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整理海门名人沈惠农的信息资料
青年无术 2024-06-26

人物介绍

沈惠农(1907—1927.11)

  沈惠农,原名陆铁强,字心石,化名鲁德成,江苏崇明县北排衙镇(现上海市崇明县北义乡)人。1907年生,1岁丧母。父亲陆伯良是地方开明士绅,早年办学经商,在乡里颇有声望。

1917年秋,沈惠农入北义乡县立崇明乙种农校,毕业后,就读于县立崇明中学。在校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秋,沈惠农得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要崇明派两名青年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就动员挚友俞甫才一起报名。1926年3月,经国民党省党部负责人、共产党员侯绍裘介绍,沈惠农和俞甫才一起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他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革命家的直接教育,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结业后,沈惠农担任江浙地区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受中共江浙区委委派,回到崇明从事建党和农运工作。

当时崇明还处在军阀孙传芳的残酷统治之下。地主豪绅和军阀官僚相互勾结,劳苦大众倍受压榨。沈惠农根据当地农村阶级斗争的情况,设立民众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减租减息的口号,号召群众冲破黑暗势力,开展积极的斗争。1926年秋,崇明西沙发生严重干旱、虫灾,收成只有常年的三分之一,地主老财却胁迫农民照常交租,并勾结反动政府逮捕了一些欠租的佃户。沈惠农等闻讯后,立即赶到西沙,联合当地进步人士袁守之等人,组织1000多名群众,冲进当地警察所,迫使当局释放被捕佃户。10月下旬,沈惠农等又组织7000多名群众,在崇明西沙示威游行,公开提出:“对折交租”“反对业佃维持会”“打倒恶粮户”“被压迫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民协会”等口号。地主豪绅和反动当局惊恐万状,立即策动反扑。崇明县知事奚桐,一面派警察帮助地主收租,逮捕抗租的农民;一面假惺惺地到风阳镇召开所谓“议租大会”。会上,沈惠农他们与奚桐进行激烈争辩,驳得他哑口无言,不得不答应减大租大租,指按租佃契约交给地主的地租。一半,并取消小租小租,指大租以外附加的地租,一般以现金或农副产品支付。。接着,沈惠农又在西沙组织和发动上万名群众,浩浩荡荡地涌向崇明县城,包围县政府,要求释放无辜被捕的农民。奚桐在愤怒的群众面前,慌了手脚,只得将关押的农民全部释放。一连串斗争的胜利,沈惠农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提高。地主豪绅、官僚政客则对沈惠农怀恨在心,图谋暗害。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到处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国民崇明县政府县长田良骥下令通缉沈惠农父子。沈惠农及全家老小,转移到上海。

1927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指派沈惠农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到海门县领导农民运动。10月底,中共海门县委成立,沈惠农担任县委书记。

沈惠农到海门后,以海门下沙曹家镇(现属启东市)沙家仓一带为活动基地,公开组织农民协会,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成立海门第九区农民协会,沈惠农任会长。协会决定立即发动贫苦农民进行“二五”减租,开展秋收斗争,斗争的锋芒直指沙家仓的恶霸地主。沙家仓恶霸地主无视农民协会的减租要求,公开对抗,并关押欠租佃农陆寡妇。这种高压手段激怒了广大佃农,沈惠农乘势发动千余农民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行程二三十里,沿途高呼“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有力地打击了恶霸地主的反动气焰。

1927年11月12日下午,沈惠农正在沙家仓召开农民协会大会,动员农民开展更大规模的斗争,国民政府海门县政府县长施述之与当地大地主沙锦标、沙颖侯等相勾结的,指派军警,冲击会场,开枪扫射并当场打死农民倪锦富等4人,多人受伤,还抓捕大批参加会议的农民。此时,为了掩护农民群众,沈惠农毅然挺身而出。沈惠农当场被捕,当即被押送到海门县城茅镇,囚禁在县政府监牢。当晚,施述之亲自审讯,要沈惠农承认是土匪。沈惠农怒不可遏,痛斥国民党叛变革命、屠杀革命志士的罪行,自豪地宣布自己是共产党员,使施述之无言以对。13日凌晨,施述之派几名武装警察,将沈惠农绑在独轮小车上,以解送去南通为名,行至茅镇西市梢城隍庙照墙脚下,把他拉下车枪杀。牺牲时,沈惠农年仅20岁。

沈惠农牺牲后,海门、崇明等地党组织组织了“一一·一三”惨案后援会,声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暴行。192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了沈惠农的战友俞甫才撰写的纪念文章《悼我们的战友——陆铁强》,高度赞扬沈惠农与豪绅地主、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搏斗的革命精神。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