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死亡》
参考了一些评论,我赞同关于这部剧内核的一个解读是这段台词:
“这家伙死了吗?”
“对。”
“然后,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
“这是什么道理?”
“这不是道理。”
其实,这题材本是沉重的。非自然死亡是个庞大而空虚的命题,降临到人身上,就沉重地让人像被泪水阻塞一样无法呼吸。可一部电视剧不能只有沉重,它要面向广大观众,于是它加入了UDI相处的融洽日常,加入了逐步解开谜底的推理,并且将死亡具化为一个个故事,于是我们能透过死亡,看到亲情与爱情,看到自己刺穿自己的悲哀,看到邪恶吞噬善良的惨烈。
暂不谈创作者关于死亡的态度,先谈谈剧作其他的价值观。值得探讨的一个点是三澄医生和中堂系对于铃木先生报复杀人态度的矛盾上。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两个人都不幸,都曾受死亡的染指。大部分人会理解中堂系的吧,他的挚爱被杀害,他亲手在解剖台上切开了她的身体,绝望地一遍遍追问自己,却解不开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中堂系和糀谷希夕子同坐在草坡上聊天的场景触动了很多人吧。日光嵌入草地一样浪漫而深刻地,希夕子笑着对中堂系说:
“你能让我幸福吗?”
“这是反向求婚。”
这样深刻的爱恋滋生了仇恨。从得知希夕子被谋杀的那一刻起,中堂系就没有犹豫过要亲手杀死凶手的选择。邪恶降临时他被邪恶侵蚀了,他只能用邪恶对抗邪恶,否则他不能接受,凭什么邪恶可以以它的卑鄙收割无数人的悲哀和愤怒。他看到了邪恶力量的强大,于是借助邪恶的力量杀害邪恶。
我终于能理解为什么三澄医生说这是输,在中堂系惩治凶手同谋的天台上,三澄声嘶力竭地说:
“被卷入不正常案件里的人,放弃自己的人生,对他人做出同样不正常的事,不觉得这样就输了吗?”
“我不想看到中堂医生输,不要让我……不要让我,请不要让我绝望。”
这就是输了,就是屈服了,屈服于邪恶了。因为觉得自己不如邪恶强大,于是把自己变成了邪恶。就像中堂在听说那被母亲杀害的一家四口中侥幸存活的女孩时,他说她一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默认了人战胜不了邪恶。这算是一种主观上的放弃吧,一种对人主观能动性的否定。但这可以理解,邪恶像是烟雾,缭绕着看似巨大无比,仿佛能把人吞下,实际上虚无而轻微。这也与三澄和六郎被困时三澄这句台词不谋而合:
“人类,异常的顽强。”
异常顽强的三澄医生,却很容易被当成所谓圣母。圣母是摒弃恶,否认恶,可三澄不是,她是战胜了恶。
创作者要传达的就是这个啊,人类,也许战胜不了死亡,可是可以战胜邪恶,或者说是恶念。这里的邪恶我更倾向于看作一种手段而非本源,比如惩治罪人,这不是恶念,是人之本性。但当你选择用罪恶来惩治罪恶时,你不免也成为了罪人。
有人用邪恶惩治恶人,有冲动,可有时正义惩治不了恶人。这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有时大家没那么信任法律,或者说,法律本可以更普及,而且需要更完善。
但我也在矛盾着,究竟是邪恶没那么强大,还是善本就比恶弱小,我们还是要选择善?
再来解读上面那段台词,死者变成美丽的花,于死者是无意义的,花只盛开在生者眼里。只有在战胜了邪恶的时候,才能看到美丽的花。说是死去的茶色小鸟开了花,不如说是生者在盛开。
只是,不可否认的是,生者的悲伤永恒。
那死亡,还可以成为新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