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什么是DCI (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
拉沃集团 2019-12-06

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为更好地在数字网络化环境下提供公共服务提出的创新服务体系。
顺应互联网版权保护第二次革命的浪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多年从事版权公共服务的经验积累和对国际国内互联网版权保护模式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自主创新的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体系为核心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新模式。
DCI体系基于数字版权唯一标识技术,能够有效适应WEB2.0时代数字版权保护的特性,实现以数字作品版权登记、费用结算、监测取证为核心的综合、科学、有效地版权公共服务创新模式。以DCI体系为支撑,将实现两大关键机制创新:一是通过DCI技术在数字作品版权登记与费用结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利益整合与分享机制的制度化创新,以适应版权保护领域中各种相关的利益博弈关系;二是通过利用DCI标识技术,进行网络版权的监测取证,建立以DCI体系为支撑的快速高效维权机制,实现版权维权机制的创新。因此,DCI体系是互联网版权保护第二次革命的体系化机制创新,能够有效解决互联网版权管理与保护的一系列难题,带动以新媒体产业为核心的版权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深入研究国际现有的版权保护技术、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后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新媒体产业链中各参与者的利益分享和创新,实现快速高效的维权机制,是互联网版权保护的核心命题。结合我国国情,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出了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体系(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 简称DCI),以有效应对互联网版权保护面临的挑战,迎接以利益分享为动力和成果,以“利益分享机制+快速维权机制”为基础的互联网版权保护第二次革命。
为维护版权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完善的版权产业利益分享机制,促进版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多年版权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简称DCI)为基础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新模式—DCI体系。
DCI体系以数字作品在线版权登记的创新模式为基本手段,为互联网上的数字作品分配永久的DCI码、DCI标,颁发数字版权登记证书,并利用电子签名和数字证书建立起可信赖、可查验的安全认证体系,从而为版权相关方在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确权、授权和维权等提供基础公共服务支撑。
(一)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CI)
版权服务,标准先行。依据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出并起草、全国版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标准,在对每一件数字作品进行版权登记或者合同备案时,均发放DCI码、DCI标和数字作品版权登记证书。
通过对每件数字作品版权赋予唯一的DCI码,可使互联网上所有经过版权登记的数字作品都具有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通过该DCI码的查询和验证,即可达到确认作品版权的真伪、明确数字作品的版权归属的目的,从而实现数字作品版权的网上监测、取证、维权等工作,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
将DCI在版权运营平台或者终端上的具体图形化为DCI标。该标采用封装技术将版权信息在前端进行直观展示,并通过解析技术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数字作品版权登记信息数据库相关联,实现互联网上数字作品版权信息在线识别与验证。
电子化的版权登记证书,该证书采用加密技术与电子签名技术将权利人、作品名称、版权信息以及DCI码等封装成数字作品版权登记证书,通过该证书的验证机制,可以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实现作品版权的自动核查,服务于电子政务、商务中的版权查验需求。
(二)DCI体系
DCI体系以DCI标识、验证、特征提取和监测取证等技术为核心支撑,通过系统化的集成应用平台构建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体系。DCI体系具有三大基本功能: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版权费用结算认证、监测取证快速维权。综合支撑建立起包括版权确权、授权、维权在内的全流程版权综合服务体系,并与现有互联网版权运营平台进行嵌入对接,以嵌入式服务方式实现一体化服务。
通过DCI体系,社会各相关方可以方便地查验作品的权利人和权属状态,确认作品版权的真伪,为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通过DCI体系的版权费用结算认证和监测取证快速维权,建立中立、公正、透明的第三方版权费用结算和版权利益分享机制,将有效解决困扰创作者和产业界的权利归属难以厘清,透明结算难以实现,盗版侵权难以遏制的难题。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