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未央宫记
  • 农历八月五日天气清朗,我信步闲游未央宫遗址。之前已经数次游览过,从景区未开放已进去过数次。自去年因为疫情原因以及景区管制,好长时间没有去过了。昨日天气不错,就即兴游览到景区。因为我准备游览一天的,里边吃食有些贵,于是我就提前买好食物和矿泉水。我所住的小区公车可以直达汉长安遗址西安门外。西安门是汉长安南门,这大概就是当今西安市民的最早来源了把。

  • 穿过隔离铁栅栏就可以看“世界遗产-汉长安城未央宫考古遗址公园”的牌子。往前走是一大片悬铃木树林,我们这也叫法国梧桐。疫情期间的政策依然是扫码测温,这个景区是免费的,无须预约,正常进入景区。此处必须感谢党和国家,这么大手笔的投资,在昔日帝王之家建设起这么大一片遗址公园免费开放公众。

  • 进入门卫区就看到这一篇大片悬铃木树林,悬铃木粗壮挺拔,守卫着汉长安,未央宫南门,犹如两千年前汉长安城的守卫,严密的守卫着未央宫。树林旁边是一排排景区游览车,只需要花三十块钱就可以骑着车子带着一家四口畅游未央宫。当然,看管如果愿意多花点钱的话还有高尔夫车可以租赁,似乎要花去一百五每小时,我是来游览的,自觉体力也不错,索性就走着进去。

  • 穿过细鱼子青石铺成的过道,一直往前走,走到头就可以看到长安城的护城河,护城河早已干涸,长满了苜蓿,一道春天这里就挤满掐苜蓿的男女老少们。城墙夯土残垣,边上飘扬着几十面书写着隶书“汉“字的旗帜,西安门的残迹就在边上,门道里是散铺的石子,可以减速,防止破坏文物遗址。

  • 西安门的前面是一个现代夯土做的牌子,”汉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人就是用这样的技术,用黄土一点一点夯成了长安城的城郭。这项技术在关中地区现在还在使用,夯土极坚硬,很耐抗,两千多年的残留还是极其完整和结实的。西安门有三个门道,最右侧玻璃箱中展示了汉代的础石。

  • 穿过西安们是一篇大片广场,有嘻嘻玩耍的小孩,有放风筝的老人,还有年轻的爸爸妈妈或追逐着自己的宝宝,或闲庭散步,或坐在边上拉闲篇。这个广场是细石子铺成,走在上面非常舒服。在这里可以大概看清未央宫的全貌。广场的北面本应该是宫墙,现已不存在,只象征性的塑造了一些模型。一直往北边可以看可以看到一座很高的土台,那个就是前殿遗址,中间是一片非常非常广袤的草地,有一条直道穿过这片草地。前殿虽然现在只剩黄土台子,但是两千二百多年前那可是汉帝国的中心,皇帝们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左游有低低的小山丘,左侧山丘后边是沧池,右侧过去是什么现在还没考证。

  • 我没有沿着前殿遗址前面的直道直行,而是顺着东侧的小山丘蜿蜒向前。山丘左侧一片草地上正在围挡起来,建设一个草地游乐场,工人正在努力的施工。右侧山丘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种满了各种小花。山顶上都是一些石桌石凳。最近还新添了一座亭子,没有人,我过去找了个凳子坐着休息了一会,望着四周,非常惬意。

  • 短暂的休息之后,我继续往北走,一直走到前殿东路。前殿东路也是景区里非常宽广的一条道路。两边各有两排国槐。中间是木板路,走在树荫下的木板路上,吹着秋风,非常惬意。路边也有不少木凳供游人休息。

  • 走到中间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前殿的高台,我就走过去。前殿遗址很快就映入眼帘,前殿座北朝南,南坡十分舒缓,据说此坡为秦始皇削龙首山而成,此前为秦章台宫,十分雄伟。这里修建了LED,循环播放着汉武帝召见博望候张骞的视频。旁边还有一块镜框,有前殿的复原效果,汉阙高楼,高廊穿梭期间,十分雄伟壮观,这也是汉代建筑之巅峰。随便观望一番,从右侧步道一直向上走。只不到五分钟便爬到了顶,顶层只有三十来米长,五米左右宽。这里应该是西安市区北郊最高处了。站在台顶四向可以看到未央宫和未央区全貌。东侧是长乐宫遗址,现在暂时用一片草地保护,零星的有些其他建筑。北边一篇红色的矮土墙围起来的是椒房殿遗址,西北方向少府遗址也可以看的很强袭。再往北看,看到一条柏油路是过去的城市道路,这里未开发前还是一大片城中村和田地。水泥路上有两个明显的高台,左侧的是石渠阁,右侧的是天禄阁。西侧台子下面可以看到一条古渠遗址。一大片暂时有些遗址和一大片田地,西三环也映入眼帘,再往西便是城市,一座座高楼挡住了向西的视野。那里过去应该是建章宫。南边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沧池。还有一大片草地,当年大臣上朝应该就是从南边的广场往上登阶而上吧。遥想当年万臣来朝的场面是多么的壮观!一下子不由得让人浮想连篇,读过的汉代历史一幕幕浮想在眼前。。。

  • 在前殿高台休息瞭望了片刻,我没有从左侧台阶缓步走下,而是从西北荆棘丛中的小路走了下来,这条台阶有些太过陡峭,建议大家没事不要挑战,尤其是带小孩的和老人,下面路口也有友情提示,刚下过雨稍微有些滑,我差点都滑到了。我穿过一篇遗址区的草地,这边的草好长时间没有清理了,比较高,大家还是走正规道路,因为这些草丛中可能有蛇等野生动物。直穿过北边的一片遗址就到了椒房殿遗址。这里只剩了一圈复原模型,象征性的弄了一圈红墙,据说汉代椒房殿的墙壁就是用混合了辣椒的泥涂抹,所以就有了椒房殿这个名称,这里一直是皇后所居住,所以后世成外戚就有椒房之亲的说法。

  • 在椒房殿我也没有怎么逗留,就继续顺着椒房殿西边的道路往北走,到了路北头天禄阁只有几十米,就在眼前,但是要走景区道路就得绕很远,于是我有硬着头皮穿越草地走到了天禄阁。天禄阁门前是一条柏油路,路边之前种着向日葵,谷子等各种庄稼供游人打卡拍照,但是到现在知剩余一些向日葵,零散的正昂首望着太阳。天禄阁门前有“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天禄阁民国的时候被改成了小学堂。门口还有个刘向的雕塑,刘向当年就在这里修订了很多中央藏书,创作了很多著作。这里整体上已经是明国建筑,不知道有没有复建,门上挂着“西京筹备委员会天禄阁小学”的牌子。两侧有铁门锁着,透过铁门可以看到里边为一个简单的院落。分为前后两厢房,里边都是空的。墙上挂着不知道什么宣传画之类的。东侧院内有个台阶可以爬到顶上。屋檐,楼梯扶手都是很漂亮的雕像,龙头之类的。四周看着还是土墙,环绕到西边有一个歪脖子洋槐书,下面图中有些简单的台阶,就象这攀树而上。没想到上面是个平台,很轻易的就爬了上去。上面只有意见小房子,洋灰地上已经有些龟裂,长满了酸枣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小房子门没锁,我走进去看了下就挂了两张什么“天禄阁小学教育基地”,地板还是砖头铺的。周围也没有什么遮挡,感觉很危险,就没停留,直接原路下坡。没想到天禄阁竟然残破到就剩这么点遗迹了,不由得让人唏嘘。此处爬上天禄阁明显违反了景区规定,希望大家不要学习我。

  • 沿着天禄阁门口的柏油路一直望西走。路北也有一片不大的向日葵,我随便欣赏了一番,西边就是一个高达土台子。前面有介绍资料,也有“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也有现代的介绍牌子。石渠阁上面已经长满了各种树木,在中间几米高的地方有一层平台,这层平台了挤满了几十个周边村民的坟地。这些村民也真是会给自己找福地,不知道后人有没有得到福荫,考出几个名校,毕竟葬的这可是汉代国家藏书的地方。我环绕了一圈,想找条路走到顶上去看看,但都是走一点就没有路上去了,只能果断放弃。只能站在下面想象天禄阁当年的盛大景象,一沓沓秦朝的古籍堆积在这里,何等的辉煌,不知道这些古籍如今又去了那里,是否已经沉入地下,化为泥土,还是在某些私家的手中,视若珍宝。

  • 带着思考,又从西边沿着石子路向南走。很快就走到了一座低矮的台座前,这便是少府遗址,是给皇帝管理财务的地方。这种移植复原度比其他都好,其他一大批遗址都是砖头加石板覆盖起来保护。少府遗址连那里有房,那里有础石都有模拟,还有一处展示汉代础石的地井用玻璃罩罩起来。我在景区铺设的模板台阶上走了走,欣赏了一番。看了看表,已经十二点多,然后找了处阴凉的地方休息了一阵,拿出准备的吃食吃了以下。

  • 这边也没什么休息的地方,就想这尽早走到沧池,那边有好多凳子。结果就往南走到了明渠边上。明渠过去是给沧池注水的,睡眠大概有十米宽,比现在的许多灌溉渠还要宽,古代皇帝为了享乐就修这么宽的渠给自己的园林注水真是浪费。这也大概就是大汉灭亡的原因,后世为了享乐,荒废了朝政,导致外戚弄权,最终王莽革了西汉帝国的命。如今明渠只剩两米多深了,张满了密密的青草,非常漂亮,渠底又铺满了拳头大的石子。昔日的辉煌已付之东流。

  • 本想继续延着明渠往沧池走的,在路边看地图发现三号遗址中央官署在最西边,如果不先过去的话就得绕路。于是由顺着大陆往西走到中央官署遗址。中央官署遗址也是很大一篇,有复原效果,似乎在古代应该是及其庞大的。中央三省六部(汉朝不一定有这样的部门)的官员就是在这里操持着朝政,接受来自地方的文件,中央的政令也从这里发送到全国各个郡县,这里是帝国的政治中心。中央官署遗址也是一篇很大的草地,这附近风筝的人也很多,也有玩耍的孩子,但是今天不是周末或者节假日,加上这会正是最热的时间,人不多。片刻之后我又盯着烈日往南走,那是一大片种着各种花草。到了秋季的西安也没有什么盛开的花了,只能看到密密的狼尾草,石榴书挂满了枝头,一大片杨树林里有一家人在游乐,爸爸妈妈坐在林中木凳上聊天,凳子一边放满了零时和衣服,

  • 两个孩子在边上跑着,追逐着,大喊着。

  • 我没有在那片林子停留,而是继续往南走,走到了一大片银杏林。这就是要到沧池了,沧池周边全是银杏林,很快又是观赏银杏林的季节了。但是现在还不到时间,叶子还是绿的,有一群老太太正在树林里拍照,环卫工也在四周拾着游人丢弃的垃圾,健美的女士,男士穿着运动装沿着林中小道跑步。边上的车行道里不时有骑着景区观光车的一家人。穿过树林就是沧池,非常大,里边是高高低低的小山丘。木制连廊穿梭其间。带孩子的妈妈奶奶们很多,也有爸爸带着孩子的。沧池过去是一个很大的湖泊,上面有渐台。桥廊穿梭期间,当年王莽就是被绿林军逼迫最后自杀在渐台。如今本着保护的原则没有注水,里边种满了各种花草和果树,石榴,海棠,各种各样的花草,很多我都不认识,中间荒草长得也很高,有些地方园丁们正在割草,割草机的轰鸣声响彻期间。这里是未央宫遗址里边人最多的地方了,各种打卡团都齐聚其间。我找了个美气又凉爽的位置坐了下来,喝了点水,打开播放器听着歌,让思绪自由飞翔,准备在这里度过这个颜热的下午。

  • 大概到四点钟的时候,天气渐两。我沿着沧池一直走到南边。这里是一条长长的城墙夯土遗址。有些段夯土层清晰可见。现在上面已经长满了各种灌木,这些灌木不知道会不会加速对夯土层的破坏。上面酸枣树特别多。好多已经红了,摘了一把品尝了一下,酸酸甜甜,跟我们小时候在老家吃的一个味道。沿着汉城墙朝西安门走,不由得思绪万千。即兴赋诗一首以结束此次行程:

  • 高祖斩蛇汉业创,

  • 武帝灭胡都未央。

  • 可怜子孙不争气,

  • 汉家江山归王莽。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