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酒问青天
/屈云飞
“死不重要,不要连累队友。”
——《明月几时有》
一部影片中被列为金句的台词越多,越能说明电影所表达的内容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越容易博得青睐和喝彩。诚然这部电影中好像只有这一句能让人影响深刻的台词,我却仍然不觉得遗憾。
时下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选在这个时候上映是一个很“聪明”的档期,豆瓣评分只有6.9,和同样是国产片的《冈仁波齐》的8.9分有着不小的差距,着实有点意外。但我还是选择了先看这部电影,原因除了周迅梁家辉蒋雯丽彭于晏这样主演阵容让我觉得托底以外,导演许鞍华也占了不小的因素。
看过他的《黄金时代》,许鞍华对于这种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拿捏,以及本身作为一名香港导演,如...
把酒问青天
/屈云飞
“死不重要,不要连累队友。”
——《明月几时有》
一部影片中被列为金句的台词越多,越能说明电影所表达的内容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越容易博得青睐和喝彩。诚然这部电影中好像只有这一句能让人影响深刻的台词,我却仍然不觉得遗憾。
时下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选在这个时候上映是一个很“聪明”的档期,豆瓣评分只有6.9,和同样是国产片的《冈仁波齐》的8.9分有着不小的差距,着实有点意外。但我还是选择了先看这部电影,原因除了周迅梁家辉蒋雯丽彭于晏这样主演阵容让我觉得托底以外,导演许鞍华也占了不小的因素。
看过他的《黄金时代》,许鞍华对于这种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拿捏,以及本身作为一名香港导演,如何将这个以香港为背景的抗战故事以更地道的“港味”呈现出来,让这部电影仍然值得期待。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40年代,全中国处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风云变幻的香港也涌现了一批以“方姑”为代表的抗日爱国人士。故事从历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生死大营救”为展开,将这些爱国青年的个人成长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虽然是抗战题材的电影,却被许鞍华拍出了一种文艺片的气质。褪色处理的视觉效果加强了战争年代的压抑和苍白,记得方姑表姐结婚那一场,方姑问表姐你怎么着急就嫁了啊,表姐说这个形势还求什么呢,能嫁就赶快嫁了吧。透漏的正是时局动荡中普通百姓加剧的不安定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活的幸福感无外乎一个安稳,自保则是多数人面对天灾人祸时的真实心境。所以方妈在得知女儿加入革命时会说,“打日本人,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当然可以批驳这样地想法多么地狭隘自私,但是走下道德的制高点,这不过是一个人面对危险时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整部影片除了几个香港演员,却并没有我想象中港产片与众不同的“港味”。也许对于那段特殊的岁月来说,边陲小城也好,繁华都市也罢,所处的乱世都是一样的,有英雄,也有走狗,有觉醒,也有低头。但更多的是像方妈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或许市侩刻薄,或许自私懦弱,但在关乎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的时刻,却知道“死不重要,不要连累队友。”
所以当方妈被抓时,她第一个想起的是嘱咐身边的人打死都不要说认识她,所以当方姑知道营救可能失败时宁愿放弃自己的母亲,也要保全革命队伍,每一场胜利都不是讲空话讲出来的,而是因为民族气节根植在每一个人心中。
方姑作为整部影片戏份最重的角色,全片围绕方姑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完成了向一个革命队伍的带头人的转变而展开。作为主角,方姑并不特殊,她只是一个乱世中普通的小人物,想要的不过是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教给学生,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伴一生,但乱世让她的理想无所适从。方姑又不普通,从她阴差阳错地结识刘黑仔并帮助茅盾先生逃离香港开始,性格中蠢蠢欲动的不安分和胆魄便注定了不平凡的命运轨迹。方姑代表了那个时代有理想的年轻一代,想要寻求自我价值,却因现实而茫然,不甘做个只求自保的坐以待毙者,唯有化作力挽狂澜的一粒沙,才能在时务中实现自我。
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是全片压抑气氛中比较跳脱的一个人物,作为短枪队队长的刘黑仔,有胆有识,无论是解救茅盾先生时面对冒充自己的敌特份子,所展现的应变能力,还是在运送枪支武器却突遇日军队伍,高超的“哭戏”,刘黑仔带着一点痞气的聪明都成为整个影片中让人轻松一笑的诙谐亮点。彭于晏自从开始健身转型之后,每一个角色都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湄公河行动》中的卧底,还是《破风》中的单车赛手,愈发成熟的演技让他能驾驭的风格也越来越广,如今的彭于晏已经不是那个《爱情白皮书》里只卖颜值的小男生,却因为骨子里的偶像感让他自带了“演什么都让观众自发脑补感情戏”的特质,所以他的硬汉形象和胡军、张涵予的不一样,始终带了那么点“少年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82年的彭于晏始终看起来像学生时代那个隔壁班的帅男孩。
这部影片成功的一半要归功与选角,周迅是一个怎么演都像少女的人,周迅的少女感和杨幂、谭松韵这些同样被打着少女感标签的女演员不一样。她的少女感是一种眉眼中透出来的无邪,从《像风像雨又像雾》到《橘子红了》,从《红高粱》到《明月几时有》,周迅眉眼中的少女感几乎没有变化,这就是周迅即便在演一些比较露骨的戏时也并不让人觉得色情,她的“少女感”是一种气质,和说话穿着妆容的关系并不大。即便是曾经被诟病的烟嗓,也无碍于这种气质,说白了,即便是周迅叼着烟也让人觉得是一个叛逆的少女,而没有浓重的风尘气。我觉得和她有一样感觉的还有舒淇和汤唯,有点巧的是这三个人都有一段“黑历史”,或许是真正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才能恬淡地看透世事,反而散发出少女不谙世事的感觉吧。
除了男女主角都是气质特别、演技过硬的演员,片子最出彩的应该就是饰演方姑母亲的叶德娴女士。作为港片中的老面孔,叶德娴主演的《桃姐》正是出自许鞍华导演之手,事实上叶德娴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她将一个普通市井小民的市侩自私在刚开始表现得让人鄙夷,也将一个母亲对于女儿的担忧和付出体现得使人为之动容。方妈参与革命并不是出于那些崇高的理想信念,也不是为了国仇家恨的民族大义,方妈的加入几乎可以说完全是因为女儿。当初劝方姑保全自己的是她,看到女儿坚持革命便不再劝阻,转而选择力所能及地帮女儿分忧的也是她,第一次方妈想让女儿多休息一会,便提出自己去送情报,“吴妈送过了,张妈也送过了,我为什么不行?”(大概意思,准确台词记不清了)可见像她这样为了亲人加入革命,将自己的安危和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并不少。
这便是这个影片中最真实的一点,在那个年代,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革命,很多人选择自保,就像码头那两个查行李的检查员,他们不知道何为大义吗,并不是,他们只在恐惧和犹豫中选择了最安全的做法。但仍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他们的理由和初衷或许不如宣扬和倡导的那样伟大,却并不影响他们去做那些伟大的事。电影中真正的主角都是那些平凡的普通人,房东、写字员、小学老师、药店老板……一如历史,英雄原是普通人。
正如许鞍华导演所说:他们做了这么酷的事也不认为自己是英雄,这更让我觉得他们很伟大。
在国家和民族面前,在大国和小家面前,在感情和个人面前,自私者也变得无私,懦弱者也变得勇敢,冷漠者也变得热血。就像电影中方姑说的那句“革命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我们的胜利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还在进步,也许他还不够好,但当每一次境外发生危险,中国公民永远第一批被接走;当中国在世界的发声越来越举足轻重,我们就知道,中华民族的血性不只存于战争年代,民族气节永不消亡。
Qyf
2017.7.6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