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2年12月25日3:03
最近脚麻脚痛越来越严重——查了百度,是血糖脚前兆了。
生命真的倒计时地一天天看到自已OVER的过程。
想起初二起的——每天想想三个错。最少改掉一个错。
管他还活多少天,每天都活得认真一点,就好了。
第三章 日出
小镇不大不小,六百多户人家,镇上穷苦人家的门户,陈平安大多认得,至于家底殷实的有钱人家,门槛高,泥腿子少年可跨不进去,一些个大户扎堆的宽敞巷弄,陈平安甚至都没有踏足过,那边的街道,多铺以大块大块的青石板,下雨天,绝不会一脚踩下去泥浆四溅。那些质地极佳的青石板,经过千百年来人马车辆的踩踏碾压,早已摩挲得光滑如镜。
(六百多户,近三千人。是预先准备好的献祭的人们。他们招谁惹谁了?)
(认清自已。有些“没必要”去“攀上”。踏实本份做好自已,就好。)
(基础公共设施,及生活基础设施,是有价值滴。)
(人以群聚,物以类分——所谓阶层分明,互不相扰,各安其所。)
卢、李、赵、宋四个姓氏,在小镇这边是大姓,乡塾就是这几家出的钱,在城外大多拥有两三座大龙窑。历任窑务督造官的官邸,就和这几户人家在一条街上。
(户李赵宋。姓宋的,全都成了“下人”了。只剩一个陈平安还在“自个儿活着”。独苗。)
(教育,靠“有钱人家”的资助。咋这么像米锅名校的校友捐助,和公共基础免费义务教育呢?)
(当官的是跟富贵人家住在一起的。)
不凑巧,陈平安今天要送的十封信,几乎全是小镇出了名的阔绰户,这也很合情合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能够寄信回家的远方游子,家世肯定不差,否则也没那底气出门远行。其中九封信,陈平安其实就去了两个地方,福鹿街和桃叶巷,当他第一次踩在大如床板的青石板上,少年有些忐忑,放缓了脚步,竟然有些自惭形秽,忍不住觉得自己的草鞋脏了街面。
(首次“富贵行”。是首次到富贵人家门前的路,走一下。有点像,去北京后海前后逛逛富贵四合院的“胡同”的感觉。只是在那里走着,就有“无数的感觉”。除了那里,还有,前门原来某部宿舍集聚区,原八大胡同,大栅栏,天坛,地坛,先农坛,转,时的,感觉。自惭形秽,大可不必。招不着你,我走我的路,就好。互不相扰。)。
陈平安送出去的第一封信,是祖上得到过一柄皇帝御赐玉如意的卢家,当少年站在门口,愈发局促不安。
(其实门户大小无所谓。各过各的日子。可偏太多人,自心“心里就矮了”。不相干的人的生活,各过各的。)
(总有人“拿别人赏的”来自抬身价。别人也给他这个脸。都是没意思。但也有几分“要识相”的意思。)
有钱人家就是讲究多,卢家宅子大不说,门口还摆放两尊石狮子,等人高,气势凌人。宋集薪说这玩意儿能够避凶镇邪,陈平安根本不清楚何谓凶邪,只是很好奇等人高的狮子嘴里,好像还含着一粒圆滚滚的石球,这又是如何雕琢出来的?陈平安强忍住去触摸石球的冲动,走上台阶,扣响那个青铜狮子门首,很快就有个年轻人开门走出,一听说是来送信的,那人面无表情,用双指捻住信封一角,接过那封家书后,便转身快步走入宅子,重重关上贴有彩绘财神像的大门。
(风水、避邪之类的,管他呢。反正“营销”出各种含义,就是让你有钱没钱,自觉不自觉就“生养百业”,有地方花钱。也养活很多“艺术家”和“手艺人”。花在,与生活及生命无关的“感觉”上。)
(宰相门前七品官。老爷是宰相了,下人还以为自已也有宰相之才,宰相之位呢。狗眼看人低,是常有的事)
(但话说回来,也常有“形式主义”地挂形,避免“与无聊人”做“无聊交往”,无益地浪费生命的哲理。所谓“够不上”。各安其份,就好。互相不用攀附,不用将就,就好。)
之后少年的送信过程,也是这般平淡无奇,桃叶巷街角有户名声不显的人家,开门的是个慈眉善目的矮小老人,收起信后,笑着说了句:“小伙子,辛苦了。要不要进来歇歇,喝口热水?”
(有的名声不显,并不是人家底蕴不厚。只是人家有教养,不像王二代楞子那么没教养。)
(有泥瓶巷,有福鹿街(有钱人住的地方宽敞,叫街。CBD),有桃叶巷)
少年腼腆笑了笑,摇摇头,跑着离去。
(遇到和善人,人性的本然,总会让人舒服些的。所以,多与人为善。多结善缘。)
老人将那封家书轻轻放入袖子,没有着急回去宅院,抬头望向远方,视线浑浊。
最后视线,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凝视着街道两旁的桃树,貌似老朽昏聩的老人,这才挤出一丝笑意。
老人转身离去。
(后文,这个老者,可能,不简单。可这个镇上太多的人,哪个简单了?)
没过多久,一只颜色可爱的小黄雀停到桃树枝头,喙啄犹嫩,轻轻嘶鸣。
(生活中随时随处有舒愉。余的小院子,天天时时常有喜喜鹊,双双俩俩地跳唱。甚是招人喜欢。)
留到最后的那封信,陈平安需要送去给乡塾授业的教书先生,期间路过一座算命摊子,是个身穿老旧道袍的年轻道士,挺直腰杆坐镇桌后,他头戴一顶高冠,像一朵绽放的莲花。
(引出齐静修,和宁姚,陈平安未来的“心上人”的,小师叔。这个小师叔,不简单。)
年轻道人看到快步跑过的少年后,赶紧打招呼道:“年轻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来抽一支签,贫道帮你算上一卦,可以帮你预知吉凶福祸。”
(这个小道人,活得踏实,扎实。每天,先求开张,吃上饭。虽然他的功夫“不简单”,能吃得太多“不简单的饭”。但是,这些都“让人看不到”。只在“现世每天能吃上”。这种状态,极好。)
陈平安没有停下脚步,不过转过头,摆摆手。
(太多人,是不识眼前高人的。想小时,父亲找了多少高人给我当师傅,不也是“跟谁都没学”,净剩下逃学,和玩了么?)
道人犹不死心,身体前倾,提高嗓门,“年轻人,往日贫道替人解签,要收十文钱,今儿破个例,只收你三文钱!当然了,若是抽出了一支上签,你不妨再多加一文喜钱,如果鸿运当头,是上上签,那贫道也只收你五文钱,如何?”
(先将本,再求利。每天扎实挣进口粮钱。这个小道人,活得扎实。《英耀篇》中有,百拙之夫,财终不匮。聪明之子,家业常寒。这个小道人,是聪明之子,家业未必寒。是其地志于此。可其也借有财终不匮之道。这状态,不错。既无身外之累,亦足自身之用。)
远处陈平安的脚步,明显停顿了一下,年轻道人已经火速起身,趁热打铁,高声道:“大早上的,年轻人你是头位客人,贫道干脆就好人做到底,只要你坐下抽签,实不相瞒,贫道会写一些黄纸符文,可以帮你为先人祈福,积攒阴德,以贫道的能耐,不敢说一定让人投个大富大贵的好胎,可要说多出一两分福报,终归是尝试一下的。”
(抓住商机。聪明知慧,用在“活着”上。各种打折促销手段,甚是纯熟。“套路,套路”,也可以叫“专业技术”精熟。直击“卖感觉”。无中生有,能变现。)
陈平安愣了愣,将信将疑地转身返回,坐在摊子前的长凳上。
(总有难免动心人,总有难免动心事。这是营销学问的“效果”)。
一朴素道士,一寒酸少年,两个大小穷光蛋,相对而坐。
(本都穷根生,相煎何太急?不过是互相“算计”对方兜里的钱。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的太多?)
道人笑着伸出手,示意少年拿起签筒。
(引羊上路)
陈平安犹豫不决,突然说道:“我不抽签,你只帮我写一份黄纸符文,行不行?”
(羊上路了。后面就好说了。以后“羊”会自已走。)
在陈平安的记忆中,好像这位云游至此的年轻道爷,在小镇已经待了最少五六年,模样倒是没什么变化,对谁也都和和气气的,平时就是帮人摸骨看相、算卦抽签,偶尔也能代写家书,有意思的是,桌案上那只拥簇着一百零八支竹签的签筒,这么多年来,小镇男男女女抽签,既没有谁抽出过上上签,也没有谁从签筒摇晃出一支下签,仿佛整整一百零八签,签签中上无坏签。
(算命行有规矩:在一个地方不能超过半个月。并且一生一个地方只去一次。他能待上五、六年。不简单。除了算命看相的本份外,还代有书。像极了,卖菜的,稍带卖点“周边”,挣一分是一分。也像常去的早点铺,把中午晚上,租给干烧烤的。更像出租车,办一个“从业”。闲着也是闲着,就干点对生活有“补益”的事。赚一点,是一点呗。)
(后文有表,下签和上签,是用“袖箭”藏起来的。用来赚大钱。而“平时”就“都是平常人,平常事”。不到时候“不出手”。这有点像做股票。平时就是小做做。不需要每回都搏命。关键时候,才“重杀一笔”)
所以若是逢年过节,纯粹为了讨个好彩头,小镇百姓花上十文钱,也能接受,可真遇上烦心事,肯定不会有人愿意来这里当冤大头。若说这个道士是彻头彻尾的骗子,倒也冤枉了人家,小镇就这么大,如果真只会装神弄鬼、坑蒙拐骗,早就给人撵了出去。所以说这位年轻道人的功力,肯定不在相术、解签两事上。倒是有些小病小灾,很多人喝了道人的一碗符水,很快就能痊愈,颇为灵验。
(太多人明知是骗鬼。但是“心理基因”的养成,比过迷信,或者风俗,或传统,是会让人花上一点“买感觉”的钱的。这就养活了多少“传承”。比如小笛蒸糕。这里“揭”了一件事的底。这人真有点本事。其实,后文书有交待。这个小道士,宁姚的小师叔,不简单。所谓符水,其实是中药。这个是精于医术的。但是“不显山不露水”,简单地活着。特别好。)
年轻道人摇头道:“贫道行事,童叟无欺,说好了解签加写符一起,收你五文钱的。”
(广告词的“话术”,还是要有的。)
陈平安低声反驳道:“是三文钱。”
(陈平安也有“鸡贼”的时候。)
道人哈哈笑道:“万一抽出上上签,可不就是五文钱了嘛。”
(小道人明明看破,但不说破。而是接着对方的话“涨价”,不过是要到原本公道的钱。还要“送上些福利”。正经一个本份地道厚道生意人啊。)
陈平安下定决心,伸手去拿签筒,突然抬头问道:“道长是如何知道我身上恰好有五文钱?”
(鸡贼陈平安,事实上还是接受了“公道价格”。但是,后文书有讲,他不傻。其实精得狠。观察力极厉害。)
道人正襟危坐,“贫道看人福气厚薄,财运多寡,一向很准。”
(相面算命,其实是“社会经验心理学”。不知道“原理”。但是以“经久历炼”而现的“现象规律”的应用。只不过用了“敲打响千隆卖”六字诀,用来骗点孔方兄,而已。)
陈平安想了想,拿起那只签筒。
(羊在路上了。)
道人微笑道:“年轻人,不要紧张,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以平常心看待无常事,便是第一等万全法。”
(这种恭顺地接受命运,笔者“过去总是说”,但也只是最近,才有的心态。)
陈平安重新将签筒放回桌上,神情郑重,问道:“道长,我把五文钱都给你,也不抽签了,只请道长将那张黄纸符文,写得比平时更好一些,行不行?”
(这陈平安,是不是有点“五鬼缠身”,是五鬼星啊。凡事皆疑。但是,占便宜,得了福利,还要把福利给“要厚了”。活得扎实啊。)
道人笑意如常,略作思量,点头道:“可。”
(好生意人。顺其自然,闲着,生意跑了,啥都没了。闲着也是闲着。就有点像台湾首富发家。卖个米,送个米,总帮人家扫一下地。)
桌案上,笔墨砚纸早就备好,道人仔细问过了陈平安爹娘的姓名籍贯生辰,抽出一张黄色符纸,很快就写完,一气呵成。
(其实根本不需这些。是“直接说”就行。但这就不神密了。所以要有“媒子”。有“说话的话头”。这是入世,与别人一锅混事的“基本交往功夫”。)
至于写了什么,陈平安茫然不知。
(本来写的就是鬼画符。是“平行世界”的东西。)
搁下笔,提起那张符纸,年轻道人吹了吹墨迹,“拿回家后,人站在门槛内,将黄纸烧在门槛外,就行了。”
(平行世界,是有那个世界的“形式哲学”滴。入乡随俗。到了印度,是要学会点头是NO摇头YES的。)
少年郑重其事地接过那张符纸,小心翼翼珍藏起来后,没有忘记把五枚铜钱放在桌案上,鞠躬致谢。
(再鸡贼,说好的,守约。好少年。正如余,凡花了钱,就不剩。吃不完,打包走。)
年轻道人挥挥手,示意少年忙自己的事情去。
(生意已毕,别再留连。各干各事。都有自各正事。)
陈平安撒开腿跑去送最后一封信。、
(误了的时间,要靠自已“赶回来”。余现在,前生空渡太多。现在与往后,活得充实一些吧。虽然高血糖晚期,走在倒计时的路上。)
道人懒洋洋靠在椅子上,瞥了眼铜钱,弯腰伸手将它们搂到身前。
(工作完毕,还是要休闲放松一下。不能总是发条打紧。九九六,玩儿去。福报个屁。是你享福,动个嘴九九六。是靠我的九九六养得你“光动嘴”大忽悠了。这不,明白事,跑东京去养老了吧。别“太不长眼”。杭州反腐风暴,就是“让你明白,你完了”。没有你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你。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
就在此时,一只小巧玲珑的黄雀,从高空飞扑到桌面上,轻啄了一下某颗铜钱,很快便没了兴致,振翅远去。
(哪都有黄雀。是不是有黄雀在后的意思啊还得往后看。)
“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
道人悠悠然念完这句诗词后,故作潇洒地轻轻挥袖,叹气道:“命里八尺,莫求一丈啊。”
(点题了。时候未到。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谢天谢地,谢土地公公,各种神仙,大鬼小鬼,过路散仙。身经劫难,幸遇好人,还有老姐和救命恩人再次相救,能幸活。命好。好好活着。能报一二也好。旦行好事,莫问前途,所实,认真活着吧。)
这一挥袖,就有两支竹签从袖子里滑落,掉在地上,道人哎呦一声,赶紧捡起来,然后鬼鬼祟祟四处张望,发现暂时无人留心这边,这才如释重负,重新将那两支竹签藏入宽松的袖口。
(袖箭没藏好。幸了无人“正好看到”。底牌,不能随便用。更不能漏。这启发做股票,要抓准时机。平时不要冲动。很好的提醒。)
年轻道人咳嗽一声,板起脸,继续守株待兔,等待下一位客人。
(今天饭钱有了,就要“寻暴利”的机会了。)
他有些感慨,果然还是赚女子的钱,更容易一些。
(女人是感性动物。花买感觉的钱,更易。赚她们“买感觉”的钱,更好赚。)
其实,年轻道人袖中所藏两支竹签,一支是最上签,一支是最下签,都是用来挣大钱的。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个“前读注”,大意写过了。)
少年自然不清楚这些奥妙玄机,一路脚步轻盈,来到那座乡塾馆舍外,附近竹林郁郁,绿意欲滴。
(隔行如隔山。哪里会懂“别的行道”的法门啊。也没必要。只要自已的事,搞熟就好。)
陈平安放缓脚步,屋内响起中年人的醇厚嗓音,“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随后便有一阵齐整清脆的稚嫩嗓音响起,“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陈平安抬头望去,旭日东升,煌煌泱泱。
少年怔怔出神。
(学堂的味道,总是一种纷芳。一世,时时如此。读书的味道,香。可是太多人是“没感觉”,甚至“见到读书就头痛”的江湖人,也是太多了。)
等他回过神,蒙学孩童正在摇头晃脑,按照先生的要求,娴熟背诵一段文章:“惊蛰时分,天地生发,万物始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君子缓行,以便生志……”
(教育,就是洗脑,让你认了字,就洗了脑。)
(但这几句,确实好词。有懂,做到,就是自然之道生。是人的活到存,以有意,到生志,且要行有余力,稳健前行。余的《股票三本书》,《股票四本书》,及马上要出来的《股票五本书》中讲的“修养”,心性,这童蒙里,早就有了。轮回啊。哈哈哈。活了一生才明白的,就是童蒙学语。确乎轮回。)
陈平安站在学塾门口,欲言又止。
(学堂自使人不便打扰)
两鬓微霜的中年儒士转头望来,轻轻走出屋子。
(齐先生一直对陈平安格外关照。一方坐神自会“知道有谁来”)
陈平安将书信双手递出去,恭敬道:“这是先生的书信。”
(有礼。人无礼便不是人。太多不是人的人了。)
一袭青衫的高大男人接过信封后,温声说道:“以后无事的时候,你可以多来这里旁听。”
(随时顺手布施。多施善,多结善缘。)
陈平安有些为难,毕竟他未必真有时间来此听这位先生教书,少年不愿欺骗他。
(懂得自已。懂得有些自已得不到的。)
男人笑了笑,善解人意道:“无妨,道理全在书上,做人却在书外。你去忙吧。”
(破万卷书易,行万里路难。经万难,更珍贵。)
(有教无类。顺其自然。时候未到,天机不必破。看破别说错。多予人宽路。)
陈平安松了口气,告辞离去。
(凭空受恩,不凭空自受。是个好习惯。是个好习性。比占便宜没够的,是强太多了。)
少年跑出去很远后,鬼使神差地转头回望。
(总是有缘。齐先生最后时光,就是送陈平安最后一程,走上“大道”。)
只见那位先生始终站在门口,身影沐浴在阳光中,远远望去,恍若神人。
(风采照人。相由心生。内心光明,霞光万丈。以身幻变而护小镇三千人,功德无量。)
现在是2022年12月25日4:17——马上就是4:18。
忆起,年年这个洋节,曾经的过法。
法国大教堂的雪冬。
教堂左边的圣母寒夜冬灯及快乐的孩子们,年轻洋溢着幸福的恋人们……
还有滨江道上各种洋节玩意的喧喜……
现在,离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