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精研墨香,问道无涯—编辑的别样情怀
xuehaiqianxun 2018-12-22

                                         精研墨香,问道无涯

                                        ——编辑的别样情怀

                                                □学海千寻 

      因为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的缘由,小时候,家里破旧的小房间里堆满了书,放学后,我一头扎进书屋里,乱翻一通,把父亲整理、捆绑好的书籍散落一地。具体在找寻什么,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觉得那些书翻起来的确很有意思,有一些整本都是数字组成的,有一些是俄文和英文的,朦朦胧胧感觉到和我自己学的方块字不同。当然,喜欢读书的人自然也是爱书的,我的这些乱翻书的“作为”终于惹怒了父亲,被父亲责罚后,我知道了应该怎样去爱护书籍。父亲常说:“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就是在吃饭!”。那些年,虽然物质生活很贫困,但是精神生活却很富足。走上编辑工作岗位后,我不仅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情感,尤其对于编书的人敬重有加,因为我明白,一本书,写得再好,没有编辑的用心发现、精心雕琢也难为读者所认可。编辑的别样情怀就是,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还能与墨香结缘、与作者结缘;既能与文字打交道,又能超脱于文字之外。 

    1.“编者”不易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捆书,父亲非常珍视,由厚厚的三本组成,标题是隽秀的毛笔小楷字“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内页是非常工整的钢笔字,人工手写,然后油印装订,有点类似线装书的味道,时间是1986年,这是当时教育学院中文系老师精选的作品集,学生人手一套,大抵是没有更好的版本可供选择,索性自己编一套提供给学生。书中的钢笔字遒劲有力,几乎可以作为字帖使用,对于这样一本既美观又实用的大部头作品集,我自然爱不释手。每每翻看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墨香味,让人心驰神往、欲罢不能。

      因为书中夹杂了很多的繁体字,我虽然是走马观花式的翻看,但我却隐隐约约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真正有思想的学人,不仅自己的著作等身,也喜欢编撰书籍。编书者会将自己的思想融合到编书的过程中,最后制作出带有“个性”的集子,通过阅读这些“集子”来了解编者本人,这是治学的思路和方法之一。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删诗,到梁代萧统的《昭明文选》,再到清代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无不体现着编者的态度。但是真正能够影响后世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作为“编者”是非常不易的,做一个有思想的“编者”更是难上加难。古代的编者所积累起来的编撰经验,对现代的编辑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诸如博学多采方能精益求精,又如慎思之、明辨之而后审订等等。

      上世纪90年代,还是纸媒的天下。学校要求学生都要订报纸,当然,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我订了一份《杂文报》,这份报纸的文章短小精悍、文风犀利独到,对高中生作文的写作帮助很大。每期的报纸读完后,我把最精彩的那部分剪下来,黏贴在一张A4纸上面,一张贴完后换另外一张,整个学年后就有了厚厚的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作文集。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蕴含了很多的技巧,诸如在选择篇目的时候需要不断琢磨,甚至黏上去又扯下来换成别的文章;报纸正面挑选好的文章剪切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是不是跟背面的文章冲突了;最终装订的时候不能把报纸的内容遮盖掉等等。现在想起来,其实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编辑的工作,看似不起眼的“剪报”行为,却给了我去粗取精的编辑历练。这样的场景,我想很多编辑人员一定体验过。

      进入新世纪,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编辑的手段和方法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编辑的思维方式却无可替代,这种脑力劳动具有复杂性,仍然需要人工来完成。做一个有思想的编辑,不仅表现在自我学养的宽广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编辑的职业立场。刚开始做学报编辑的时候,我对面坐的编辑Z君给了我很多的启发,Z君为人低调,不善言谈,短发与金色边框眼镜是他的标配,他的办公桌分为两个区域,左边摆满了各种书籍,还隔三差五更换书籍,所以他的阅读视野非常宽广;右边是一大堆红笔,编辑都是跟红笔结缘的,这是职业的亲切感。他每天的工作大体上是上午读书,下午审稿和处理部门的杂事,工作有条不紊,颇得领导的赏识。为了不影响他,我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编辑节奏。

      对于编辑工作,我并没有形成职业的观念,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南方的七月份已经非常炎热,我们正在办公室里审稿,偶尔讨论一些编辑事宜,这时候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推门进来,劈头盖脸的问他的文章发表了没有,我和Z君先是一愣,进而很和蔼地询问了姓名,正准备替他查阅,这时候他却大大咧咧的说:“我导师是教育科学学院的副院长,他说我的文章可以在学报发表,我就是过来问问发表了没有?”言语间带着几分傲慢和自豪。我在想,一个研究生何来的这份狂妄!Z君也终于忍不住说到:“发表论文需要一系列流程,程序没走完,没有人敢给你保证文章能够发表。”那位研究生又回了一句,“我导师说能发表就能发表!”这下彻底惹怒了Z君:“把你的导师请过来,我问问究竟我是编辑还是他是编辑??”我一看情况不对,赶快劝那位研究生先回去,等消息。这事随后被部门领导知道,领导大加赞赏Z君,虽然学报是高校的教辅部门,但编辑一定要有立场和原则,这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这席话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事实证明,那位副院长了解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他的学生,亲自登门道歉,希望我们谅解。“编者”不易,有思想的编辑不仅要知识广博,最重要的是要有职业立场。

     2.“外在”诱惑

     中文专业的人多多少少有一些作家梦,我也没能免俗,诗词、散文、小说都尝试过。从本科开始,直到研究生阶段,再到工作后,我都保持着这样一个写作的习惯。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书写变得更为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在博客中做自己的“作家梦”。2009年冬天,省期刊协会的年度大会召开,会议期间,我结识了《厦门文学》的编辑H君,H君性格豪放,非常健谈,我们一老一少相当投缘,随成忘年之交。起因是一首《贺子诗》,我师兄在海南五指山市教书,我得知他喜得贵子,便作诗一首表示祝贺,在讨论这首诗的过程中,我发现,H君对于文学、历史、艺术的看法和我非常相近,同时也感叹H君人生阅历的丰富性。编辑要扎根在自己业务之中,又要跳出狭窄的行业圈子,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关照一切,也才能编出好作品、写出好作品,这是H君带给我的启发。

     我们同为编辑人员,但是对于编辑这个行业的理解略有不同,这种差别可能是各自所从事的刊物的性质决定的,我从事于学术刊物的编辑工作,而H君则从事于文学刊物。在正常的学报编辑工作之外,我开始有意识地打理自己写过的文稿,发现了很多文学写作上的弊病和困惑,也通过与H君的交流和学习,在创作上获得了不少成长。H君一直给我施加“压力”,不断向我约稿,由此,我采访过原厦门市文联主席,也采访过厦门市的全国劳模,还写过传统文化方面的散文及一些文学杂评,文稿都发表在《厦门文学》上,真正切切地过了一把“作家”瘾。其中有一篇还和莫言的作品同一期发表。作为编辑的H君,他自己写推理小说,也研究推理小说,最后还出了一本《推理小说概论》的专著,近些年,退休后的他还在不断地写书,这是超脱于功利之外的行为,作为编辑人员的他确有让人敬佩之处。

      2010年4月份,一个周日的下午,H君突然打电话过来,说有几个朋友要介绍给我,我欣然前往,在美丽的筼筜湖边上,一幢16层高的小楼里,我见到了几位老师,大部分是厦门各高校的教授,相互介绍和寒暄后,H君坦言,他正在筹建一个民间的学术团体,在不久的将来要在民政局注册,作为学术和文化交流的载体,名称是“白鹿儒学研习所”。在这之前,H君已经知道我毕业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而且主要的方向还是唐前文学,也写过一些儒家思想方面的学术论文,所以,我在受邀之列,对此并不意外。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儒学研习所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学术沙龙和讲座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大家济济一堂,讨论儒学的内容和当下的发展,研习所还推出了一本内部刊物《白鹿学刊》,由我担任编辑。这或许就是行业的优势带来的快乐感,编辑不能局限在小小的范围之内,应该珍惜外在的“诱惑”,以此来不断充实自己,因为我一直相信,编辑不同的文本和内容带来的业务技能提升是相同的。

      儒学研习所发展到后期,跟台湾的鹅湖书院保持了密切的往来,潘朝阳教授主办的《鹅湖月刊》与我们主办的《白鹿学刊》遥相呼应,不断传递着海峡两岸儒学的讯息。因为编辑《白鹿学刊》的需要和往来文本的商榷,我近距离接触到了台湾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他们在儒学上的见解和造诣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2015年春,在前期白鹿儒学研习所的基础上,厦门白鹿书院终于成立了,作为书院的学术委员,我参与了很多文本的编辑工作,这不仅增加了我的职业自信心,而且也提升了我参与文化事业的热情,这是人生中值得做、而且有意义的事情。从第2期开始,《白鹿学刊》由我担任主编,这虽然是纯公益的事业,但是我认真对待,对于编辑这本刊物,我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不仅自己撰稿,而且还通过书院征稿,力求编出高品位,这是编辑职业的使命感。作为编辑个体,确实需要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不能仅仅通过常规的业务培训,还需要把自己投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去培训。

      3.“融通”效应

      如果说在正常的编辑工作外,还有什么历练可以叙说的话,我想应该是主持论坛论文集的编撰工作。这些工作得益于职业惯性,同时也是编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2012年的一天,部门领导L君找到我,大体意思是说,学校将要与台湾景文科技大学举办一个高规格的“高职教育论坛”,这个论坛配合学校的60周年校庆同步进行,作为校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将会有很多两岸的嘉宾出席,所以,希望由我来承担论坛论文集的编撰工作。我刚刚从别的城市来到厦门,工作尚不到1年,先前主要编辑文学艺术方面的稿件,对于职业教育的了解不深,但是我却以编辑职业的融通性和热情,很爽快的答应了L君。我的想法很简单,这虽然是工作之外的事情,但是可以借此机会更好地学习两岸职业教育的差异性,从横向比较的层面来关照当下的职业教育,收获一定不小。

      我承诺L君,一周后向他汇报我的思考和想法,后来证明,这些想法已经远远超出了编辑所能把控的范围。编辑人员不能仅仅在原地“打转”,躲在角落里为他人作嫁衣裳,要为学校发展计,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按照约定的时间,我来到了L君的办公室,跟L君聊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从宏观的职业教育发展到论文集的细节问题。我提出,学校应该从这届开始为论坛正名,把论坛打造成学校的名片,这对学校的发展有利。这里有个背景资料需要交代一下,从2009年开始,闽台高校开展了“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我校与景文科技大学是合作院校,两校轮流举办职业教育论坛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前面的几届规模不大、也不够规范,甚至没有编撰论文集,于是,从这届开始就有了“第四届两岸高职学术论坛”的名称,随之论文集的名字定为《第四届两岸高职学术论坛论文集》。在论文集封面的设计过程中,我特意邀请到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参与,封面融合了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学术性,使人耳目一新。

      论文集中收录了所有台湾嘉宾的来稿,包括只提供了PPT的作者,又从全校的征文中选出高质量的文章编入论文集中,从目录到内页,我都自己设计和排版,力争拿出一本值得收藏的集子。台湾作者的文章原稿都是繁体字,在文本的处理上,首先就是要变成简体字,这个工作量已经非常庞大,最难处理的是一些图表。而接触过台湾学者文章的编辑都清楚,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妥善处理好敏感话题和用语,这是考验编辑功力的时候,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翻阅了很多的资料,认真辨析剔除,做到了巨细无遗。同时,也庆幸因为这项工作,恶补了以前业务上的一些不足,这是编辑成长路上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一周,我几乎每天晚上加班到11:00,在学校的办公室里,电脑和红笔相伴,不断校对、订正文稿,唯恐出现遗漏。校庆当日,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第四届两岸高职学术论坛”在学校演播厅隆重召开,看着与会嘉宾们埋头翻阅论文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会后,台湾高校的校长对论文集表示赞赏,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关于两岸职业教育论述的论文集。

      论文集的编撰过程,使我产生了新的念头。我请L君向台湾的作者发出约稿的意向,所有在论文集中的文章均可以发表在学报上。因为文稿已经做了深度的加工处理,而且这些稿件都是台湾职业教育的一手资料,如果能够发表,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于是,我萌生了在学报开设“闽台职教”特色栏目的想法。2013年开始,系列文章陆续刊登出来,能够直接发表台湾作者的文章,当时的学术刊物并不多见,这样的编辑经历也许是难得的。一本论文集,让一个人获得成长,让一本学术刊物受益,我想这也许就是编辑工作的“融通”效应吧。

      4.“关照”当下

      2014年,我如愿以偿加入了民主党派。这是我高中以来的梦想。高中语文老师C君是九三学社的社员,瘦高个,圆形边框眼镜,温文儒雅,看起来像民国时期的教书先生。他的思想先进,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非常新颖,很多同学在他的引导下,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名著,整个班级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乐趣空前高涨,这种氛围对语文成绩有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不得而知,但是对于单纯的“阅读”技能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提升。C君不按常理出牌,他对于语文教科书和辅导练习都是颠覆性的批评,这在当时确实有点“另类”。而对于写作文这件事,他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每次全班同学的作文都不是由他来批阅,而是装订成册,由大家轮流阅读,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同学们都喜欢翻看,甚至有一些同学还做了编辑校对的工作,无形中提升了大家的语文水平和成绩。

      或许是受了C君的启发,我对他背后的党派身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式入职一年后,我获得了中级职称,2010年,有一次与九三学社机缘巧合的接洽,然而由于工作调动的关系没有了下文;2013年,我再次向组织提出了申请,终于在第二年顺利加入了九三学社。编辑的思路决定出路,敢于接纳那些看起来困难的事情,最终你会发现,束缚自己的,往往是出发时想的过于复杂。2015春节后,在九三机关工作的W博士突然找到我,说我的文笔不错,又是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可以协助他们编辑社市委的内部刊物,我犹豫再三,主要的原因是我对党派的具体事务了解不多,担心做不好这样一份工作,在W博士的盛情邀请下,我最终还是答应了。经过这两年的编辑历练,这份日常工作之余的“编辑业务”,带给我的成长绝非是简单的文字校对,我突然间明白,编辑也有“关照”当下的机会,也有体悟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有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欲求。

      通过编辑这样一份特殊的刊物,我见证了参政党正在做的事情,了解了厦门市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感受到厦门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社市委机关的内部刊物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这份联系着全市社员的精神纽带,作用是巨大的。作为编委和第一读者,通过文字的交流,很多的作者已经变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经常可以拜读到一些大咖的思考,带给我开阔的眼界,启迪我的不一样的思路;说陌生是因为时至今日,很多作者都未曾谋面。党派中群英荟萃,很多行业的顶尖青年人才,不断改变着我们周边的生活境况;而那些上了年纪、退休后的社员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原汁原味的“厦门记忆”,使我读到了不一样的历史文献资料;有一位社员还捐出了珍藏多年的实物和标本,提供给研究院所来研究,这些感人的事迹不能在此一一细说了,更多的是个体对社会发展责任感的推动。

      在我的“编辑哲学”中有一条,即做好编辑工作须有带入感。如果不能感同身受,站在同样的立场去思考和编辑,效果一定是很差的,亦如我做文学艺术类责编时就写了很多古代文学方面的论文,做职业教育责编时又写了很多关于职业教育类的论文,这是“编撰合一”,正是古代人倡导的理想状态和境界。在做党派内部刊物编辑的这些时光里,我正努力追求带入感,开始学习怎样写好信息、提案,做好参政议政的工作,为我生活的这座美丽城市多建务实之言、献有用之策,这既是编辑过程中带给我的人生激励,又是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关照”当下,即便我是小小的编辑人员,我相信,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5. 并非结语

      高校的学报编辑,尽管身处所谓的“边缘”地带,但是却不能放弃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学报小世界,编辑大眼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既是古代编者所追求的境界,同样是现代编辑不能忘却的使命。之所以没有正面写自己的编辑感悟,也没有阐述具体的学报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想用另外一种角度来俯视高校的学报编辑,因为这样,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体味我们所能做出的贡献,尽管整个过程都是默默无闻的,但是结果却使人心生欢喜。

      十年的编辑工作,弹指一挥间。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编好圣贤书的老编辑,固然让我羡慕不已,但是我却选择了丰富多彩的编辑人生,对于我,亦或是我从事过的编辑客体,我均无悔!2016年9月,我参加了一次北京的编辑业务培训班,在北京举办的培训班干货满满,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位高校学报的编辑M君,也算有过几面之缘,他提出了一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即“编辑的职业倦怠”问题,立刻获得了很多编辑的附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不亦乐乎,有人曾经一度想离开这个行业,但是最终也没能实现,各种复杂的原因。M君做了最后的总结发言,他认为,任何一份工作做的时间久了都有逃离的冲动,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能够坚守住信仰、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对一份工作的真正热爱。

      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了冯友兰先生所谓的“横渠四句”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平凡的编辑人员,横渠先生的境界,只能仰视,但是每个人可以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争取做一个有思想境界、有职业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或许是对很多有职业困惑的编辑人员的最好回答。


□该文获得了全国高等文科学报研究会成立30周年“编缘—我与学报”有奖征文竞赛铜奖!

    作者为八〇后,文学硕士,期刊编辑。用过的笔名希哲、孟风、史逸臣。在人物采写和著作评论方面的主要文章有《“思者的诗”与“诗化的思”—评汤漳平先生的<楚辞>译注》(《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3期,8600字);《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厦门市文联前主席毛振亚先生访谈录》(《厦门文学》2010年第8期);《“金桥”人与“金桥”梦——记厦门烟草公司全国劳模李志勇》(《厦门文学》2010年第12期);《活着:流淌在心灵的慰藉——品读青年作家隋言的小说》(《松原日报》2012年4月);《朝花夕拾话城事——<厦门文学>2013年第3期“非虚构空间”纵览》(《厦门文学》2019年第9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品读慕景强<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等。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