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趣历史:被骂为恶狗当道的战国楚相昭奚恤,还真有两把刷子
理史论谋 2023-01-01

趣历史:被骂为恶狗当道的战国楚相昭奚恤,还真有两把刷子

昭奚恤是战国时楚国令尹,却被江乙漫骂为恶狗,此事发生在公元前353年。

据《资治通鉴·周纪一》,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江乙对楚王说:“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里去告诉他,却被狗堵住门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况且一有专说别人好话的人,您就说:‘这是君子啊!’便亲近他;而对爱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总是说:‘这是个小人。’便疏远他。然而人世间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您只爱听对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对别人的指责呀!”楚王听后说:“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

《战国策·楚一·荆宣王问群臣》中也记载有江乙恶心昭奚恤的言论。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真的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次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是违背上天的指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各种野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才逃跑。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跟刚才我所说的群兽害怕老虎是一个道理呀!”

被污为“狗相”和狐假虎威的昭奚恤来说,也没有过多计较江乙,昭奚恤能够如此大度,是因为他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多听听“恶言”并没有什么不好。

昭奚恤在史书上也有不少轶事,刘向在《新序·杂事第一》记载了昭奚恤向秦国展示楚国之宝,从而震慑了秦国,打消了秦国攻打楚国的念头。

秦国想攻打楚国,派使臣去察看楚国的国宝。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召见令尹子西来询问说:“秦国要看楚国的国宝,我的和氏璧、随侯之珠,可以拿给他们看吗?”令尹子西答道:“我不知道(该不该这么做)。”(楚王)又召见昭奚恤来询问,昭奚恤回答说:“这是想观察我国政治的利弊而图谋侵犯(不在于想看宝物)。国宝就是贤臣,珠玉之类的赏玩之物,不是值得珍视的国宝。”楚王于是就派昭奚恤应付这件事。昭奚恤在东面建了一座土台,在南面建了四座土台,在西面建了一座土台。秦国使者到来,昭奚恤说:“先生是客人,请您坐在面朝东的上位。”令尹子西面向南而坐,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马子反依次就座,昭奚恤自己坐在面西的土台上。他说:“客人想看看楚国的国宝,而楚国所珍视的是贤能的臣子。若论及治理百姓,充实府库,使百姓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就在这里;若论及捧着玉硅玉璧,出使各诸侯国,消解彼此的愤怒和怨仇,结交两国的友谊,使国家没有战争的忧患,太宗子敖就在这里;若论及保卫国土,严守疆界,不侵犯邻国,也不被邻国侵犯,叶公子高就在这里;若论及管理军队,整治军备,来抵抗强大的敌人,亲自擂战鼓来激励百万大军,他的部下都能赴汤蹈火,面对刀剑,万死不辞,司马子反就在这里;心怀曾为霸主的先王留下的治国主张,整顿治世乱世的遗风,我昭奚恤也在这里,请大国的使者随意看吧!”秦国的使者吃惊地看着,答不出话来。秦国的使者回国后对秦王说:“楚国有很多贤臣,不能打楚国的主意。”于是就没有攻打楚国。

《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则记载了昭奚恤明断烧仓案,昭奚恤治理楚国的时候,有一个放火焚烧了粮仓的人,却不知道是谁。昭奚恤令差役抓来卖茅草的人加以审问,果然是那个人放的火。

《战国策·楚一·鄙人有狱三年不决》则记载了昭奚恤被人套路的故事,郢城一个人有讼事三年没有判决,因此让一个人假装请求买他的住宅,用这件来卜测他是否有罪。受他委托的人因此为他对昭奚恤说:“郢城某某人的住宅,我希望买下它。”昭奚恤说:“郢城某某人,不应当判罪,所以他的住宅您是得不到的。”受委托的人便辞谢离开。昭奚恤随即对自己说出的话很后悔,就对受委托的人说:“奚恤可以事奉您,您为什么借买房来探试我的意思?”受委托的人说:“不是用事情来探听您的态度看法。”昭奚恤说:“请求的东西没有得到,脸上却表现出喜悦,不是试探是什么?”

总的来看昭奚恤为相,虽无显赫之功,但也能做到平安守成,反观江乙其人,也不只有刻薄之语,他说的一些话也非常有深度和哲理,比如《战国策·楚一·江乙说于安陵君》记载江乙说“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敝席,宠臣不避轩”至今读起仍震耳发聩,江乙也被时人誉为“善谋”。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