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表说话(上)
全书的目的:教你如何选择并使用图表,从而帮助你向听众表达。
一、选择图表
图表的基本形式:饼图、折线图、条形图、柱状图、散点图(5种);
从数据到最终呈现图表的三个步骤:
决定你想要表达的信息(数据-->信息);
确定相对关系(信息-->相对关系);
选择图表形式(相对关系-->图表);
1、决定你想要表达的信息
想要表达的信息决定了图表的形式(why:数据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
将你要表达的信息设置为图表的标题(why:减少读者误解你的意图)。
2、确定相对关系
5种相对关系:成分、项目、时间序列、频率分布、相关性。
成分关系:每部分所占总体的百分比;
项目相对关系:项目的排名、大小比较;
时间序列关系: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频率分布关系:各数值范围内包含了多少个项目(项目的分布情况);
相关性关系:变量的关系是否符合所要证明的模式(变量之间的关系);
3、选择图表形式
1)成分相对关系---饼图
作用:强调一种成分在整体中的比重
注意事项:
应该是最少使用的图表样式
成分不宜多余6中,如果超过6种,列为其他范畴;
最重要的部分放在12点钟位置,使用颜色对比突出;
图标是辅助表达的工具,所有起反作用的表达的形式都是不可取的(透视关系给真实的数据造成错觉);
比较>2个以上的整体内同,使用两个条形图/柱状图(减少读者的比对数据的成本)
2)项目相对关系
图表形式:条形图
注意事项:
条形图之间的距离比条的宽度要小;
使用对比的颜色与阴影强调重要信息;
刻度尺与数字标注不可同时使用;
数值取整数;
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用柱状图代替条形图;
reason1:柱状图更适合表现时间序列,使用条形图更突出项目间的对比关系;
reason2:条形图更能减少复杂图注带来的版面影响。
条形图的变体:
背离式条形图、滑块式条形图、范围条形图、成对条形图、分组条形图、细分条形图。
3)时间序列相对关系
图表形式:折线图&柱状图
两者差别:
数据容量;
表现的数据特性:
柱状图强调数量的级别,适合表现小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件(产量)
折线图强调角度的运动及图像的变换,适合展示数据的发展趋势
折线图的使用注意事项:(柱状图与条形图规则一致)
趋势线比基线画的更粗,基线比坐标线粗;
折线图的变体:
分组折线图:
两组趋势线要有对比关系;
多组数据分别配对;
表面图(在趋势线与基线之间添加颜色或阴影形成)
表现细分图(将表面细分)
最重要的数据表面仅靠基线;
最多5个表面,超出划分为『其他』;
4)频率分布相对关系
频率分布的应用:
在所有样本中进行归纳,用来预测风险、可能性或者机会;
总结数据证明有意义的关系
图表形式:柱状图&折线图
注意事项:
范围的大小:不小于5不大于20组数据;
分组的大小:大致相同的分组;
标注:不重叠;
5)相关系相对关系
图表样式:散点图&成对条形图(数据量较少)
图表变体:分组散点图、泡泡图:时间散点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