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牛排里的菲力、西冷、肋眼、T骨,终于搞清楚了

今天先提个问题:菲力、西冷、肋眼、T骨等牛排放在你的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

  啊哈,又想选菲力吗?其实,真正的牛排行家,会依据自己喜好的口感质地,来选择适合的各部位的牛排。对牛排的部位不了解?胡乱煎烤一通,结果肉质又老又柴。咳咳,这种事情就教给小编好了。你只要负责味蕾开花好啦!

  看完此文,保证你从牛排终结者荣升为牛排缔造者!

  — 菲力(FILLET)—

  最细嫩的口感

  菲力也称嫩牛柳、牛里脊,是牛脊上最嫩的肉,位于牛腰背的内侧后段肌肉,一条牛只有两条,由于较少运动到,是肉质最柔嫩的牛排部位。

  菲力牛排之所以那么贵,因为物以稀为贵。这块肉口感好,但是缺乏嚼劲,烹煮过头就显得老涩,因此推荐牙口不好,消化较弱的老人家或小朋友食用。

  推荐火候:三至七分熟。

  — 西冷(SIRLOIN)—

  韧度超强的口感

  西冷牛排也叫沙朗牛排,是牛排老饕们的最爱,含有一定数量的肥油,在肉的外延会有一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超强,肉质虽硬,但更有嚼头。享用时不要加入任何酱汁,吃起来带有少许甜甜的血丝,咀嚼时,能够体验鲜美肉汁在口中四溢的美妙。嫩中带腴、香甜多汁,满口肉感,非常过瘾,豪迈又具个性的风味,是许多行家最爱。

  推荐火候:注意这种材质的肉千万不能煎熟,以五分熟到七分熟之间的熟度最能表现西冷的美味。

  — 肋眼(Rib-Eye)—

  筋肉焦脆的口感

  即使胃口不好,也能选择一道适合打开胃口的牛排。肋眼就具有这样奇妙的功效,此牛排取自于牛肋脊部位第6~第12根肋骨间的肋里肌肉,即牛骨边上的肉。一般所说的霜降牛肉指的就是这块地方。肋眼牛排或许比不上腰脊肉那样嫩,但骨边肉向来好吃,油油嫩嫩的肉丝中夹着Q弹有劲的油筋,比沙朗耐嚼,比菲力够味,而且油花十分丰郁,深受年轻男女食客的喜欢。

  这种牛排非常适合煎制成全熟状态,牛肉煎熟后收缩,会与骨头部分自然分离,此时最能表现出牛小排焦脆的筋肉和咀嚼口感,味道更香,足够令人食欲大开。

  推荐火候:四至六分熟。

  — T骨(T-Bone)—

  细嫩且劲道的双重口感

  T骨: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大块肉排中间夹着T字形的大骨,一边是菲力,一边是西冷,肉质一细嫩一粗犷,或油腴或爽俐, 人们可以同时享用到两个不同部位的特色。食量够大又懂牛排的美国饕客,非常偏爱这种牛排。

  推荐火候:五至八分熟。烧烤是烹调此牛排的最佳方式,享用时最好不要加入任何酱汁,即使要加,也少加一些。

  —安格斯(Angus)—

  纽约客带来的嚼感

  安格斯是世界著名的肉牛品种,用前腰脊肉部位制成的牛排,肉质与西冷接近,大理石花纹分布均匀,但肉质略粗,唯有不超过七分熟的程度,才能充分享受纽约客带来的嚼感。

  推荐火候:不超过七分熟

  —牛小排—

  另类魅力

  牛小排:牛小排取自于牛的胸腔左右两侧,含肋骨部分。牛小排带骨带筋肉质肥腴鲜美,多汁且耐嚼,有大理石纹,特别是采用牛的第六、七根肋骨的,嫩而不涩,肉量丰郁的全熟肉质,即使是怕生的食客也可怡然享用,更创造出牛小排的另类魅力。

  推荐火候:全熟。

  —和牛(Wagyu)—

  最贵的牛排

  日本神户的和牛牛排大概是最贵的牛排,它用优良水质和啤酒渣喂养,并且佐以按摩、音乐养育法,牛排的大理石油脂花纹分布非常均匀,咀嚼起来口感滑嫩,是最高级的牛排之一。这种牛排,随便煎一下就可以入口,品味到一种丰腴的快感。

  推荐火候:三分至七分熟

  除了上述的品种,餐桌上常见的还有像牛肩胛部位的板腱肉、上肩胛肋眼心、牛肚部位的腹胁肉、上后腿肉等,这些部位虽然肉质纤维较粗,无法媲美以上品种!

  介绍了牛排及相应的熟度,那怎么判断牛排的熟度呢?

  牛排生熟技巧大公开!

  算时间?看颜色?听声音?要怎么判断锅里的牛排现在到几分熟了!

  来来来,举起你的左手来,在放松不用力的情况下将你的食只与拇指轻轻碰处在一起,成为类似OK的手势,在举起你的右手,用你的右手食指压一压左手拇指下方的肌肉,感觉到这个软硬度了吗?这就是3分熟啦!再用左手中指与拇指相触时的硬度约为5分熟,无名指为7分熟,到小指头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拇指下方的肌肉已经硬梆梆了?那便是全熟的状态啦!

  在煎第二面的时候随时用手指感受一下牛排现在的软硬度,「掐指一算」!就可以掌握牛排的熟度状况啰~

  关于牛排选购及煎烤牛排的生熟度,你们都掌握了吗,赶紧自己制作一块,尝尝吧!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