在伊水上,怀孕时,梦到有神人对我说,看到石臼出水,就立刻动身朝东走,千万不要回头看。第二天,石臼果然冒出水来。我招呼邻居们跟我走,可是没人听从。我只好独自向东,走了十余里,心中惦念邻居,忍不住回头去看。只见到处都是洪水,所有的人和村落都消失了。我吃了一惊,想要逃走,却发现自己再也动不了……"
邱江涵:旁白2:厨师将此事告诉首领。
李皖彤:首领:"这个孩子不平常啊!上天将他的母亲化成大桑树,却又安排他来到世上,一定是让他担负特殊的使命。我们要好好养育他。"
张雨萱:厨师:“我们给他取名叫伊尹吧。”
李皖彤:首领:“通知下去,让我们部落里最博学的长者每天来给他上课。”
陈皓菡:旁白1:伊尹果然与众不同,从小就聪明绝顶,长大之后更是富有智慧。
邱江涵:旁白2:后来,商汤请他担任自己的国相。伊尹辅佐商汤,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王珈瑜组
【演员】
1.旁白:王珈瑜
2.纣王:冯嘉钧
3.妲己:徐紫轩
4、纣王的大臣:李明烨
5、纣王的将士 :东城礼
6、周武王:东城礼
7、姜子牙:李明烨
【背景音乐】古典音乐
【服装】汉服
王珈瑜:今天我们给大家表演的是论语故事《武王伐纣》。
【旁白:商朝末年,纣王不理朝政,昏庸无道,宠信奸臣,残害忠良,民不聊生,周王趁机养精蓄锐。经过几轮大战,周王攻到牧野,准备决战。】
【旁白:自妲己出现以后,许多大臣都劝纣王诛杀妲己,以保国泰民安,但终是失败了。】
纣王的大臣:“陛下,今日您不理朝政,贪恋美色,挥金如土,商朝将亡也。”
纣王:“那你说朕该如何啊?”
纣王的大臣:“斩妲己为好。”
纣王:“大胆,竟敢斩我爱妃。来人,拖下去斩了。”
纣王的将士 :“大王,牧野即将攻下。”
纣王:“这可怎么办?”
妲己对纣王说:“依我看此刻还是立刻出城迎战。”
纣王:“传我命令,立刻准备出击迎敌。”
【旁白:周武王与姜子牙率领大军一路攻进了牧野,将士们士气大增。】
周武王:“将士们我们是代表正义的使者,我们现在来征讨纣王的残暴统治,接下来让我一起英勇战斗吧。”
姜子牙:“纣王的军队尽是些乌合之众,士气低落,而且我军士气高涨,此战必胜,将士们无畏的冲锋吧。”
周武王:纣王,祸害苍生,骄奢无度,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罪大莫及。妲己,红颜祸水,引诱纣王,助纣为虐,罪该万死。
周武王、姜子牙、旁白齐喊:杀——
纣王的将士 :大王,不好啦,周武王的兵即将杀过来了。
妲己对纣王说:“立刻出城迎战。”
纣王:“听爱妃的,立刻准备出击迎敌。”
【旁白:在这场激烈的大战中,商军于牧野战败,回城后纣王自焚而死,商朝从此灭亡。】
孩子们在表演中懂得了精忠报国,对待自己的国家要忠诚;明白了统治者求贤若渴对国家进步的重要性;智慧地进行劝解可以化解一场危机……
7伯禽治鲁
王思蕊组(王思蕊病假缺席)
旁白1:李欣怡 旁白2:张如钰 旁白3:陶懿晨
伯禽:杨彦浩 周公:林智杰 姜太公:李胥冉
(李欣怡)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杨彦浩)这段话的意思是,周公对鲁公说,有道的国君不疏远他的亲族
(李胥冉)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
(林智杰)故旧朋友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们
(张如钰)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李欣怡:下面请欣赏我们小组带来的论语故事表演—《伯禽治鲁》
旁白1:周公因辅佐周成王:分身乏术,便让他的长子伯禽代他受封鲁国。这日,伯禽准备出发前往鲁国,周公将他召来,吩咐道……
周公:伯禽,你去鲁国,将国家建立起来,政务安排好,就来向我汇报。
伯禽:是,父亲,儿定不负使命!(转身离开)
旁白2:到了鲁国,伯禽发现,那里本是东夷之地,民风粗犷散漫,习俗也与周地不同。为了建立他心目中的国家,他费心费力地教导百姓,让他们遵守各种规矩,大力推行周朝的礼制。
旁白1:就这样,他殚精竭虑地处理政务,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才将国家带入正轨,一切安顿好后,伯禽向周公报告。
伯禽:禀父亲,儿不负使命,已将鲁国建成。
周公:哦?那鲁国现在发展可稳定?
伯禽:儿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在国内推行周制,鲁国现已步入正轨。
周公:好!好!做得好!
旁白3:姜太公听说此事,却不以为然。他被封到和鲁国临近的齐国,一切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只用了五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国。
姜太公:制度不简洁,民众生活就不便;民众生活不便,就会逃离家乡。将来鲁国恐怕会越来越衰弱,会侍奉齐国。
周公:此言差矣!道德是国家的基础,礼乐是政务的根本。立国不以道德礼乐为基础,国家虽然强大,恐怕将来一定会出现很多乱臣贼子的!
旁白2:果然,后来齐国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一,相比之下鲁国则弱小得多。
旁白1:但齐国也的确出现了众多违背道德、弑君作乱的事,甚至发生了“田氏代齐”事件,最后,姜太公的政权被田氏所取代。
8.任用管仲
陈铱苓组
陈铱苓:请听论语朗诵
齐诵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旁白1:陈铱苓
旁白2:黄雅楠
鲍叔牙:张佳懿
管仲:闵航
齐桓公:江梓骏
公子纠:周靖翡
陈铱苓:下面请看我们小组的论语故事《任用管仲》
齐桓公,名叫小白,是我和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为人荒淫无耻,蛮横霸道,他在内在外到处招致仇怨。
此时的公子纠,在管仲、召忽的陪同下逃到了鲁国,小白则在鲍叔牙的陪同下逃到了莒国。
后来,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又被朝中大夫所杀,齐国一时没了国君。有的大臣暗中请小白回国,有的大臣准备迎立公子纠,两人于是争着往国内赶。
侍奉公子纠的管仲,说:“为了公子纠顺利回国继位,我去带兵拦截小白。”
在拦截过程中,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假装吐了一口血,倒在车上装死。小白则昼夜兼行,提前进入齐国,继承了君位,人称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说:“我要发兵攻打鲁国,逼迫鲁国杀死公子纠,然后再将管仲和召忽押送回国。”
鲁国人害怕,只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职,管仲则被投入囚车,押往齐国。
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谏道:“您现在已经是国君了,杀管仲易如反掌。但管仲是个难得的人才,您如果想称霸诸侯,成就一番伟业,不可以失去他。”
齐桓公说:“管仲是我的仇人,他亲手用箭射伤我,险些让我丧命。”
鲍叔牙说:“管仲侍奉公子纠,与您为敌也是各为其主。现在公子纠已经死了,何必为了过去的怨恨,失去能为您建立霸业的贤才呢?”
齐桓公于是赦免了管仲,并听从鲍叔牙的建议,任命他为国相。后来,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果然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为了培养民族自信,更进一步了解论语名人,我们每周都会鼓励孩子画一画论语中的名人,“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个人的修身和素质提升,我们通过绘画艺术形式来培养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