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南岸社追远堂郭氏源流史话
石溪茶客 2022-11-17
  • 作者:石溪茶客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紫泥镇西良村南岸社居民大多为郭姓子孙,有郭氏宗祠追远堂,笔者综合各种史料,简要叙述其源流。

       浙江富阳郭家村居民郭德广信奉“清真教”(伊斯兰教),波斯文姓名:伊本.库斯.德广贡,在元朝宣慰司任职。元至大年间奉命督运军需物资到泉州,遇战乱无法回去复命,于是隐居晋江县三十五都法石里,娶吴氏为妻,终老于此,享年84岁。郭德广独子郭子洪,娶妻翁氏,生育3子,享年49岁。郭子洪次子名泰、字仲远,娶妻陈氏,于明洪武九年(1376)带领妻儿独立迁居惠安县二十二都(今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百崎回族乡),开基创业。随后他发家致富,广置田地,繁衍子孙。他宣称自己家族是唐朝郭子仪后代。郭仲远生于元至正八年(1348),卒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享年75岁。明宣德七年(1432),其长子主持建起郭氏家庙,堂号为“汾阳衍派”。

    郭仲远生育5个儿子,三子名完,字仕壁,原配妻林氏。因风水师认为郭仕壁命理与其父亲所选墓地相冲克,建议他顾全大局离家独立谋生。明永乐六年(1408),33岁的郭仕壁离家独自一人从白奇古渡口搭上三桅帆船,随商人出海。数日后船到漳州府龙溪县月港,遭遇大风暴雨,无法靠近码头。船沿着九龙江顺流十几里,终于停靠在石溪(今漳州市龙海区石码街道)对面的避风坞“新店码”码头。此地属于龙溪县二十八都乌礁洲社。风雨停歇,郭仕壁上岸,躺在关帝庙旁边的一条石板上休息,醒来发现石板边的榕树枝杈挂着一只花篮,里面装着祭拜供品和一些银两,附近却无人看守。他便守在花篮下,耐心地等待失主回来认领。原来是石溪周员外朱夫人交代同乡同姓的丫鬟,渡船过来到家乡的新店码关帝庙祭拜。朱氏丫鬟刚到新店码,就有人告诉她其母摔伤了。朱氏丫鬟随手把花篮挂在榕树上,心急火燎地赶回老家,却忘了拿下花篮。过了半天,朱氏丫鬟慌慌张张地赶回来,看见花篮里的物品完好无缺,非常感动。了解了郭仕壁独自漂泊谋生的情况,朱氏丫鬟有心报答,便介绍他到周员外家做工。周员外见他忠厚可靠,能断文识字,就让他担任管家。郭仕壁精明能干帮助周员外很快拓展了生意,得到周员外特别赏识。过了一段时间,周员外鼓励郭仕壁自成一家出去打拼,以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将朱氏丫鬟许配给他,并资助他在新店码建起新居,安家立业。

       郭仕壁利用地处九龙江出海口,靠近通商口岸月港的优势,集资建设码头,购置大船,经营农副产品土特产,开办航运贸易,与省内沿海各地和广东、浙江以及南洋交往密切,生意兴隆。经过几年奋斗,郭仕壁成为当地富豪大户。他收购了新店码码头,在附近村社广置良田,在南岸建起郭宅大厝。他热心公益事业,铺路搭桥,修造庙宇,获得了乡里乡亲的拥戴。

       郭仕壁生于明洪武八年(1375),卒于明景泰元年 (1450),享年75岁。他生育的5个儿子,分居乌礁州各村社,长子居住南兴社(今紫泥镇下楼村南寮社),次子居住南岸社中央,三子居住下尾社,四子、五子居住上港社。明景泰四年(1453),5子共同筹建,把郭仕壁的老宅大厝改造为郭氏宗祠,以“良翰社”为堂号。

       近年来,郭氏子孙在原良翰社遗址重建、扩建郭氏宗祠,堂号为“追远堂”。南岸社郭氏追远堂,也称良翰社郭氏追远堂。郭仕壁5个儿子,长子一房已独建家庙。次子、三子、四子、五子各房子孙,已经传世20多代,至今仍然在南岸社(良翰社)追远堂祭祀祖先。

                                                                                注释:

      مانقاقدلانانبسدقلا  

      这是惠安百崎回族乡郭氏祖先墓碑上的外文,经翻译软件检测是波斯语,说明伊本.库斯.德广贡可能是波斯人。

                                                                                                       2022-11-12于漳州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