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美业将死 | 看新美容一招颠覆传统实体
鲁班和猫 2019-08-03

美业将死 | 看新美容一招颠覆传统实体

 

 

本文通过对传统美业现状与消费升级新生代群体的消费行为意识变化进行分析比对,结合新美容定义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新老消费群体的不同维度对美容消费的行业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剖析。得出现阶段传统美容在新消费时代背景下需要从以下四个纬度进行升级:

1、消费升级的主流是新生代消费群体(90,00后),传统美容要迅速完成品牌化并向关联品牌转型。才能适应新美容消费预期,承接新生代主流消费群体。

2、传统美容服务要从专业细分渠道服务往大众消费服务定位转变,由专业细分服务市场转向大众消费商品市场。

3、对现有服务场景重构,贴合现代消费审美,且还要考虑到现代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及方式,增强用户消费及社交场景拓展。

4、对依赖人工重服务模式进行重构,完成产品+仪器+微智能的定位转变,解决服务场景尴尬的同时,替代人工做到安全高效,快速便捷,流程标准,大众高频。

 

欲知详情请往下阅读,本文全长约3000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原创文/灵猫(刘尚洋)

 

 

 

 

“没有女人做不了,没有男人做不大”

 

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美业需要感性与理性交织平衡且错综复杂的现实处境。

其实细想一下不只是美业,各行各业,任何组织中都需要理性与感性的交融,需要各种思考维度的碰撞与激发。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且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之下。缺乏多维度的考量,或许就会走向衰败。

传统美业既是如此。(本文所指的美业,不含医美、美妆及美发,特指美容院等生活美容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美容)尽管美容发展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攀升,水涨船高,市场规模逐年递增。见下表:

 

但伴随着消费升级而来的市场增量是否能被传统美容消化,具体能消化多少?

本文的看法是偏悲观的。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会因为短期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消费意识代际等现实,被传统美容所吸收。绝大多数增量市场传统美容无法转化吸收。且原有存量消费市场也面临着消费群体逐渐老化,消费力转移的问题。而消费升级未来的增量则主要来自新生代主流消费群体,也就是我们熟知的90/00后,她们才是消费主力,本文提出的新美容,则是适配于这个时代的美容服务,也是未来美容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 新生代 VS 传统美业

 

传统美容和新生代群体的消费观念及认知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传统美容主流消费群体正逐步老去,消费能力及消费标的会逐步发生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心理及生理机能衰退,会促使她们将消费注意力转移到健康领域,而对于外在美的消费需求则会随之下降,逐步转移至新生代子女身上。

 

毫不夸张的讲,传统美容正处在消费交替行业换血的大转折阶段,新生代90、00后将成为消费主力。那问题就来了,谁能搞定新生代消费群体?结论之前,让我们看下新老消费群体对比分析:

 

传统美容立足于专业服务,过度依靠专业技能。自然会导致教育营销成本过高,而且还容易产生过度营销。逐步演变成各种营销套路。这也就不难理解美容业各种层出不穷的培训、会销模式现象了。这种经营模式适用于经济节奏运行慢或消费水平低的发展阶段,针对非主流小众人群提供高端消费服务。由于消费水平制约等客观因素,传统美容侧重人工服务的定位,用重服务的经营理念,通过人工服务辅助提升产品效果及消费层次。对于避开日化品竞争,是一种阶段性的差异营销竞争策略。

 

但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改变,显著的一点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于美的消费需求增长强劲。尤其是高线城市新生代消费群体引领了消费升级。w把x:fx符d1号9去7掉9

社会竞争加剧也导致生活节奏变快。人们一切都讲求快,休闲及消费时间被碎片化。新美容需求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背景之下被凸显出来。

 

而定义新美容,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传统美容专业服务过重,过度依赖人工服务的问题。而且培养专业合格美容师的速度,显然跟不上消费升级需求增长的速度。加之过分依赖人工服务也无法转向商品市场消费领域,从而快速打开市场规模。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最有效且符合未来的解决方案就是用产品+仪器+智能替代人工专业服务。降低专业消费门槛的同时,从专业细分渠道转向商品市场快速消费。这样一来,顺带也解决了依赖人工服务的场景体验尴尬。以往的美容服务场景,美容师要频繁的接触顾客身体,顾客几乎是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美容师面前,把自己交出去。显然,对于新生代消费群体而言,这是无法想象和接受的,这种服务体验只会令其敬而远之,谈“美”色变。更别谈消费了。

 

 

第二点则是对场景的重构

 

传统美容院侧重于服务场景的档次及豪华体验上,这是由过去特定发展阶段环境下,所特有的消费人群行为意识,价值审美所决定的。搁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是适合的,沿用到新生代消费群体上,则显得格格不入。其不论从风格调性还是定位都不符合现代消费审美。由于其重服务的定位,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渠道思维。加之门槛低,导致鱼龙混杂,规模小又高度分散。整体缺乏品牌意识也就不足为奇。

 

而对于新生代消费群体而言,品牌则是消费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往往是因为认可一个品牌的价值主张及风格调性继而尝试其服务产品。这与传统美容侧重服务的渠道经营思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意识。传统美容定位为非刚需的小众群体高消费服务,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带动,美容需求已然成为主流大众日常消费刚需。而作为大众刚需消费在开放市场竞争中,注重品牌化就成为了从专业细分服务转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先决条件。

 

注重品牌化对于新美容服务场景的重构至关重要。新美容不仅在服务场景的重构上要符合现代消费审美, 且还要考虑到现代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及方式,要构建起一个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的不止于美容消费的群落社交空间。这样才能符合现代都市人群的消费行为意识及消费需求。

 

 

第三点对服务产品的重构

 

传统美容服务产品由于其定位是强服务,为寻求与日化的差异竞争。在产业上游供应链源头为了配合产品在其专业院线流通,形成一体化商业经营模式。在研发之初就已经将产品功效配置成了需要人工技能辅助或仪器辅助等重服务定位消费模式。现在看,这符合发展阶段的市场营销竞争定位。但沿用至今,必然导致传统美容无法突破专业院线细分渠道,阻碍其向消费升级后的大众消费市场拓展。将错失消费升级所带来的美容消费增量市场。所以,对服务产品的重构将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改造及重新适应性定位。

可喜的是,据相关机构统计,随着美容产业的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突破。在美容仪器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激光美容仪器生产大国和市场,国内厂商已能生产出国际美容业通用的IPL/E光美容仪、YAG(1064纳米)激光皮肤美容仪、RF射频美容仪、非手术,非介入所需的CO2激光美容仪,以及808半导体激光器等,产品不仅供国内使用有部分还远销海外。这为新美容升级实施从服务产品维度突破给出了可行性的现实解决路径,既产品+仪器+微智能即可突破传统美容发展桎梏。彻底解决服务场景体验尴尬,甚至替代人工服务。进而升级为符合现代美容消费群体所期望的,时效便捷,流程标准,效果即现等消费预期。将新美容所定义的便捷,安全,标准,甚至平价都一并解决。

集合以上三个维度的重构,定会让传统美容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与活力,继而搭上中国消费升级这波消费增长红利周期班列。回头看,今天所阐述的新美容定义,将会成为美业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型升级指引纲要。

综上所述,新零售是商业市场竞争进化的必然选择。是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零售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美容品牌如何免遭这样的尴尬处境呢?针对这一批新生代的主力消费群体,应该用怎样的策略俘获她们的芳心呢?

 

 

 

三、 新美容方法论

 

以下为《鲁班和猫》新零售品牌策划运营刘尚洋给您支的招:

 

1、人:美容服务要从专业细分渠道服务往大众消费服务定位转变。由“专业低频+深度-细分小众服务往大众商品市场-便捷高频+平价”转变。说白了就是从“服务市场向商品市场转变”。

 

2、场:注重品牌化对于新美容服务场景的重构至关重要。新美容不仅在服务场景的重构上要符合现代消费审美,且还要考虑到现代科技信息的传播渠道及方式,要构建起一个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的,不止于美容消费的群落社交空间。

 

3、货:用产品+仪器+微智能即可突破传统美容发展桎梏。彻底解决服务场景体验尴尬,甚至替代人工服务。进而升级为符合现代美容消费群体所期望的,时效便捷,w把x:fx符d1号9去7掉9  流程标准,效果即现等消费预期。

 

写在最后:

我们从中国宏观经济到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消费行为意识洞察分析,再到美业发展的具体深度剖析,从开放市场到垂直细分领域再到新消费趋势变化。这里每一点观察认知的串联打通,只为启发每一位从事美业且有志在瞬息万变的商海浪潮中潮头涌进的弄潮儿。如果你踌躇满志立志在激流勇进的美业浪潮中独立鳌头,开创美业新篇章,我们将助一臂之力,共同加入美业革新阵营,携手共赴新美容征程。这注定是盘美业大棋,需各方力量汇聚才能成就。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已初具雏形,下一个千亿级市值缺口等着你。有兴趣的联系我们进群详细交流探讨。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