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孩子“支棱不起来”?或许是需求没被满足!
dayin 2025-05-15

孩子“支棱不起来”?或许是需求没被满足!

关键在这三点>>

“我家娃干啥啥不行,摆烂第一名!”不少家长对着作业磨蹭、做事畏缩的孩子直叹气。然而,是否想过,孩子真正缺乏的或许并不是能力,而是“我能行”的底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这三种关键需求的满足,才是帮助他们真正“支棱起来”的重要支撑。


自主性缺失:被束缚的选择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然而在精神层面,自主性的需求却常常被忽视。许多孩子在生活中面临着“自己说了不算”的困境。例如,周末本应是孩子放松身心、自由玩耍的时光,却常常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们被迫参加各种兴趣班,而这些兴趣班的选择往往基于家长的意愿和所谓的“热门趋势”,而非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从穿衣风格到交友对象,从饮食选择到行为方式,孩子们的自主权被无形中剥夺。过度的干预和控制,让孩子失去了自主决策的机会,也难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长期的束缚,如同隐形的枷锁,限制了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空间。

如何满足孩子的自主性需求?

·尊重孩子的选择: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尝试理解他们的动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给予自主空间: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哪怕一开始做得不够完美,也要鼓励他们不断尝试。

·培养独立思考: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胜任感难求:被打击的自信

“总是被批评,很难感受到自己能做好事情的成就感”,这是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又一精神困境。在学校和家庭中,过度强调成绩和竞争,让孩子们在面对失败和批评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挫败感。

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作业的错误,都可能被放大,导致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法获得胜任感。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信心受挫,对学习和生活也逐渐失去热情。然而,教育的本质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潜能和热情。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感?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和做事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设定合理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他们能够通过努力达成的目标,让他们在成功中积累自信。

·及时鼓励和肯定: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归属感匮乏:被冷落的心灵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孩子们的内心却常常感到孤独,缺乏归属感。他们感受不到被人爱、被人包容的温暖。家长们忙于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交流也仅限于学习成绩和生活琐事。许多孩子由老人带大,缺少与父母的思维互动和情感交流。孩子们正处于充满奇思妙想的年纪,却只能在“你要听话”的氛围中成长,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情绪和感受。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

·多花时间陪伴:每天专门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真正倾听他们的声音。比如问:“你今天开心吗?有什么新鲜事和我分享?”或者“今天看起来有点不开心,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可以和我说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爱与包容,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都是他们的避风港。

·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

在学校,老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孤独和无助,仿佛自己是一座孤岛,找不到归属的港湾。他们有苦无处诉说,有乐无人分享。


写在最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训在当下这个焦虑的“抢跑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教育从来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漫长的、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只有父母先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孩子才能带着“我能赢”的底气,走向人生更广阔的赛场。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