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古语有言:祭祀天地的典礼。
他的降生,取名为郊,寄予了成汤先祖的殷切希望。
在那场风云突变的典礼后,父王变了,母后仿佛也变了,身边的兄弟们也,将忧心忡忡挂在脸上,父王登基后变得遥远,母后愁容变多了,殷郊满腔烦闷,无处宣泄,愤愤地一拳锤在兽毛大衣上。一阵玉石碰撞的轻响,姬发来了,看着他略带担心的眉眼,殷郊又是一股怨气,他甚至在心里有点怨,怨他不理解自己,他怎能不理解?他若不理解,又还能有谁理解?又有何意义?悲从中来,也只能“哼”地一声。
姬发不是再来劝谏,沉默的递上一壶酒,当是缓和,看着殷郊一饮而尽,与他一同站在窗边,望尽这城内的点点烽火,少年的心里从来要的不是天下,哪怕有超一日真的成为大英雄,心中所要,也不过是家中父兄母后康健,身旁有对方常伴。这一点,他们从未和对方说过,但又能那么笃定,一定会站在彼此身旁,每一个时刻。
殷郊不再掩饰父王的城府带给他疏离感,他也会怕,想抓住父亲留给他少有的温情,父亲的斥责给他抓不住的恐惧,他问姬发,他会不会犯了错,会不会得不到原谅,会不会父王真的要离去,而他,而他竟未想过有天会孤身一人,“不会的。”姬发的声音愈发像成熟的男性,他喊着他名字,缓缓道:“殷郊,你永远不会一个人。”殷郊当他只是安慰,垂下了眼眸,自嘲笑了一声,姬发握住他粗壮的胳膊,往下,盖上他颤抖的手掌,“若有日众叛亲离,我定生死相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他们托付生死的不是在危难当头,而是在这样平常的夜晚,在一同成长的城楼。
殷郊拍了拍姬发,示意自己明白了,又俯身握住挂在姬发身侧的玉环,用粗粝的手掌缓缓摩擦着温凉的玉,殷郊在心里默念:“请女娲娘娘保佑,保佑他平安,保佑他的父兄母后康健,保佑西岐城年年丰收。”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番外(姬发视角)
大王登基了,殷郊言语冲撞了比干叔祖和大王,他烦闷又无法宣泄,我想,他以为我不懂他,其实,我都懂,只是身为殷商皇家侍卫,我无法又或是无能,去护他周全、去顺他所想。征战、前朝、诸侯国,都从遥远的天边变成眼前呈现的问题,殷郊总有一天也要登上那个位置。
从此殷郊首先是大商的勇士,是大王的儿子,是他母亲依靠的人,他的心里或者他所拥有的未来里,就不能只有一个姬发。
罢了,只要此刻,我能陪伴他左右也足矣。
周朝日后的天子,人人称颂的武王,在心里放开了那个气度不凡的殷商皇子,让他飞,飞往属于他的世界,自己愿做在地上守望他的人。
一语成谶,从此便真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唐朝诗人杜甫写下的诗句,而这句的上半句是“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