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虚张声势》的一点感想
作为曾经的重度抑郁症患者,说说我对这篇文的感受吧。
“知名经纪人与小明星”这个梗当初是我点的,之前我也不认识作者太太。但是故事的走向是出乎我意料、超出我预期的。越是读到后面,越能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
看了另外两篇长评,我觉得既然是同人文,篇幅所限有bug有解释不全的地方都很正常,但瑕不掩瑜,依然是一篇非常细腻的好文。有些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在我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读到这篇《虚张声势》后半程的时候,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一开始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篇文一度让我震惊地以为作者在我身上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完全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感受。我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经历过和我一样的抑...
作为曾经的重度抑郁症患者,说说我对这篇文的感受吧。
“知名经纪人与小明星”这个梗当初是我点的,之前我也不认识作者太太。但是故事的走向是出乎我意料、超出我预期的。越是读到后面,越能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
看了另外两篇长评,我觉得既然是同人文,篇幅所限有bug有解释不全的地方都很正常,但瑕不掩瑜,依然是一篇非常细腻的好文。有些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在我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读到这篇《虚张声势》后半程的时候,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一开始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篇文一度让我震惊地以为作者在我身上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完全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感受。我也不知道作者是不是经历过和我一样的抑郁症泥淖,所以描述的如此精准。
一、爱上一个人很容易,学会爱人很难。
《虚张声势》这个故事其实和胡显昭田野本人性格设定,有相似的地方,例如那些别扭、推拉、说不出口的话、用开玩笑的试探和故意作对证明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与众不同。
但这个故事里的胡显昭和田野,更像是一对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情侣,相爱过,但每当他们抱紧彼此,身上的刺又会伤害对方,所以只能分开。直到有一天,岁月打磨了他们的棱角,他们终于也走过了自己最艰难、不够成熟的那段岁月,可以心平气和坐下来谈过往,最终破镜重圆、走到一起。
爱上一个人太简单了,有荷尔蒙和冲动就可以。可是学会如何爱人,真的好难。都是二十来岁的年龄,仅仅因为爱情,就能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沟通、学会接纳自己和对方的缺点?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胡显昭和田野这种破镜重圆的过程是一种折磨、一种毫无必要的“作”,但作为过来人,我真真切切地明白:只有经历了这些,爱情才能沉淀下来,两个人才能真正成熟,真正接纳自己,也真正理解对方,成为彼此终身的羁绊,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把他们分离。
二、爱上别人很容易,学会爱自己很难。
看完《虚张声势》的某些评论,发觉世人对抑郁症误解太多,试图讲道理认为抑郁症身边的人(例如田野)没有什么错,甚至觉得胡显昭问题更大。
但抑郁症患者的患病,是不可控的,是非自愿的,是生理性+心理性的问题同时存在的。硬要分辨谁的问题更大,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苛求。确实,患者没有错,身边人没有错,大家都是对的,可这样分锅,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这段感情就是走不下去,胡显昭和田野都会被毁掉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不要分谁对谁错,真正的理解对方,才能度过难关。
1、我并不脆弱,我只是病了。
常见误解:抑郁症患者对周围人不关心自己而不满,所以抑郁。
现实:抑郁症患者是对无法控制自己的这种无力感而痛苦,对周围人并没有责怪。
大多数抑郁症者都纠结于“为什么我控制不了自己,我真的很废物”“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了,说出来别人也帮不到我,还都是负能量”。胡显昭不是在和田野“过不去”,而是和自己过不去。
抑郁症诱因很多。压抑已久的情感表达是最根源的,而家人爱人的忽视、缺席都只是诱因,所有抑郁症患者都深刻意识到这点,并不会责怪爱人不陪伴自己。凡是确诊的患者,医生都会告诉你,你只是生病了,不是你的错,不是你小题大做,不是你敏感脆弱,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这个状态,把自己当做正常人。
压死抑郁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举个例子:
“我都说了,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
“我已经讲了好多遍了,你可以懂事一点吗?”
“不要再说了,我上班回来真的好累了,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讲可以吗?”
我曾经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被这些话伤害了无数次。说这些话的爱人例如田野,他有什么错吗?没有。他也有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也有他的各种烦恼和难题,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时时刻刻关注胡显昭这些细碎的情绪片段,他的言语中并没有针锋相对的指责,没有任何的恶意。
但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田野是胡显昭溺水时的一根浮木,而且是唯一的一根,是唯一可以信任的倾诉对象。从胡显昭准备去看心理医生前打算和田野说此事就看得出,他从来没把自己抑郁症的原因归结于田野对他的忽视,而是觉得“我出了问题,我要告诉最信任的那个人。”
但阴差阳错,生活就是这样无奈,在很多最需要沟通的时间节点两个人擦肩而过,就是没有办法沟通成功,最后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2、其实我笑着的时候也想自杀。
【不想给身边人带来麻烦和困扰】几乎是每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理。
笑的越开心的时候,其实内心越痛苦。
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会告诉任何人自己得了抑郁症。文中的胡显昭也是这样。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抑郁症患者相信没人能帮得了自己,另一方面,不想拖累身边人给别人带来负能量。谁也不想一直当一个被倾倒负能量的垃圾桶,抑郁症患者深刻明白这一点。
情绪越是压抑,越容易积攒在一起爆发,形成了恶性循环。
我曾经也有这种经历。还记得对方蹙着眉头很无奈的问我,“你到底想怎么样?你到底需要我为你做什么?”
当时我心里一直在很大声的喊,“你快回头看看我吧,我真的要沉下去了,快拉我一把,求求你。”但就是说不出口。
到底要怎么表达?其实抑郁症患者也不知道怎么准确表达自己的困境,也不知道需要对方做什么。光是期盼自己每天夜里能平安睡一整晚踏实觉,没有噩梦没有失眠,,克制自己想死的念头,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力气,更别提和以前一样继续谈恋爱了。
分手之前,在胡显昭看来,田野就是唯一可以拯救他的人,所以他准备告诉田野自己要接手医生的治疗,但在那次一整天的等待后,胡显昭死心了,绝望了,认为自己的问题谁也救不了了,也治不好。选择离开不是不相信田野,是不相信自己。因为他深深感觉自己已经陷入泥潭,田野帮不到自己,胡显昭也不想害了田野,不想拉一个人陪自己共沉沦。
3、“我有一只终身如影随形的黑狗,我不能确保它一定会消失,我只能尽力。”
常见误解:抑郁症患者应该主动积极治疗,而不是选择逃避作茧自缚远走高飞。
真正的现实:不通过药物控制和医生介入,抑郁症患者基本无法靠自己摆脱恶性循环。
抑郁症治疗过程漫长且痛苦,患者每天想到的一切都是灰暗的、负面的,想不起来曾经的快乐过往,折磨患者也折磨身边人。抑郁症基本不存在“根治”可能性,多数人会不断复发,患者只能接受终身与抑郁共生,学会接受它。
治疗是很痛苦的,我庆幸田野当时不在胡显昭身边,否则田野的痛苦也绝对不比当初少。很多人以为,吃了药就会开心起来,其实抑郁症药物是“消除所有情绪”,包括开心的和不开心的。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会感觉自己像个无知无感无情绪的“活死人”,麻木不仁,头昏昏沉沉,没有知觉也没有情绪,不喜不悲,这种状态令人感觉和死了也没什么两样,更不要提爱别人了。这过程对于身边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虚张声势》一文中,胡显昭在国外的治疗过程也是这样反反复复、昏昏沉沉,非常痛苦,但他熬过来了,在房东、在新的朋友们帮助下撑过来了,真的很不容易。
对于胡显昭为什么选择离开这个问题,我的解答是:当时的胡显昭应该不愿意田野陪他遭罪,也不会想让他看到这样的自己。我不认为胡显昭在田野身边一起治疗会有更好的结果,医生建议离开原本的环境是打破恶性循环的第一步,在新环境更容易忘记原本的抑郁症诱因。
所以,文中的胡显昭不仅断绝了田野的联系,连明凯、赵志铭他们的联系都断绝了,还换了经纪人,尽量不来往,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初的田野,也不够成熟,即使胡显昭留下来了,恐怕也是相互折磨,最后两个人精疲力尽、再也不会想和对方继续走下去。
4、“想过很多次,所以活下来了。”
俗话说,“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而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唯一不怕的,就是死。
文中最触动的一句话,田野问:“想死的时候没有想过我吗?”,胡显昭回答:“想过很多次,所以活下来了。”
读到这句话我眼泪也出来了。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多次尝试自残、自杀,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几乎每次都是靠心里的爱和牵挂在与死神较量,因为胡显昭放不下自己心爱的田野,所以他撑过来了。
《虚张声势》这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强调的,两个人成为彼此的依靠。没有胡显昭,田野活的浑浑噩噩,靠糊糊给了他精神支柱才勉强撑住了;没有田野,胡显昭身边连倾诉的对象都没有,控制住了病情并且又反复发作。他们就像两个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半圆,只有凑到一起才是完整的彼此。
你问,为什么田野没有责怪过胡显昭不告而别,为什么胡显昭这么快又说出真相,一方面是两个人真的放不下对方,另一方面,其实抑郁症真的就像一道槛,有时候跨过最痛苦的那个节点,就释然了,不再纠结于当初了。
故事里,胡显昭真正完成了自我救赎,是田野在最后抱住了他,成为了他的后盾和支柱。田野懂了胡显昭的挣扎和痛苦,愿意无条件的包容和接纳胡显昭,而且他们都已经意识到了在这段感情里怎么做的更好,才终于真正的成为了彼此的依靠。感谢田野,谢谢他的包容,也感谢胡显昭,在田野的鼓励下最终选择相信自己能够战胜那只黑狗,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最后想说,尽管《虚张声势》不是现实向的背景故事,但是看完这个小说,仿佛经历了一次漫长的恋爱和成长经历。光有爱情,真的不足以支撑两个人走到最后。太多感情里,两个人都没有对错,却只能分道扬镳。只有一切时机都刚刚好,两个人状态心态都刚刚好,才有可能获得圆满的结局。
希望世人对抑郁症患者,多一点理解,即使帮不了他们太多,一句“辛苦了”对他们也是莫大的慰藉。
希望现实中的胡显昭和田野,不管是成长的过程还是将来的恋爱,都不要遭遇这么多坎坷和磨难。
希望大家对看似内向寡言、满不在乎的胡显昭,也少一点误解、多一分理解。只要胡显昭有他真正在乎的东西,例如在乎的队友、珍惜的粉丝和家人、想要的好成绩,就不可能对外界的评论毫无感觉,再大的心脏也是肉长的。
感谢作者写的这个好故事,我会在心里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