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看似不起眼的研究对象,同样能发学术顶刊!
径路 2023-02-07

国内最近这波疫情自10月17日报告以来,各地如同接力一样,一直就没消停。眼看着江浙沪的疫情刚刚过去,没想到内蒙又接上了。

有没有一口老血喷出的感觉!

当然,全球情况更麻烦,“奥密克戎”已经取代了“德尔塔”,成为了新“毒王”。网上这方面的评论文章也是铺天盖地。

不过,根据对网红张文宏医生在其微博撰文的理解看,只要中国还在坚持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的策略,变异病毒对中国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有时候,最原始的手段反而是最有效的。

所以,我们这次的话题还是先回到国内。

这波疫情持续的时间着实不短。如果稍作回顾的话,我们会发现,在这波疫情中又出现了一个让人值得警惕的现象,即确诊病人曾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案例。

只不过这次是发生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病人是于11月3日在进行例行第6次核酸检测时发现阳性,复核结果依然为阳性,经专家组会诊确认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当然,6次核酸检测转阳肯定不是次数最多的。从已公开发布的消息看,此前, 10次及以上检测后转阳的案例也多次出现过。

例如:

2021年8月27日,云南省瑞丽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例。8月1日至8月22日,该病例的12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月26日,在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2021年6月6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在5月21日至6月1日隔离观察期间,11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月5日核酸检测初筛阳性,6月6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

2021年8月20日,湖北省荆门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例。该病例为荆门此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管控筛查中发现,其定期核酸筛查第10次检测中检出阳性。

还有,11次核酸检测才显阳性的病例在今年初的大连也曾出现过。

这些多次核酸检测后才转阳的病例的最大隐患,就是可能会导致“超级传播者”的出现。

这也是那些中高风险封闭区域为什么要做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的根本原因。

那么,上述这些案例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医学检验方法能够保证100%的准确率,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方法(COVID-19确诊的通用方法)同样如此。

譬如:部分新冠病例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 早期排毒水平并不高,体内病毒浓度很低,低于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限,导致无法检出阳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病毒在体内的排毒水平持续增加,在后期采样检测时则呈现阳性。

最近这几年,除了同类进口产品外,陆续有国产厂商推出基于飞行时间技术(TOF)的核酸质谱。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原因就是质谱的灵敏度更高,再加上高通量、多基因多位点检测等优势,有可能对传统的核酸检测技术造成冲击。

很显然,随着国产质谱研发投入的不断提高,相关国产厂家也开始在这个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上进行产品布局。

另一方面,在现阶段,核酸质谱也存在着一些缺憾。譬如:仪器本身的价格还比较昂贵(几百万人民币总是要的),相应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尚需不断完善、验证等等。因此,要想一下子大面积铺开也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时候,为了减少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有研究学者也开始思考是否能从采样端想想办法?这样说不定还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简单一些。

一般而言,新冠病毒96小时内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被发现,可通过鼻咽拭子采集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这套采样操作流程估计国内绝大部分人都体验过,很多人还不止体验了一次。只不过在采样过程中,大家可能都不太留意采样人员所使用的拭子,不少人都以为那就是个普通的棉签。但实际上,这里面大有玄机。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华裔科学家Jingwei Xie教授的课题组就把常被人所忽视的鼻咽拭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发新拭子来降低新冠核酸检测假阴性概率。

注: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是美国内布拉斯州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公立健康学术科学中心,始建于1880年,是该地区最大的一所医学中心。在癌症治疗、器官移植以及神经科学领域享有盛誉。

据 Xie教授等今年初发表在《Nano Letters》上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研究人员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作了1厘米长的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由排列整齐的纳米纤维层组成,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明胶,然后粘在塑料棉签上。

研究小组发现,与用于COVID-19检测的植绒棉签相比,纳米纤维棉签降低了假阴性率,检测出病毒所需的浓度降低了10倍。

注:搞材料的,尤其是搞纳米材料的,对于《Nano Letters》绝对不会陌生,它是材料学的顶级期刊,一向和《ACS Nano》并称。

此外,有科学家还专门撰文指出,在获取准确的核酸检测结果方面,鼻咽拭子的生产厂商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从科研角度看,与新冠PCR核酸检测相关的拭子材料的研究依然大有可为。譬如:基于不同拭子材料的COVID-19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数据就尚未见诸研究报道。

尾声

哲学上有个理念,叫作“大道至简”。

这句话也许同样适用在科学研究上。布鞋院士李小文教授就曾说过,“科学本身就应该追求简单性原则,任何事情都是越简单越好。”

同时,Xie教授的这项科研成果也相当完美地诠释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科研思路,即在坚持自己科研主轴的基础上(也就是不盲目跟风),在现实应用中去寻找创新灵感(这里大多时候会涉及到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哪怕是再不起眼的研究对象,同样能够做出非常漂亮的成果!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