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在音乐风格与听众群分化越来越强的当下,一首好歌早已不再是单从旋律、歌词、或是歌手在诠释方面的声音把控,更多是一种整合。那种从某个主题、概念或议题而来,再以不同元素与范畴的内容进行铺垫与整合,所牵涉的层面可以很广,诸如视觉设计、歌词故事内容、作品风格走向、歌手的诠释等等。
来到2022年,一场来自河南卫视的《新民乐国风夜》小年夜晚会,引起了相当多观众与网友的关注与讨论。除了在晚会的表演当中,非常大胆地以民谣、嘻哈、电子、雷鬼等音乐元素与唢呐、二胡、古筝、琵琶、笙、阮等多种传统乐器巧妙碰撞、融合,令很多人都发现到音乐与舞台表演的更多可能性外;作为晚会幕后搞手的“十三月新乐府”,这个一直深耕传统文化的音乐厂牌,更是意图在听众群越来越呈年轻化的当下,用一种打破惯常的“跨界”手法,来引申并展示出属于流行音乐的“新国潮”。
例如近期在网络上引起很多人关注的一曲《蓝狮阿明》,正是上次小年夜晚会带起的“新国潮”音乐的一个后续。无论音乐风格的走向、还是作品内国风与非遗文化元素的渗透、以及唱词内容的主题,所表现的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跨界”,更成了该晚会开场秀《南海醒狮》的番外篇。其中,最为别出心裁的一点是,这次与“新乐府”一起联手完成作品的,正是岭南实力说唱担当AR刘夫阳,更显出这次出品所蕴藏的一份“粤味”。
这份源于作品内核的“粤味”,除了与主题“狮”有关,融汇在歌中岭南非遗广东音乐南海本土的“龙舟说唱”、以及南狮点睛老师傅的点睛口诀,更是成了其中点亮主题的关键。事关,歌中所述说的故事里,那位早已为大都市朝九晚五生活深感厌倦的漂泊寻梦人,在回归家乡被传统文化唤醒后,从内心展现而出的那份朝气与爱,也与编曲上融入的岭南本土特色元素采样有着几分承上启下的意味。歌词部分,更不乏诸如“黄飞鸿”、“宝芝林”、“梅花桩”、“南海”、“西樵山”、“南拳”等,富有佛山南海本土标志性的名词,也不难看出作为广东说唱代表人物、这首作品的创作人AR刘夫阳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一如以往AR刘夫阳个人作品,这首由他包办词曲创作的《蓝狮阿明》,依旧有着一份其浓烈的个人辨识度。在创作与表达上,过去一直敢于针砭时弊、表白个人观点的他,这次就从昔日“北漂”经历出发,对“内卷式”的都市生活做了非常一针见血的质疑;就如写在歌中的一句,“做得再多,也只是 “仅仅”;只能仰视,没有办法平行;看到光,但却看不到那希望;只能透过光,看到自己的阴影,继续被困在时间里面……”在演绎方面,在国语、英语、粤语的唱词变换中,AR刘夫阳字正腔圆的Rap、以及张弛有度的语速,更会给听众留下一份舒适流畅的听感。而素有wordplayking美誉的他,也巧妙地结合了自身成长环境与地域特点,从歌词部分表露一份独具岭南色彩的文化自信,“把先人的精神注入 flow 的灵魂,传承南拳的哲学到押韵的武术,让广东 Hip-Hop 获得新生!”
作为《蓝狮阿明》视觉方面的延伸表达,MV的制作部分可谓是极致地以一个带有几分实验剧场形式,来把歌中所表达“放弃内卷、活好自己”的主旨来慢慢铺开。从棚拍部分以隐喻“牢笼”与“社畜”的手段,来凸显出的压抑、纷乱与无力感;到后半段回归熟悉的家乡,因老师傅的一声“醒”,而重新找回自我的蓝狮阿明……一连串的视觉记录,透过不同拍摄手法的变化、不同人物角色设定与变化、以及不同场景光暗的落差,来营造出一份意味颇深的戏剧张力。引人入胜之余,随着结尾开放式结局与“龙舟说唱”颇具感染力的慢慢铺开,留给接收者的还有一份——对于自我与人生的灵魂拷问。(文/蓝蝴蝶)