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著名画家翟登绪:从色彩方面来说,中国传统绘画更具有其独特魅力

翟登绪,山东淄博人,字青云,号和为斋主人,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美协副主席、北京市东城区美协会员、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理事、上海画院特聘画家、世界艺术研究会中国委员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山东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经济国际交流协会副主任。

翟登绪先生其人志趣高远、性情敦厚,于诗文、书法、绘画方面皆有才能,擅画花乌及山水,亦画人物。早有才名,常以“文人画派〞自居,不断推陈出新、突破和完善自己的创作手法。终于形成自己形神兼备、酒脱生动、清逸淡雅的绘画风格。其画艺上追八大山人,扬州八怪趣味,远师徐渭、朱耷、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寻张大千、唐云、李苦禅、潘天寿笔墨意境,多取材于山水,尤其黄宾虹浓墨山水、花乌等,落款多自作诗词,借以抒发有志难酬又不甘沉沉沦的“性灵”。

翟登绪先生中年后尤爱画荷,笔下荷花清奇不凡、逸世出尘,将“气韵生动”,表达得酣畅淋漓。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借画抒情,翟登绪先生将自己的处世态度融入画中,创作出自理不息,清丽其外,坚贞其中,多有禅意、祥音,不做媚世之态的“画中君子”形象。

翟登绪先生在书法上从钟繇、颜真卿入手,行书师承二王,情追怀素,长于行草。作品气势恢宏、磅補大气。是当代少有的诗、书、面并行的艺术家。

翟登绪先生2006年在第三届海峡两岸书画大展中获银奖,“橘子州杯”、“井冈山杯”的全国书画大展中获银奖。

翟登绪先生2007年在文化部组织中国当代艺术成就展中获金奖,在中国第四国新间人物表彰大会中被评为“中国书面家百佳新闻人物”。

翟登绪先生2007年在第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中,其绘画作品《舞东风》获金奖。

翟登绪先生在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书画大展中,作品《风竹》获金奖,并在北京中铁大厦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作出突出贡献的200多名先进代表现场作画,被授予改革开放30年“杰出书画家”“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

翟登绪先生2009年在随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赴港、澳、台参加中国书画联展活动中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翟登绪先生其绘画作品被党政机关、博物馆、收藏家协会收藏。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友人多有收藏。

翟登绪先生在北京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中现场作画、献画,被授予“爱心使者”、“当代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在2007年第八届“中国世纪大风采”书画大展中,其绘画作品《舞东风》获“金”奖。在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书画大展中,《风竹》作品获金奖,并在北京中国铁道厦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做出突出贡献的200多名先进代表现场作画,被授予改革开放30年“杰出书画家”、“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六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颁奖并合影留念。其绘画作品多次被省市领导及国家首长收藏。

中国国画作为世界艺术的一股强大力量,一直以来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里程碑。中国国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引领着世界艺术的发展和变革,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中国国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思想,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各个方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传达出中国人对自然和美的追求和敬畏。因此,中国国画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引领者。

目前,中国国画在国外市场上价格远远不如西方画作,有人质疑中国国画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是否有所降低,有人主张用西方画改造中国画,甚至要把宣纸笔墨都去掉,对于中国国画实行大变革。

其实不然,中国画一直处于世界艺坛的前端和领导位置,而且举世公认。所谓的举世公认,是指美术界的内行公认中国国画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这些内行的大艺术家和大评论家,远比那些不通艺术的商人要更加有远见和专业的艺术见解。中国画的真正内行是中国的评论家,因为中国国画鉴赏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只有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人方能理解国画的艺术价值。

中国画的艺术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画作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将其艺术价值充分反映出来,两者是不同的概念。这是因为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实际上是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联系,当今中国的经济地位愈来愈高,其艺术品价格也自然会水涨船高。中国绘画植根于传统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历经改革、创新、变异,形成融汇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哲学观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完整艺术体系。要了解中国画,必先要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和形成中国画的基本原理,中国画不仅民族文化特征鲜明,还体现了心理、画理、物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自然界中的许多对立矛盾因素,在中国画中皆能得到统一和平衡。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艺术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也一直带领着世界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见证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和变革,与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形形色色的艺术共同成长。公元初至5世纪,中国的艺术家就知道模拟自然非艺术的本质,汉人就知道书画表现的是自己,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就知道应该以神写形,神比形更重要。所以说,中国国画引领了世界艺术的开端和潮流,中国国画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境界也居于世界前列。

中国传统的艺术作为世界艺术的一部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世界艺术。近代世界公认的大艺术家,无过于毕加索了,可知毕加索一见张大千,就说“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去西方学艺。在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的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毕加索还用毛笔学画中国画,其中仿齐白石的画就有五大册,每册三四十幅。他说:“这样的大艺术家也会运用最为传统的中国国画的画法来创作自己的画作,不同的艺术文化也可以在碰撞中摩擦出新的火花,在今后的发展中,在不同文化的交织联系中,世界文化也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一笔一墨,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画卷,在色彩的交织中,几千年的中华历史印刻在宣纸上,也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国国画的艺术起点很高,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和同化,我们在秉承中华文化的初心和精髓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去其糟粕,鼓励中国的国画创作,让中国的国画成为让世界所接受的为世界欣赏赞叹的艺术作品,将中华文化发扬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凝聚的集中体现,是极其经典的一种画种。在它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历代历辈先贤们的伟大智慧,更能感受到每一张画作背后画家的情感和所付出的汗水,还有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国画粗分的话分为写意和工笔,写意豪迈大气,工笔精致迷人。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和典范,它的博大精深是无需赘言的。但当成为经典的同时也成为历史,时间不会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变慢或停滞自身永恒的运动,经过时间的考验,人类一代代文明所结晶出来的辉煌业绩也随之层层叠叠积淀起来了。当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品中来研究经典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白中国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和发展之后仍生生不息,自有其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我们对一个画种最初步、最直观的认知就是作画时画笔所经过的轨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线条”

我们从初次接触西方绘画,进行素描、速写的时候,就常常用到了线条的概念。但是西画中的线只是比较单纯的线而已,只是一种构成提及的重要元素,用诸多的线条经过叠加或紧密联系来形成面从而构成空间。而中国画就有所不同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不仅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外轮廓、结构等形象要素,而更为注重这些要素的组成过程、生长过程,同时中国画又将事物的状态概括到最精炼,只用简练的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状态,致使中国画的线条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条了。

中国画中的线条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中国古画,或虚或实、或浓或淡、或粗或细……让我们恍然大悟,中国画中简练的线茶已将明暗转折巧妙地表现出来了,同时又比西画多了一些意境和趣味。

中国画中又有“书法用笔”和“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意在一个“写”字,要“力透纸背”,我觉得中国画也很在意一个“写”字,写比画似乎更深刻而且有韵律、节奏。且通过笔墨的节奏、韵律;运笔的强、弱、虚、实,“一波三折”,起伏转折,沉着有力,生动有势;用墨的浓、淡、干、湿、焦来表现,达到浓淡相生,韵味深长的画面;行线的长、短、曲、直,直中有曲,曲中见方,长短适中,动则有势,静则有威。这样使画面达到和谐的节奏、巧妙的组合、无穷的魅力。

二、从色彩方面来说,中国画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西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丰富的色彩,而且画中的色彩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同时西画中的色彩多是经过复杂混合的,因而可以说西画是一个色彩体系。但是在中国画中黑白两色是极为重要的色彩元素,也是首推的颜色,然后才谈得上其他的颜色。说到中国画,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笔墨,而笔墨落于纸上的直观表现实际上就是黑白,由此也可看到纸上的空白在画面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画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虚无之处的奥妙,由于通常在概念上把色彩当成是一种画底子上的覆盖物,所以并不把画面所留出的空白当作是色彩,而这正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我们有意识地把纸的白作为一种色彩来关照,就会发现这白色所用之多及其地位之重要,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正如黑白木刻的主版——黑。版画与中国画的巨大区别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除此,在世界上任何别的画种都不像中国画那样把黑与白这两个颜色放在所以其他颜色之上,并且在意境和情趣上把黑白两色发挥到极致的程度,也只有中国画在色彩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个黑白体系。

黑白本身就给人一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知,而中国画的“气韵”“意境”就在这黑白分明的笔墨当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画中的黑白是互不可缺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挥毫,当一张纸全被墨色浸透时,那么中国画的意境也就荡然无存了。可见,空白是何等重要,而这也就是画家们常说的“透气”“留白”。中国画的韵味便溢于这一纸一墨、一黑一白当中了。

再次,任何一种绘画艺术都是表现画者精神状态的一种媒介,而中国人又常以“书如其人”、“画为心印”来评论书画艺术,这种注重主体内在精神表现的“画为心印”的理论,是有别于西方绘画偏重于外在形体的模仿之说理论的。为什么中国画在艺术上所走的道路与西画不同呢?我觉得主要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其一,儒家所显示的“绘事后素”;其二,道家彻底的、纯艺术精神的性格;其三,佛学中的“色空”思想。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统治思想,使其一些观点和思想严重影响和左右了中国画的某些审美标准。如“绘画之事,后素功”对从事绘画的人有极大的启示,告诉我们绘画不但讲质,也要讲文。作为中国画艺术,如果所表现出的作品缺乏深度,没有内涵,也很难称之为上乘佳作。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学说。他主张的“顺应天性”,也深刻的影响到了中国画的一些细节。如在中国画中所体现的“远淡见形,近浓见骨”的表现技法,受到了《易经》中“远取诸身,近取诸物”之论述的影响,而所谓的“画道无常,意理随机”思想也是体现出中国哲学思想的“求变”意识。而这种绘画思维正是在道家提出的“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哲学指导下形成的。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