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韩女明星“崔雪莉自杀”谈谈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与治疗对策
精神外科 2019-10-28

作者:功能张【微信号:eastnk】

10月14日,号称“人间水蜜桃”的韩国女星崔雪莉在家中上吊自杀引起了全网热议,自杀前崔雪莉还在个人ins上更新了一则动态,上面是一张雪莉的哭脸,下面则是一段视频。

近几年崔雪莉大胆的作风和尺度也成为了很多网友诟病已经热议的话题。可能是网络暴力对雪莉的影响,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经纪人也向警方透露,雪莉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同时她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痛苦”。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轻生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其中超过1/4为中国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而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抑郁症的就医率不足10%。

近些年,因患抑郁症被爆自杀的明星众多。如港台著名艺人张国荣、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歌手乔任梁、大陆女歌手陈琳等因抑郁症相继离开我们,衍生出一个问题,抑郁症患者为什么容易自杀?

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是指患者经常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维中而无法自拔,也就是大脑里不停地思考一些不好的事情,特别是自我攻击、自责甚至自罪的想法。这种消极思维反过来又会强化患者的负面情绪,聚焦于自我的思维反刍会增加悲伤、焦虑和沮丧的感觉。抑郁症患者发病期间对于任何人和事都是黑白的,没有任何兴趣可言,时常有自我攻击、自责甚至自罪的想法。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

这类思维往往容易让患者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去逃避。

大脑结构

研究者通过一种大脑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通过在活体上追踪水分子弥散运动,呈现出神经细胞的连接图),检测抑郁症患者大脑的神经网络联系,发现位于大脑左半球前额叶中部、与执行功能有关的部位,白质的神经联系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有关。

自杀意念越是强烈的患者,该部位的神经联系就越少。大脑左半球通常被认为与积极情绪和产生行事动机有关,而前额叶中部与执行能力有关的区域,掌管了认知能力的灵活多变性,具有对行为导致的后果的预测能力,还负责执行正确的行为和及时停止不合适行为。因此,研究者们推测,该部位的神经联系越少,当患者遭遇抑郁症状折磨时,就更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

神经递质

精神疾病为神经递质紊乱,抑郁症的多巴胺减少或消失尤其是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更易出现自杀。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进而造成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人缺少“快乐的递质”整天生活在消沉悲伤的日子中,很容易产生“思维反刍”与上述两点相呼应。

为什么久治不愈

“久治不愈”是精神病的特点,病史越久,越难治。全国上千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精神病院,每座专科院数千张床位。从设立规模来看,早已做好了收纳病人长期住院的准备。若精神病很好治疗,门诊开药即可解决,何必大动干戈。抗药性导致药物作用不敏感是根本原因!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最常见有效的的治疗措施为药物治疗。大部分病人虽足量、足疗程服药治疗一年不如一年,症状愈发明显,痛苦不堪。药物治疗之所以起效慢或者无效,是由于药物进入脑内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物代谢、分解、运送,并与相关的神经受体结合,还要通过生物信使的调控,基因的表达等,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有的由于种种原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差,或者因长期受体“神经毒性兴奋”作用,破坏了神经细胞结构,导致神经组织产生器质性损害(这就是为什么精神疾病病程越长,疗效越差,最后成为难治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可使药物完全失效。

三年以上的病人内科治疗疗效差可考虑手术治疗

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南院功能神经科的“第五代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它以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等特点,让重症精神疾病的治疗变得简单易行。其核心观点是,以现代精神外科理论为基础,即大脑神经环路的部分神经核团控制人体的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引起精神疾病;经过头部MRI、CT、DTI等检查,可以精准定位这些核团,采用射频或DBS技术可以有效调控这些神经核团功能,从而控制异常精神症状。

有人担心手术会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后遗症。其实这些是多虑的,早在六七十年代的“切除术”治疗精神病,由于创伤大早就被停止运用临床,如今的立体定向技术治疗抑郁症与切除术完全不同,安全性极高,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可预知、可控制、可接受、可恢复、可消失。目前,全世界的精神疾病药物的治疗现在则是疗效不佳。到了晚期基本用什么药物治疗都没效,手术则可以弥补药物治疗空缺,甚至术后让患者完全正常都是有极大可能。

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

干细胞疗法的出现,科学家希望可以研发出新的治疗抑郁症的干细胞疗法。为了了解干细胞疗法治疗抑郁症的具体效果,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将这16位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有13位患者进入了治疗组,而剩余的3位患者则进入了对照组中。在治疗组中的患者需要两周注射一次浓缩脐带血细胞,一共需要注射四次,而另一组只注射白细胞。经过观察发现,脐带血干细胞对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的效果。而且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科学家通过向大鼠模型注射抗抑郁药物和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发现大鼠的抑郁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些逆转。科学家发现,新的星形胶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变海马内神经营养和谷氨酸传递方面可以发挥有关作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成为又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广大的抑郁症患者“排忧解难”。(本号的医学科普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南院功能神经科医编小组发布,禁止抄袭)

本号值班电话:15921230693(同微信) 欢迎交流讨论。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