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点半》图文相关求证资源汇总
我在网上搜索了针对“哈佛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后误传为“哈佛校训”)、“哈佛凌晨四点半”(图片)、《哈佛凌晨四点半》(2010年10月30日《羊城晚报》B11版文章)的求证文字,并将关键内容收集到这里。欢迎提供更多线索。
针对图片:
有知乎用户熊火娃的回应:
这个问题我问过几个MIT的学生,回答是学习到凌晨的事情是真的,但这是因为他们要把白天更多的时间拿来参加活动。。。
原文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86427
另有知乎用户Z小舟的回应:
哈佛大概有超过九十个图书馆,唯一一个24小时开门的只有Lamont Library,其实也只有周一到周四。 我读书期间大概在里面通宵过两个晚上。凌晨四点的Lamont如下图所示:
据哈佛大二学生兰天星:
其实哈佛学生经常熬夜,我认识很多同学几乎每天都到两三点才睡觉。但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仅是因为读书或者做作业而熬夜,更多的是为他们的实习,研究,课外活动,或者创业项目。我的朋友里有人创办了全欧洲对大的创业峰会之一,他们的项目都上了纽约时报。也有人大一就上完了整个本科的数学课程,现在边帮ebay做搜索优化边给初创企业工作。还有人自学了将近二十门语言。他们熬夜,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这些远远超出课业的工作。可以说,在哈佛,课内学习绝对不是全部,甚至不一定是占用你时间最多的部分。也正因为此,他们不会耗图书馆。他们需要参加各种会议,组织各种活动,或者到波士顿最顶尖的实验室做研究,而不是仅仅呆在图书馆里面。
很遗憾本文流传较广,难以找到原始出处,仅附上搜狐教育的转载:https://learning.sohu.com/20151126/n428230543.shtml
以这篇最为详尽,大意是作者李柘远通过几种方式证明了该命题为假。
不建议大家细读(有二十张大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A2MDczMA==&mid=2651555606&idx=1&sn=0eeeeb219b534b54f4830f6dd30acbef&chksm=853db8c3b24a31d5816eb6b9a4f6ea3e294511bcdf5ec47692328492bf5228f3c84d75c2c2be&scene=22&srcid=0910apCzxomcltmvnhqqh9I6#rd
对校训:
今年1月4日,在与出版社总编辑的电话沟通中,陈应宏被告知,出版社已联系上了作者,作者承认这些所谓的“训言”确实是没有的。因此,出版社将在网站上把相关介绍撤掉,并且不再印刷该书。陈应宏告诉记者,1月5日,出版社的网站上就没有关于该书的介绍了。
“该书的策划人在1月5日下午专门给我打了电话,表示道歉,承认自己把关不严。”陈应宏说。
原文链接:https://zqb.cyol.com/content/2010-01/27/content_3061146.htm
哈佛图书馆馆员的回信我就不贴了,反正也看不懂。
据知乎用户Silver提供的一位哈佛学生的回复:
我一句一句的加了真实情况(粗字体都是)。。。这个很早就看过,当时我就作呕。把这个转给大家看看吧,可以矫正大家的错误印象。。。其实事实没那么夸张,不要真把哈佛当佛了。
-------------------------------------------------------------------------------
以下是邮件内容,只截取文字部分
--------------------------------------------------------------------------------
首先是两张图片: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这张的确是我们学校一个大家最爱去的图书馆,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有很多空位,而且大家学习积极性跟中大没什么两样。这里礼拜天晚上人超多,因为大家都把礼拜一要交的论文作业什么的拖到最后一刻才做。。。】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
【这张不是我们学校的任何图书馆,而是一开始写这篇文章的人随便找的】
接着是正文,我只截取了他作了评论的一些段落,【加粗字体】为他的评论:
日前,两张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上迅速传播。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我觉得是人的懒惰和贪玩,如果平时时间安排好一点就不用熬夜写论文了。】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如果你真的每天这样的话,那在这里算个怪喀。】我就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我没见过哪个学生不边吃边聊的,更没见过几个边吃边读的。会读书的人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埋在书里。】感觉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我们从来没有100个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我去过我们医院,都在看杂志什么的,安静不是因为大家都好学,而是因为是医院。】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哈佛学生是正常人,正常人享受生活,欣赏校园里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白雪,而且平均步行速度应该没有国内快。】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也从来不应该是神话,神话只是本文作者的一厢情愿和中韩两国电视剧界和补习界的幌子,摇钱树。】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这些不是透过表面的东西体现出来的。】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人们: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点,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没那么夸张。】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要不然就是之前玩太凶了,要不然就是夜猫子,早晨可能睡到12点。】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可怜的笔者。】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这到没错。】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你确定不是因为喝酒喝醉了???】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在看书。【仅在考试之前,但是那些人一般平时就不太care吃饭这件事。】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了。
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的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感觉到,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迸发了出来。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没有考试,除非你拿honors。】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没有这样荒唐的要求,我们学校更希望可以四年里均衡交叉地安排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的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没那么惨,我们一般读个50%已经算很不错了。】那个北大女孩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这个我就不了解了。】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贡献您的个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当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你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没有这么惨,20%的人消失了的话我会察觉到。】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本科生大部分的课讨论部分sections都是由良优不齐的研究生主持,有些很认真,但是有一些也教的很烂。讨论的质量吗,也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个讨论案例:
Teaching fellow: who fought whom in the opium war?
Students: uhh, China, and...uh....uh,,, someone?
Teaching fellow: someone?
Student: I don't know (an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was taught in class)
Teaching fellow: Great Britain. 】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们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很难让人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努力是对,但是不能死学,哈佛的人并不一定都有多聪明,但是大家都有一些梦想,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一些与众不同的思维】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从未听闻,要知,教授也是会开玩笑的。】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建议笔者不要本科和博士生不分,它俩还是有区别的,颇有用博士生的生活来夸大本科压力之虞。】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我们一个礼拜一次吧,大一在那边做份临时internship一个礼拜还去三四次呢。】
附录:
之前网上流传过“哈佛图书馆的20条训言”,后来有人证实这20条训言是杜撰的,我们且不管它的真实性如何,这20条训言读来还是有一定价值的,不妨附录如下:【从来没有的事,后来发现是韩国的一些补习业者,将韩文的原文翻译成英文,后来搭上哈佛的名号。】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时间在流逝。
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时间抓紧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睡眠是很重要的,这个不是打不打瞌睡的问题。试想你要是不能保证睡眠,考试读书结果不都得打折扣吗?】
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也不提倡学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认为,学要尽力,玩也不能忽视。哈佛的学生也说,哈佛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终于讲出真话了。】而哈佛也意识到适度的课外活动不但不会背离教育使命,而且还会给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如果笔者对绅士的定义是喝的大醉,放着吵到翻的音乐玩beer pong)。 玩的结果就是睡眠时间减少,还有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做。】(我的注释beer pong是一种游戏,通过扔乒乓球入对方杯中令对方将杯中啤酒喝尽。)
原文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86427
各位不必点进去看了,有用的我都已经摘录了在这里。
经过比对,我认为有关哈佛大学的故事,绝大多数属于编造。
签名档编辑签名档
我的热评日志
崔化钠2016-07-15 22:12
五月的一点思考2019-05-01 22:49
关于手机辐射有关资源汇总2017-03-10 23:03
本文最近访客设置 查看最近23位访客↓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