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日也并非直接就想去太平遗址的。只是骑车路过的时候看到公路上的太平遗址的牌子,因此想着过去看看,不知道能不能允许参观。
中途也是拐了好几个弯,其实距离牌子也不远。很快的就离目标很近了,明显可以看到远处一排白色集装箱板房,上面写着几个红色大字。我用手机远焦尽头拉伸看了下上面写着:“太平考古”几个大字,看来离目标很近了。遗憾的是门口重兵把守,估计要正大光明进去会被拦截。于是就在附近查看有没有可以绕路过去的。
看看周围清油油的麦地,也是颇有一番景致。不过中间有一条被车压出来的路,不知道是不是考古队施工的,于是沿着小道走去,一边走一遍欣赏着田野的风光。这大概就是田野风光。沿着弯曲的田间小路,漫无目的的寻找太平遗址的下落,但是四处似乎没有什么踪迹可循,差点迷失在这荒野之中。
路边还发现这么一块石头造型的东西,似乎已经有些包浆。应该这块之前是有村子吧,拆迁之后一些老物件被遗失在这田野之中。这些村子都是因为昆明池施工搬迁走的。
远处还可以看到昆明池的“近月台”,这里看起来整个唐堤还是很长很雄伟。当然了我的目标并不是去探索这昆明池的景色。沿着蜿蜒的小路寻找这夏代遗址的踪迹。说真的这些土路实在不好走呀。
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让我绕到了安保的南边。这里变成了水泥路,也许是以前村子残留下来的,沿着岔路向东边走去,果然在我的前方看到了目标。这边又又一座活动板房,边上似乎有动工的吉祥。激动的我快速骑着车子向那些板房冲了过去。
果然很快就到了一个大坑跟前,里边很明显是一个考古工地。周边已经没有人,不知道是不是冬天了,考古队已经暂时停止了考古工作。一个工作人员也没,唯有长方形大方坑中有大大小小的洞。不知道为什么有许多洞上面还盖着蓝色的防雨布。可能是这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考古吧。
激动的我把车子放得老远,深怕破坏了现场。沿着边上得台子,喜喜观察这些夏人得遗迹。这是我第一次到达这种考古场合,所以激动无以言表。
里边还有些透水,水比较深,估计这块得地下水位比较低吧。水很清,这些遗迹就被水这么泡着,感觉还是有些可惜。
沿着周围仔细得欣赏每一处坑,现场一件文物也没看到,应该出土得文物都已经被考古人员保存起来了吧。看新闻据说现场发现了不少得文物。
这些洞大大小小,各种形状得都有,不知道这是什么,是夏人钻洞在上面盖上房子居住,或者还是其他什么用途,实在搞不清。有些洞感觉还有点像墓穴,不知道是不是夏人逝去后就埋在家得附近?这些都不得而知,因为我毕竟也是个外行,这些专业得知识以后等博物馆建好后考古人员会备注上专业得讲解配上现场得文物吧。
大坑得边上看起来还是一层一层得,不知道是不是所谓得文化层?之前在博物馆也看到过一些文化层得介绍,现场观看后对这些有了深刻得印象。但是中间得线不知道是考古人员刻上去得还是自然形成得。
整个现场面积也是非常大,大概得有两千平左右吧,血多洞穴得深度处于不同得高度。这大概都是不同时期的,具体我也是猜测的。
在一处的土壁上还发现了一些贝类,难道这些不是文物吗?考古人员就给留在这,不知道这是古人吃完的壳?还是谁家私藏的贝币?
看了很多,也产生了不少的疑问。在这仔细的端详了好长时间,认真的欣赏的每一处景色,感叹原始先民们的工艺。四周还有考古人员打出的密密麻麻的探洞,估计现在挖掘出来的只是冰山之一脚。以后整个太平遗址挖掘完毕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发现吧。
整个太平遗址就处于田野之中。也是在昆明池南池开发过程中发掘出来的。这一块以后要永久保护,估计会建成博物馆。太平遗址终于把关中历史想前推进了数百年。我觉得慢慢炎黄始于关中西部逐渐向东迁徙的历史恐怕就要解开了。
再仔细的欣赏了一下太平遗址之后,我又沿着原路返回。依然顺着麦地,和弯弯曲曲的土路往回走。向北望去保安和几辆安保车辆静静停在路边守卫着遗址。
现在考古学家已经经过碳14证实太平遗址属于夏代遗址,也许随着开发夏人的起源之谜就会被解开。历史上大禹的父亲鲧的封地崇就在今天的陕西鄠邑区,而太平遗址正好离鄠邑区很近。所以太平遗址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大禹一脉的发源地?期待考古学家有更大的发现,解开夏人起源之谜。
(图 2022年12月9日 文 2022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