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四大天王
驴眼看世界 2022-09-29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

本位四大天王像来自苏州瑞光塔,1978年4月12日被几个小孩发现的木盒彩绘!

              先听一段真实的故事吧:

      1978年4月12日傍晚,三个熊孩子放学后,为了掏鸟蛋,不顾危险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寺塔。他们爬到瑞光塔的第三层,无意间摸到了一块松动的塔心砖。他们掀开沉重的砖龛,发现下面是一个黑黝黝的地洞。靠着墙壁破洞中透出的微弱亮光,三个熊孩子发现地洞中还有个一米多高的木箱子。
因为塔高无法正常爬下,他们将这批后来价值五十亿的文物直接从塔上抛下。此外,因为天色已晚,三个熊孩子点燃了一卷宋代“碧纸”雕版《妙法莲华经》用来照明,万幸其他六卷经书未遭毒手。

闻讯而来的专家看到这一黑色外盒,顿时震惊了。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色彩斑斓。经专家鉴定,里面是北宋真珠舍利宝幢。想到当时这些宝物被三个熊孩子从第三楼抛下,大家都惊得冷汗直冒。

这件真珠舍利宝幢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后来就成为苏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为罕见的宋画精品。

四天王像比例均匀,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气势雄壮。四天王像各被局限于一个狭长的画面之内。作者通过人物躯体的动势,衣带的飘举,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设色,表现了天王静中之动。丰富的天然色彩,使画面具有真实感和运动感。画中还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使整幅画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在木盒上刻有“大中祥六年四月十八日记”以及“都勾当方允升妻孙氏十娘”的字样。“大中”是北宋真宗时期的年号,而“勾当”其实是北宋时期的官名,这个木盒应该是北宋时期,一个叫方允升的地方官,和他妻子孙十娘一起留下的遗物。

第一幅:东方持国天王: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白银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两义:一、弦乐器松紧要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洲,以乾闼婆、紧那罗、富单那、毗舍阇等为持国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此处东方持国天王用象征国家武力的兵器“鉞”代替了的象征礼仪教化同音“鉞”的“

樂”器——琵琶或阮琴,表明了一个国家要使蛮夷俯首,用礼仪教化是不行的,要靠国家武力说话。


第二幅: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有两义: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恼;二、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以鸠盘茶、薜荔多等为增长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第三幅:西方广目天王: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红色,穿甲胄,手缠一条龙或是蛇,有两义:一、表世间多变之意,二、是龙神的首领。另一手上拿着宝珠,表内心不变之意。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以龙王等为广目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第四幅:北方多闻天王:

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有两义:一:伞盖代表要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环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间,避免魔神危害,以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夜叉与罗刹为多闻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仅仅盒子就如此精妙绝伦、珍贵难得,可以想见里面是有多么罕见的宝物。果然,内函里存放着一件绝世精品呈现在众人眼前——宋代真珠舍利宝幢。这是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是在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