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浓缩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的建置史,同时又是保存三国时期文化资源最好的唯一古城就是昭化了。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有史可鉴,2300余年的建城史有迹可寻,因其古老,所以当之无愧被人称为“昭化古城”。
我们去昭化时正是好雨潇潇下,烟雨迷蒙水光潋滟,但这丝毫不减我们对古城的迢迢遥望,而当见着它高大的“瞻凤门”时,雨停了。
雨后的昭化古城里,到处飘荡着清润醇和的空气,到处洋溢着雨后初霁的温馨与浪漫。街道两旁完整的明清建筑,小青瓦,木格窗,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铺以青砂石板,中间高、两侧低留有排水暗沟,随坡就势,细长婉约且留有亲切宜人的尺度。
木柱玄栋、八字门头的旧式民宅高低错落,斜竹椅,红灯笼,残留着吉祥的图案,写就着古老的楹联,布散着陈旧的暗红。还有刻录历史疮孔肃立的石牌坊,沾满古老岁月光滑可鉴的青石路面,真乃古典钟情的守望与蕴藏千古的传奇完美结合,一方宜人宜天宜地的好风景啊!
“丁公祠”,说的是丁家父子二人,老子在这儿当过县令,儿子丁宫保曾做过四川总督,名吃“宫保鸡丁”是由他所提倡;“战胜坝”,源于《三国演义》“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的描述,现虽是“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鲜活的历史仍在国人口中代代相传。
昭化古城还设有四门,东名瞻凤,西名临清,南名临江,北名拱极,现仅存东西北三门,斗拱石筑,凝重雄伟;城内“孝友坊”“贞节坊”雕刻精美;“葭萌亭”质朴端庄;“敬侯祠”歌词诗赋碑廊感天动地;明代开挖的“八卦井”至今水量丰富;县衙、文庙、费祎墓、龙门书院、汉城墙遗址……。在古城里,能看、可看、想看的东西实在太多,瞪大双眸,我俩贪婪地想把这一切收入眼底,延伸着心底温暖的山高水长。
“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旁”。这是古代诗人对昭化古城依山傍水美丽景色的赞叹。今晚,我俩夜宿古城,想必也会做个明心而香糯的甜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