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光之川

micanyuan.lofter.com|个人应用 for Android

共22篇文章,351人喜欢

应用截图

光之川

光之川

 

《窄门》读后感——爱情、信仰与幻想

前些日子,我读了安德烈•纪德的《窄门》,读完后心里五味杂陈,久违地产生了些许创作欲。由于分裂而无序的思想时常左右着我的头脑,使它几乎产出不了有逻辑的东西。我一直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很不自信,自然也不愿写文章打击自己的信心。

  但《窄门》让我异常着迷。它那明朗与深邃的双重内核令我感受颇深。我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把想法烂在肚子里,两手一甩什么都不做。与其在幻想中碌碌无为,不如大胆地去尝试,做个实干家,热忱地投入进我的忧思和将其化为文字的过程中。蜀道难,写作之道更难。作为一个新手,我只能竭尽全力,小心而大胆地跨越逻辑上的艰难险阻,在寂寞中磨练意志和心性,如诗人般敞开心胸,争取写出我真正的所思所感。

  多余的废话不再讲,直接进入正题。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7章13-14节。

  《窄门》这本小说的核心,其实就在于批判上述《圣经》中的话语。基督教义奉劝教徒舍弃世俗的快乐,将自身献给主,从而进入永生的天堂。这是很普遍的观点。它将“世俗的快乐”当做进入窄门的阻碍,当做大多数人堕落的根源。

  所谓世俗的快乐其实有很多种类型,而纪德仅将其中的“爱情”提炼出来,作为《窄门》的主题,我不否认这或许是源于他个人的困扰,但从客观来看,由于爱情是无数欲望中最难割舍的部分,更复杂也更矛盾,所以更加值得探讨。按照灵修者的说法,爱情是通往完整境界的短暂而无力的捷径。它让人类的阴性和阳性能量在某个时段内合二为一,达到圆融态,但等时间一过,快乐消失(有时甚至尚未消失),忧郁和痛苦便随之而来。由于人类大多安于现状,会被眼前的快乐所蒙蔽,忽略潜在的危机、不去思考问题的根源,于是最终在不知不觉间走向深渊,同时也将对方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是很多爱情悲剧所告诉我们的。

  不过,《窄门》中最明显的矛盾并非爱情本身的矛盾,而是信仰与爱情之间的矛盾。与后者相比,前者显得相对隐晦,但也更加深刻、不囿于时代的局限。

  《窄门》的核心人物是主人公杰罗姆和他的表姐阿丽莎,爱情本身的矛盾在二人均有体现,而信仰与爱情的矛盾则集中阿丽莎身上。

  杰罗姆从小便爱上了美丽的表姐,被她优雅内敛的魅力深深折服。他将自己的全部信仰倾注在了表姐身上,为了她而努力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希望有一天能变得和她一样优秀,幻想着和她喜结连理,一同携手通过窄门。

  而表姐阿丽莎是个虔诚的信徒,她受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影响很深,可却偏偏也爱上了自己的表弟杰罗姆。她的理智告诉她应该舍弃对弟弟的爱,从而穿越窄门,奔向超越世俗的虔诚;而她的情感却不允许她抛下对方,一直怀抱着真挚而温情的渴望。这种痛心疾首的矛盾撕扯着她的魂魄,让她举棋不定,无所适从,只得迷茫而无助地在烟雾弥漫的前路中寻求解脱之径。

  在小说的最后部分——阿丽莎生前写下的日记中,她为这种虐恋找了一条折中的道路,那就是借爱情而超越爱情,使他们二人共同步入信仰的殿堂。

  但是,阿丽莎的构想还未出生便已夭折。爱与信仰本身就无法兼容。他们之间爱的特殊性——我称其为“虚幻性”——使这份爱彻底分崩离析。这种虚幻性应属于爱情本身的矛盾,也是我所认为的症结所在。

  最终,阿丽莎表现出的古板让杰罗姆失去了对她的爱慕之情。于是,她心灰意冷,疯狂地逃向上帝,彻底断绝世俗,成了一个极端的虔信者。对爱情的绝望、对人生的厌弃,使她被迫走向了通往窄门的路。可她早已心力交瘁,在到达那扇门扉前便命丧黄泉。

  在信仰和爱情的矛盾上,信仰处在被批判的地位。宗教刻板的教条压抑着人们,让他们无法享受真正的爱情。这是显而易见的解读。不过,我认为这并非是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真正的问题出在双方爱情的“虚幻性”上。换言之,他们所爱的并非真正的彼此,而是彼此在自己心中的幻影。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物。”在事实面前,人们通常对其视而不见,甚至会把心中的希望误认为是现实的一部分。这中幻想在《窄门》的爱情中很是明显。杰罗姆从小就崇拜阿丽莎,甚至把她当做上帝敬仰。这种爱情使杰罗姆对真实的阿丽莎产生了误解。正如他在幻想破灭后所说: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她当成我的偶像,想象得很崇高,用我的爱来不停地装扮她。”

  他心中所爱的一直是被他粉饰过的、和现实迥然不同的阿丽莎,是他心中的女神。而阿丽莎也同样爱着另一个虚幻的杰罗姆:

  “他生来就该有更远大的前途,而不仅仅是爱我而已。如果他把他前进的步伐止步在我这里,我还会如此爱他吗?原本属于英雄的一切,都会在幸福里慢慢消散啊……”

  在阿丽莎眼里,杰罗姆应该为他自己而奋斗。她一直憧憬着那个走在另一条道路上,而非尾随在她身后的杰罗姆。如果说杰罗姆爱的幻影一直留在过去,那阿丽莎爱的幻影则从未来回眸。他们一个看着过去,一个看向未来,凝望着如铁般冰冷的虚空,把它当做自己的爱人,等到梦醒时分才发现自己离真实的彼此已经如此遥远。

  于是,在这种无明状态的枷锁中,爱情成了一种相互毁灭。从爱中诞生的要求、渴望和希冀,最后均成为了将爱撕裂的武器。阿丽莎死去了,而杰罗姆却活了下来,无非是因为阿丽莎一直明白杰罗姆对她的感情,可杰罗姆直到她死去后才从日记中看出她对自己的爱是多么强烈,仅此而已。

  宗教信仰的确是构成这个悲剧最重要也最有力的因素,但如果信仰被另一个能将阿丽莎引入歧途的事物取代的话,悲剧很有可能仍会发生,但大概不会如此深刻悲怆。信仰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最容易诱发爱情悲剧的一种精神力量。

  纪德的《窄门》之所以能成为他的代表作,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将人性在爱情领域所表现的弱点剖析得入木三分,将两对矛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人性显得复杂而真实。

  尼采说过一句警示名言:“人生是一面镜子,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都说爱情容易让人冲昏头脑,有理智的爱是不存在的,但我依旧坚信,解决爱情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学会内省。世界是一面镜子,人必须看清自己身上的更多侧面,才能将世界观察地更完整、更细致。虽然这和爱那难以摆脱的偏执稍显矛盾,但人生不正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的过程吗?

  纪德在《窄门》中写道:“成为自己灵魂的仆人是最糟糕的。”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精神。纪德爱世间万物,也同时对世间万物感到厌烦。他随心而动、随性而为,不偏执于任何事物。这种变化无常的人生态度大概正是纪德为解决爱情的矛盾所找到的办法。

  《窄门》中的人物和情节很多,我实在无瑕顾及,只能把我认为核心部分的感想写下来。由于这一周都在发烧,而且精神上有多次剧烈的波动,我不愿写太多。作为第一篇读后感,只能算差强人意吧。

  2019.10.24

  读赫尔曼•黑塞全集第三册《青春之歌》中

光之川

功能说明

1. 独立查看“光之川”发布在LOFTER的所有文章
2. 文章更新通知提醒
3. 归档方式查看
4. 方便的分享文章到微信、微博

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APP

本应用由UAPP生成,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UAPP支持LOFTER、网易博客、新浪博客、百度空间、QQ空间、blogbus、豆瓣日记、点点网、搜狐博客、网易摄影等生成个人应用。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