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震颤、动作不灵活,有时有言语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共济失调、认知障碍等。小脑萎缩又称共济失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属于中医“痿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因此在治疗上多以补肝肾、健脾益气、益气活血、填精益髓为治疗原则,对缓解小脑萎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延缓其病情发展都有很好的效果。
补肝肾
补肝肾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精与血同源”,肾精能够化生出精气,肾精不足会导致肝肾精血亏虚,影响到气血的化生,所以治疗疾病时多以补肝肾为主。中医补肝肾常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表现辨证论治,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和用药方式。
中医补肾法根据不同的疾病阶段选择补益肝肾之品不同,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补养肝肾之阴。
健脾益气
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水谷精微可以化生为气血,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肢体震颤等症。因此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为主。
在治疗上,可采用健脾化痰的方法,在补气的基础上加入化痰之药。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等。
在治疗上,可采用补益脾肾、益气养血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补益方法,以达到疗效最大化。
益气活血
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导致络脉淤阻,经脉不通。治疗小脑萎缩,一方面要通过补肾健脾、益气活血的方法,以改善脑络气血循环,疏通经络;另一方面要通过益气活血法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对病毒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