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的治疗在医学上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西医治疗主要是营养神经的药物,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多系统萎缩。中医治疗疾病是从整体意识上出发,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的调节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使之协调一致,来治愈或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建议采取中医的方法系统的调节身体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去治疗多系统萎缩问题。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点赞、看一看、转发、收藏,后期我会持续更新关于小脑萎缩、多系统萎缩、共济失调的知识和案例。谢谢.
多系统萎缩在中医上叫做“痿症”,是一种症状,中医上属于肝肾阴虚,脾虚湿盛,气滞血瘀所引发的疾病,中医认为肾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主一身阴阳,肾阴虚的情况下你会出现四肢走路不稳,无法控制自己的步态,经常性摔倒,甚至瘫痪在床,脾虚湿盛,身体会日益消瘦,脾虚严重就会造成四肢无力,脾主肌肉,脾虚则四肢肌肉无力,会出现肌肉僵硬,湿气重会出现偶尔的头晕头蒙感觉不是特别清爽,眼睛会出现看东西模糊重影,气滞血瘀,这样会导致喝水呛咳,或者有痰。治疗需要补益肝肾,醒脾健胃,活血化瘀,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仔细检查后,李俊才医生总结出“多系统萎缩”对症治疗方案。初期几个月治疗下来,患者呕吐、头晕、手抖等各种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经一年多的努力,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李老伯身上符合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的症状已经消失。
这个方案的关键点需要“医患共治”,主张“全人思维”中医理论,即注重医患沟通,实践医患共治。患者能从最初生活无法自理,到现在可以自己扶把手爬楼梯上楼,吃饭可以自己用筷子,靠的正是他与医生的积极配合,医患共治,以及家人的陪伴、关心和支持。
多系统萎缩发病率逐年增高、进展较快、生存期短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和锥体束征等四项综合病征,这四项症状在现代医学的治疗纪录中,均被认为是属于不可逆的症状。MSA治疗是神经科的一大难题,目前西医方面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而中医“因人而异,辩证施治”的治疗原则,讲究病同而人异,通过着眼整体,辩证施治,“医”“养”结合,来提高人体自身修复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