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bjtst0817 热线:1-8-9-1-0-2-0-7-4-3-7
共济失调,主要分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和前庭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同时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以及言语障碍。大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为平衡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增高。感觉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损害,患者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如踩棉花感。前庭性共济失调,主要是空间定向功能障碍。
中医辨证小脑萎缩共济失调
一是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精不养髓或病久体弱,气血不足,生化乏源而发病;
二是肾中阳气不足,肾司二便,助膀胱气化,若肾气不足,固摄失司,则膀胱失约,二便失禁而致病;而督脉属脑,络肾,“总督一身阳经”,若肾中阳气不足,则督脉温煦作用亦会受损,二者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的;
三是肝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肝阴不足耗伤肾阴,导致肝肾精血不足,髓海失养,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而表现为肢体震颤摇动,脾为后天之本,在体合肉主四肢,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四肢筋脉骨肉失养,而见肢体无力,行走困难,日久而见气血亏虚,筋骨失养而致肌肉萎缩。
患者,男,67岁,2019年2月26日来诊。病史:患者自诉数年前开始出现四肢 麻木,不疼,伴头晕,记忆力减退,曾到 医院检查脑部CT提示小脑萎缩,遍服中西 药物,病情未见好转。刻诊:四肢麻木不堪,自觉无力, 不能远行,少腹拘急不舒,伴疼痛、有 下坠感,夜尿稍频。脉象左弦滑,右沉细弱无力。诊断:小脑萎缩。中医辨证:肝肾不足,经脉失养,痰 瘀互阻,寒聚下焦。
二诊:患者哥哥代诉上方服 用4剂后,患者自觉麻木症状减轻,头晕 好转,少腹疼痛、坠胀感亦减轻。
三诊:患者反馈自服药以来, 四肢麻木已经大有缓解,走路有力,现已 经可以和其哥哥一起外出放羊。小腹下坠 感消失,但还稍有疼痛。
诊治体会 小脑萎缩一病,乃当今世界医学界 所面临的一大医学难题,前面已经论及对 于本病的治疗西医西药尚没有好的办法,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健脑的止萎汤》是怎么治疗共济失调?
(1)醒脾健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健运,营养全身,胃主通降就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降浊受纳为前提。
(2)生肌起痿: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补益脾肾,推动血液运行,祛浊化瘀,疏通经脉,营养肌肉。
(3)强筋健力: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血液营养大脑,进而营养全身,精血互生,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改善小脑萎缩。
(4)滋补肝肾: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人之生身源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肾是人体阴精之所聚,肾精充则化源足,滋补肝肾为首要使其恢复身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